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漫谈读后感

漫谈读后感

时间:2024-02-29 19:56:53浏览次数:9  
标签:读后感 架构 漫谈 问题 切分 解决 架构师

架构漫谈读后感

架构漫谈是由一个架构师王概凯写的一个专题,是以他的实际架构经验为基础,讨论是什么是架构,怎样做好架构,怎么写好程序等一些问题。

共分为九个部分:

1)  什么是架构?

首先把架构的概念讨论明白,然后在对架构进行分析才显得清晰有意义。架构这个词在软件工程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人类的早起大家的衣食住行都靠自己,不需要合作,这时候自然不需要架构。但是经过一段发展,人类发现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部分,在进行分工合作的时候产生的结果往往大于个人,这时候就产生了社会的架构。所以说,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就是架构。从中可以看出架构产生的动力有五个:由人执行;每个人能力有限;每个人时间有限;目标期望高;目标复杂。从更细致的方面来说:架构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定边界;对目标系统按某原则切分;并对分块设立沟通机制;使得分块能够联系起来成为整体,完成工作。

2)  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

理解概念对于理解这件事物来说十分重要,就像说桌子一样,同样是有腿有木板搭建,而我们会在桌子上吃饭不在柜子上吃饭,原因就是桌子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人坐在椅子上,手还能够支撑在一个平面上继续开展活动的问题,一般会和椅子配对出现。坐在椅子上工作,对着柜子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腿无法展开的问题。当这么坐着超过半小时就知道是什么痛苦了。所以桌子的平面下方一定会有一个足够容纳膝部和小腿的空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的装置,才能称之为桌子。所以理解概念的背后用途,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3)  如何做好架构——识别问题

做好架构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识别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把真正的问题找到,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 80%了。这个能力基本上就决定了架构师的水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工作,架构师需要完成的是隐藏的用户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两个问题就是1. 这是谁的问题? 2. 有什么问题?架构师的主要任务大部分在于问题一上。

4)  如何做好架构——架构切分

很多时候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沟通的误解,或者主观上有很多不必要的利益诉求导致的。但是总还有一部分确实是有问题的,需要做调整,那么就必须要有所动作,做相应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架构的切分。所以切分是利益的调整。切分也需要有原则,这四个原则是:连续时间内的活动不能切分;权利义务对等;不超出一个人的负载;对外部透明。总结下来,架构的切分的导火索是人的负载太重。架构的切分实际就是对 stakeholder 的利益进行切分或合并,使得每个stakeholder 的权责是对等的,每个 stakeholder 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负责。架构切分的最终结果都会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架构落地并推进。架构切分的结果一定是一个树状,这也是为什么会产生分层。层数越多沟通越多,效率越低,分层要越少越好。尽可能变成一颗平衡树,才能让整个系统的效率最大化。

5)  什么是软件

软件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把人类的日常工作生活虚拟化,减少成本,提升单个人员的生产力,提升人类自己的利益。

6)  架构要解决什么问题

业务问题,计算机问题。有两种架构:1. 软件因为流量增大而分拆成不同的运行单元,在机器上部署所形成的架构,属于软件架构。 2. 每个运行单元为了让不同角色的人,比如前端,业务,数据存储等能够并行工作,所分成的代码架构,也属于软件架构。

7)  给架构师实权

好的架构师应该从别人的利益角度考虑,并且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利益与义务之间是对等的。

8)  从架构考虑看如何写好代码

 

9)  理清技术业务架构之间的关系

准确识别采用什么技术的能力,也是架构师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考虑的主要

因素也是长期的成本和收益。

标签:读后感,架构,漫谈,问题,切分,解决,架构师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IXIHENG/p/18045309

相关文章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十章读后感
    第十章为通过汇编语言认识到程序的真面目,在汇编语音中助记符是来表示本机代码功能的英文缩写,而汇编一次是讲将汇编语言源代码转换成本机代码,而反汇编则是讲本机代码换为汇编语言源代码,汇编源文件的扩展名为.asm,但是在Linux中主要为.s,而汇编源代码指令是有两种为伪指令与注释,伪指令......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三章读后感
    读完第三章,让我深刻的领悟到系统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理解复杂系统的本质和特点至关重要,它强调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的必要性。第三章让我认识到,系统分析是理解和研究复杂系统的关键。通过全面考察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它......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三章读后感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三章信息方法信息科学主要是在通信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古代的通信方式主要是通过通信驿站,漂流瓶,火台,传递塔,的来进行通信,但,随着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通信方式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通讯速度慢,受国际间,地区间,通信条件的限制,保密性差等,近代通信科学的产生......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七章读后感
    阅读本章我了解了《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七章主要讲述了程序的运行环境,包括运行环境程序、操作系统、源代码等。程序的运行环境是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的组合,操作系统和硬件共同决定了应用的运行环境。而源代码和本地代码都各有各的好处。好的程序能被大家喜爱,说明其具有很大的......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八章读后感
    在阅读《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八章后,我对从源文件到可执行文件的转换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过程看似神秘,但通过作者的详细解释,我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我认识到源文件只是程序员编写的代码,而要让程序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转换。编译器将源文件......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三章读后感
    通过对第三章的阅读我了解到大家通常认为“万能的计算机是不会出现计算错误的”。但实际上,依然存在程序运行后无法得到正确数值的情况,也就是小数运算。阅读完我明白了计算机处理小数的机制,这是作为程序员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让我对计算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运算是避免出错。同......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四章读后感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四章的标题为“熟练地使用有棱有角的内存”,让我第一眼看到后有点懵,内存中还存在棱与角吗?接着深入了解到物理上有棱有角的内存,在程序上是可以按照逻辑很流畅地使用的。作者告诉我们内存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叫做内存IC,内存IC中存在着许多的形式,而且内......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五章读后感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五章主要讲的是内存和磁盘的关系。在计算机中,主要的存储部件是内存和磁盘,磁盘中存储的程序,必须要加载到内存后才能运行。这是因为负责解析和运行程序内容的CPU,需要通过内部程序计数器来指定内存地址,然后才能读出程序。即使CPU可以直接读出并运行磁盘中保......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六章读后感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六章主要讲述了如何压缩数据。在计算机中,文件是数据存储在存储媒介中的一种形式,文件中这些数据的单位就是字节,文件中的字节数据是连续储存的。这一章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压缩方法和算法,比如RLE算法、哈夫曼算法、莫尔斯编码等。RLE算法是一种针对无损压缩的......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二章读后感
    在第二章中,我对计算机的数据表达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数据是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但对于二进制我们并不是很理解,当第二章内容我理解了二进制的表示方法,以及二进制如何转换为十进制,以及二进制使用的原因和其概念。我还了解到了内存地址的概念,以及通过地址访问内存的方式。这让我更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