首页 > 其他分享 >阅读《系统科学方法理论》第五章

阅读《系统科学方法理论》第五章

时间:2024-02-29 23:57:25浏览次数:19  
标签:协同 耗散 平衡态 系统 第五章 组织系统 阅读 科学 结构

第五章主要讲自组织系统方法。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历史发展自组织系统理论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19世纪中期以来热力学同生物学矛盾发展的结果。19世纪中期热力学的主要成就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分子运动理论。从19世纪热力学中得出的几点结论:1.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热运动总是从不平衡态趋向于平衡态,并且最终达到平衡。如把一杯热水倒人一盆冷水中,过了一会儿,水温就完全一样了。2.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物质总是从宏观有序态向宏观无序态发展,最终达到无序。如把一杯热水倒入一盆冷水中,开始时水中各部分的温度是不同的,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这是一种有序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各部分的温度都一样了,有序变为无序了。3.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趋向于无限大。什么是熵呢?“熵”是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规定:若一个物质系统的温度为T,热量为Q,则系统的熵为热量与温度之比。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利高津于1969年在《结构、耗散和生命》这篇论文中提出的。这一成果被誉为“70年代化学领域的辉煌成就之一”,普利高津本人也因此而在1977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耗散结构具有动态性、有序性、宏观性。总之,耗散结构是一种宏观有序的态结构。耗散结构主要是关于耗散结构(自组织系统)的形成条件、运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理论。(一)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是耗散结构产生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二)系统的开放性是耗散结构产生的又一个基本条件;(三)系统内不同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机制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又一基本条件。
突变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于1972年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一书中创立的一种数学理论,他为此荣获了当代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兹奖。突出变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突变论认为,突变的过程是系统由一种稳定态经过不稳定态向新的稳定态跃迁的过程,表现在数学上是标志系统状态的各组参数及其函数值变化的过程。突出变有以下基本特征:1,多稳态性2.中间非稳态性3.突出点是一个范围4.突出变结果带有随机性。
自组织方法概况:一、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自组织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系统只有在开放状态下,才能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活动,以建立、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组织性。二、远离平衡态原则:远离平衡态是自组织系统形成的又一必要条件,因而我们欲建立高度有效的现代管理系统,亦必须遵循之。 三、非线性原则:非线性机制是自组织系统形成的又一基本条件,因而我们在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时也是必须遵循的。四、协同原则:协同性质则是自组织系统的又一基本原则。把它应用到自组织管理中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立相互协同的管理者系统。这种协同既包括管理者系统内各个层次之间的协同(纵向协同),亦包括管理者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协(横向协同),只有建立起这种协同机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 理者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机整体。五、涨落原则:在自组织管理过程中,由于存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干扰,管理过程必然会出现涨落。六、突变原则:所谓突变原则在自组织管理中主要表现为由一种管理模式过渡到另一种管理模式。

标签:协同,耗散,平衡态,系统,第五章,组织系统,阅读,科学,结构
From: https://www.cnblogs.com/hhn-viyo/p/18045922

相关文章

  • 阅读《系统科学方法理论》第四章
    第四章介绍了控制方法,从本章中了解到了什么是控制论史、控制和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属性和控制过程、控制论的研究方法。首先是近代的控制论萌芽,近代的控制论萌芽主要是在机械化大生产之上产生的自动调速技术和后来发展成的伺服机理论。自动调速技术、伺服机理论......
  • 阅读《系统科学方法理论》第三章
    第三章信息方法中,信息科学主要是在通信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了解信息科学简史、什么是信息和信息量、信息属性及规律、信息的基础方法(信息技术)、信息方法包括利用信息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利用信息改造事物的方法。本章第一节由古代通信方式到......
  • 阅读《系统科学方法理论》第二章
    在对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阅读中,对系统工程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主要讲述了什么是系统工程以及系统工程的发展史和系统工程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法和计划协调技术(PERT)、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原则。首先来认识一下系统工程:以系统为对象的工程,而系统工程与常规工程相比,具有六大基本特征:复......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四章读后感
    关于自动控制的思想和技术,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不过其机械原理都还比较简单,而且主要是用在生活娱乐方面,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并不紧密。近代的控制论萌芽主要是在机械化大生产之上产生的自动调速技术和后来发展成的伺服机理论。主要表现在1.自动调速技术。2.伺服机理论的建立。无论是自......
  • 阅读《程序是怎样运行的》第十章
    第十章通过汇编语言了解程序的实际构成。首先本地代码的指令中,表示其功能的英语缩写称为助记符。汇编语言是通过利用助记符来记述程序的;其次汇编语言的源代码转换成本地代码的方式称为汇编。使用汇编器这个工具来进行汇编;接着本地代码转换成汇编语言的源代码的方式称为反汇编。通......
  • 阅读《程序是怎样运行的》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的要点呢是硬件控制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吧。首先,在汇编语言中,可以使用IN指令和OUT指令来同外围设备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在x86系列CPU用的汇编语言中,通过IN指令来实现I/O输入,OUT指令来实现I/O输出;其次I/O是Input/Output的缩写,可以用来实现计算机主机和外围设备输入输出交互......
  • 阅读《程序是怎样运行的》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呢主要讲让计算机“思考”。用计算机可以模拟实验,被称为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是指用软件来进行实际试验。然后伪随机数指的是通过公式产生的伪随机数。伪随机数同真正的随机数不同,具有周期性。接下来生成伪随机数的公式中使用的参数称为随机数的种子。当然我们要知道,随......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五章读后感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五章深入探讨了程序在计算机中的运行环境和数据管理,特别强调了编译、链接和运行过程,以及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和调度程序。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编译和链接的过程,其中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为机器码,而链接器则将这些机器码和所需的库文件链接在一起,形成可执行文件......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五章读后感
    读完第五章,我对操作系统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包括它如何分配资源、管理内存和处理I/O操作等。了解到内存管理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算法和策略,例如分页、分段和垃圾回收机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程序的性能和内存使用效率问题。其中介绍了内存管理:介绍了内存的......
  • 阅读《程序是怎样运行的》第五章
    读完《程序是怎样运行的》的第五章后,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知识对我今后学习编程和计算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对计算机硬件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过去,我虽然知道计算机由各种硬件组件组成,但并不清楚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通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