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架构1500字读后感

架构1500字读后感

时间:2024-02-29 19:57:05浏览次数:23  
标签:读后感 架构 问题 切分 1500 软件架构 架构师 软件

  • 什么是架构 #

  架构这个词在软件出现之前就存在,它源于建筑行业。实际上当人们产生分工,就形成了社会的架构。

  王概凯把架构的定义为:把一个整体(完成人类生存的所有工作)切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工),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这就是架构。

  架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越来越高的需求,提升质量,减少时间。实际上解决的是人的问题。

  • 如何做好架构#

  1.正确认识概念:

人类有何多种语言,但是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进行翻译,是因为虽然语言不同,但是人类所面临的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使用的名不同而已。要做好架构所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够正确的认识概念,能够发现概念背后所代表的问题,进而才能够认识目标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做好架构打好基础。

  2.识别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把真正的问题找到,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80% 了。这个能力基本上就决定了架构师的水平。一个软件工程师或者架构师,大部分时候是要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别人”是谁,是值得好好思考的。找到问题后一定要识别这是谁的问题,然后再去讨论问题才有意义。

  3.利益的切分

  解决问题时所做的调整叫做架构的切分,切分都是对相关人的利益调整。因为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使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事情这就需要架构师来进行调整。架构的切分实际就是对 相关人的利益进行切分或合并,使得每个相关人的权责是对等的,每个相关人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负责。

  • 理清技术、业务和架构的关系#

  1.什么是技术

  漫谈九中给出了一个钻木取火的例子,业务目标是为了取火,钻木取火这个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任何技术都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存在的,学会了技术,并不代表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学会的技术的多少,所带来的差别只是自己解决问题的手段多了罢了。不能认为学习的技术越多,自己的水平就越高。

  2.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关系

  由于技术人员很多时候关心的技术,和业务的主要目标往往不是直接对应的,业务也是负责某一部分的业务,也不是和业务的主要目标直接对应的,都是树的分支节点。在软件行业,根节点技术就是软件, 所以架构师要认识软件。

  架构师应该承担起解决业务问题的这个角色来,专注于 Business Domain 和软件本身的架构,让技术人员致力于为业务在计算机中跑起来而努力。只有把这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业务的目标,才会让软件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最终一定会得到一个很好的软件架构,令软件开发团队和业务部门都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并降低成本。

  • 什么是软件架构师#

  架构师必须是一个组织的领导人,有权利调动这个组织的架构,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架构师的作用,更好的把利益的调整落到实处。

  架构师的工作是要让事情权责对等起来,让每个人为自己的权利产生的结果负有义务,大部分时候问题就自然都解决了。架构解决的是人的利益问题。这就要求架构师有非常强的影响力。从具体来说,软件架构师要做的就是从做好架构出发,让软件工程师写好代码,架构师对需求以及问题做好了分析和切分之后,设计系统框架,然后程序员按照框架来编写代码,如果最终编写出来的软件不能用来解决用户的需求或者问题,或者太复杂繁琐,说明在整个系统架构是上出现了问题,而一个好的架构师则会充分做好软件架构,包括代码架构以及承载代码运行的硬件部署架构,设计出来的框架会真正的解决各方的问题包括自己的。

  • 软件架构师的工作  #

 

  作为软件架构师,软件当然是重中之重,软件架构的出现也是同样的。一开始是懵懵懂懂的去写软件,后来慢慢的就有意识的去切分,演变成了不同的架构。这个背后的动力也是一样的,就是提升参与的人的利益,降低成本。导火索也是软件工程师的任务太重,我们需要把很多工作拆分出来。拆分的原则也是一样的,如何让权责一致。
  软件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把人类的日常工作生活虚拟化,减少成本,提升单个人员的生产力,提升人类自己的利益。软件工程师的职责在这个浪潮中,不堪重负,自然而然就分拆为不同的角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架构体系。这一切的背后,仍然是为了提升人类自己的利益,解决人类自己的问题。
  软件架构师,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

标签:读后感,架构,问题,切分,1500,软件架构,架构师,软件
From: https://www.cnblogs.com/fupeisen/p/18045310

相关文章

  • 漫谈读后感
    架构漫谈读后感架构漫谈是由一个架构师王概凯写的一个专题,是以他的实际架构经验为基础,讨论是什么是架构,怎样做好架构,怎么写好程序等一些问题。共分为九个部分:1) 什么是架构?首先把架构的概念讨论明白,然后在对架构进行分析才显得清晰有意义。架构这个词在软件工程很早之前就已......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十章读后感
    第十章为通过汇编语言认识到程序的真面目,在汇编语音中助记符是来表示本机代码功能的英文缩写,而汇编一次是讲将汇编语言源代码转换成本机代码,而反汇编则是讲本机代码换为汇编语言源代码,汇编源文件的扩展名为.asm,但是在Linux中主要为.s,而汇编源代码指令是有两种为伪指令与注释,伪指令......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三章读后感
    读完第三章,让我深刻的领悟到系统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理解复杂系统的本质和特点至关重要,它强调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的必要性。第三章让我认识到,系统分析是理解和研究复杂系统的关键。通过全面考察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它......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三章读后感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三章信息方法信息科学主要是在通信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古代的通信方式主要是通过通信驿站,漂流瓶,火台,传递塔,的来进行通信,但,随着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通信方式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通讯速度慢,受国际间,地区间,通信条件的限制,保密性差等,近代通信科学的产生......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七章读后感
    阅读本章我了解了《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七章主要讲述了程序的运行环境,包括运行环境程序、操作系统、源代码等。程序的运行环境是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的组合,操作系统和硬件共同决定了应用的运行环境。而源代码和本地代码都各有各的好处。好的程序能被大家喜爱,说明其具有很大的......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八章读后感
    在阅读《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八章后,我对从源文件到可执行文件的转换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过程看似神秘,但通过作者的详细解释,我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我认识到源文件只是程序员编写的代码,而要让程序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转换。编译器将源文件......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三章读后感
    通过对第三章的阅读我了解到大家通常认为“万能的计算机是不会出现计算错误的”。但实际上,依然存在程序运行后无法得到正确数值的情况,也就是小数运算。阅读完我明白了计算机处理小数的机制,这是作为程序员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让我对计算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运算是避免出错。同......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四章读后感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四章的标题为“熟练地使用有棱有角的内存”,让我第一眼看到后有点懵,内存中还存在棱与角吗?接着深入了解到物理上有棱有角的内存,在程序上是可以按照逻辑很流畅地使用的。作者告诉我们内存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叫做内存IC,内存IC中存在着许多的形式,而且内......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五章读后感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五章主要讲的是内存和磁盘的关系。在计算机中,主要的存储部件是内存和磁盘,磁盘中存储的程序,必须要加载到内存后才能运行。这是因为负责解析和运行程序内容的CPU,需要通过内部程序计数器来指定内存地址,然后才能读出程序。即使CPU可以直接读出并运行磁盘中保......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六章读后感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六章主要讲述了如何压缩数据。在计算机中,文件是数据存储在存储媒介中的一种形式,文件中这些数据的单位就是字节,文件中的字节数据是连续储存的。这一章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压缩方法和算法,比如RLE算法、哈夫曼算法、莫尔斯编码等。RLE算法是一种针对无损压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