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天分享时间,下面分享《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5章读后感。自组织系统理论包括四部分,一是耗散结构理论,二是协同学,三是超循环学说,四是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利高津于1969年在《结构、耗散和生命》这篇论文中提出的。普利高金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把系统分为三类。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外界条件变化到一个特定临界值时,系统内部某个参量发生涨落而导致系统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那么,该系统就会由原来的混沌无序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并且,这种结构只有在系统与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时,才能得以维持,这样的系统结构就叫做耗散结构。好散结构具有动态性,有序性和宏观性三个特征。耗散结构主要是关于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运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理论。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是耗散结构产生的第1个基本条件,系统的开放性是耗散结构产生的又一基本条件,系统内不同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机制,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又一基本条件。系统内的协同运动是自组织过程的内在根据,在临界过程中掌握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推动力量,开放是自组织形成的外部条件。开放性是自组织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远离平衡态是自组织系统形成的又一必要条件。非线性机制是自组织系统形成的又一基本条件。协同性质是自组织系统的又一基本原则。
标签:读后感,耗散,条件,系统,组织系统,科学,概论,结构 From: https://www.cnblogs.com/suyibing/p/1804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