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架构漫谈读后感

架构漫谈读后感

时间:2024-02-28 18:11:06浏览次数:19  
标签:读后感 架构 概念 漫谈 系统 问题 切分 识别

  今天第一次接触软件架构这门课程,首先阅读了架构漫谈这一系列博客的前三篇,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架构、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以及如何做好架构之识别问题。

  要谈软件架构,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架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所谓架构,起先源于建筑学,后来广而用之,在社会各个方面行业中多多少少都用到这个词汇。而在我们软件行业中,这个概念也存在不少解释,对于我而言,比较好理解的是:首先,对目标系统的边界进行界定;其次,并对目标系统按某个原则的进行切分。切分的原则,要便于不同的角色,对切分出来的部分,并行或串行开展工作,一般并行才能减少时间;最后,  根据上2,使得这些部分之间能够进行有机的联系,合并组装成为一个整体,完成目标系统的所有工作。

  简单来说,架构就是确定边界、切分系统、有机合并系统三个步骤。如果无法确定系统的边界,我们就不知道这个系统有多大,有什么内容从而无法进行准确的切分,而如果无法进行切分自然也就无从去谈合并。或许你会说,切了又合,不是多此一举么。自然不是,这是架构必然的结果。

  因为架构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以下5种条件:1、必须由人执行的工作; 2、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个人的产出受限于最短板,并且由于人的结构限制,同时只能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 3、每个人的时间有限; 4、人对目标系统有更高的要求; 5、目标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单个人无法完成这个系统,满足条件2,3。

  这5个条件也就决定了当一个系统无法仅仅由某一个个体完成时,它就面临着要被多人分工合作来解决的命运。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切分,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此为切分;但光完成这些肢解的工作是无法满足系统整体的需要的,因此就有了有机合并这一步骤。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对架构的定义:人们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为解决某个问题,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识别问题,并进行分解、合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践活动。

  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架构的定义,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则是:做架构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在一个新的领域解决问题,必须要快速进入并掌握这个领域,然后才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而我们又要怎样才能快速进入并掌握某个领域呢,这就牵涉到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根据架构的定义,要做好架构所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够正确的认识概念。

  所以对一个软件架构师来说,掌握对事物“概念”的理解能力是一项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技能。因为,只有正确的认识概念,才能够发现概念背后所代表的问题,进而认识目标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做好架构打好基础。

  从上面“发现概念背后所代表的问题,进而才能够认识目标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架构过程中紧紧围绕“问题”一词。

  如何快速的定位和识别问题,这是架构的起始。

  按照我的理解,架构过程中的“确定目标系统的边界”即是要识别问题定位问题,因为掌握了问题,我们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从而规划边界。但是人人都有问题,那么我们就要精确到这是谁的问题,即是要找出问题的主体,才能使得问题更具有确定性针对性,边界才能规划得更为严格。

  对于软件构造师来说,找上门来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其实并非真正的问题,因为如果问问题的人问的是真正的问题,那它肯定能有办法自己解决。正因为它提出的“问题”并非真的问题,所以它没办法对症下药,因此找上门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识别出“问题”背后隐藏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已经解决了80%的问题。

  总而言之,要做好架构师工作,首先要认识架构,其次要掌握对新事物概念的理解能力,最后就是要准确的识别问题。

标签:读后感,架构,概念,漫谈,系统,问题,切分,识别
From: https://www.cnblogs.com/psh888/p/18041344

相关文章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五章读后感
    本章作为最后一章,主要讲了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历史发展、耗散结构理论简介、协同学简介、突变论简介以及自组织系统方法概述。由于机械化大生产的推动,19世纪中期,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发展起来了,其主要成就是发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19世纪热力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哲学理论意义、......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一章读后感
    在阅读完第一章后,我对系统科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章节为我们介绍了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我深刻体会到系统科学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首先,我了解到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系统科学方法是一种研究复杂系统行为和结构的方法论,它......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八章读后感
    我认识到了内存管理对于程序的重要性。不合理的内存使用可能导致程序性能下降、崩溃甚至出现安全漏洞。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了解到了不同的内存分配方式,如静态分配、动态分配和堆内存分配等,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的......
  • 架构漫谈读后感
    架构产生的动力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自动化程度有限:对于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完成的工作,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仍需要架构来协助规划和设计。个体能力和专注度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由于个人能力和专注度的限制,单个人很难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因此,需要将工作分解......
  • 架构漫谈——1500字
    架构漫谈:首先是什么是架构,读完之后我自己的对架构的理解就是一种为了方便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具体是怎么方便解决问题的呢? 总结下来: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再对问题进行切分,由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工作,然后使这些部分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架构,是一个方便解决问题的过程。接......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十一章读后感
    文章指出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TextOut函数将文字信息传递给CPU来执行。这意味着Windows操作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户界面,而是一个复杂的软件平台,它可以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并控制它们的操作。这让我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输入数据还是输出数据,......
  • 2.28王概凯架构漫谈读后感
    架构漫谈是由一个架构师王概凯写的一个专题,是以他的实际架构经验为基础,讨论是什么是架构,怎样做好架构,怎么写好程序等一些问题。共分为九个部分:1) 什么是架构?首先把架构的概念讨论明白,然后在对架构进行分析才显得清晰有意义。架构这个词在软件工程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人类的......
  • 王概凯架构漫谈阅读笔记
    架构漫谈是由资深架构师王概凯Kevin执笔的系列专栏,专栏将会以Kevin的架构经验为基础,逐步讨论什么是架构、怎样做好架构、软件架构如何落地、如何写好程序等问题。什么是架构?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对目标系统的边界进行界定。并对目标系统按某个原则的进行切分。切分的原则,要便......
  • 2.28架构漫谈读后感
    (1)什么是架构把一个整体(完成人类生存的所有工作)切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工),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这就是架构。(2)为什么要出现架构必须由人执行的工作(不需要人介入,就意味着不需......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四章读后感
    第四章按顺序讲了控制论史、什么是控制和控制系统、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属性、控制过程、控制论的研究方法。控制论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慢慢由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创立了一门综合性学科,并命名为“控制论”,从此,便立于世界科学之林。控制论产生因素有两个:一是生产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