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架构漫谈读后感

架构漫谈读后感

时间:2024-02-28 17:58:49浏览次数:16  
标签:读后感 需要 架构 架构设计 漫谈 系统 问题 切分

架构产生的动力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自动化程度有限:对于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完成的工作,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仍需要架构来协助规划和设计。

个体能力和专注度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由于个人能力和专注度的限制,单个人很难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因此,需要将工作分解并委托给不同擅长领域的角色,以提高效率。

时间限制:由于时间的有限性,为了缩短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需要将任务分配给多个人合作完成,从而加快项目进展。

对系统要求的提高:随着对目标系统功能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这也促使了架构的涉及。

复杂性要求多人合作:当目标系统的复杂性超出了单个人的能力范围,需要多人合作来完成,以满足时间和技术要求。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架构的产生,使得针对复杂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成为必要。

架构是指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目标系统的范围进行界定,并按照特定原则对系统进行划分。这种划分要便于不同角色对各部分同时或顺序开展工作,通常并行工作可以减少时间。随后,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来协调这些划分出来的部分。最终,通过这些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组装,完成整个系统的所有工作,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种情况下,"相"并不是指特定的实体,比如一个瓷杯,而是指这个实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或作用,例如方便握持、敞口并且内部可容纳物品。因此,"相"实际上代表的是这个作用,而不是具体的某个物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一个人拿着一个东西时,我们能够理解那是一个杯子,即使我们只是看到光影。因此,名字实际上是用来标识这个作用的,以便进行交流。

根据架构的定义,要在架构设计方面取得成功,首先需要具备正确理解概念的能力,并能够发现这些概念背后所代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认识目标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做好架构奠定基础。实际上,这种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是适用的。比如,如果我们想学习一项新技术,如Hibernate、Spring、PhotoShop、WWW、Internet等,了解这些概念涉及的问题,就能更快地掌握这些新的技术或概念;同样,也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学习一个新的领域。利用这些概念来解释问题,甚至创造新的概念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强调这一点的原因在于,进行架构设计时,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在一个新的领域解决问题,必须迅速深入并掌握这个领域,然后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都会犯的错误:被告知要处理一个问题,但是交过来的实际上是一个解决方案,不是问题本身。被告知要处理一个问题,直接通过直觉就有了一个解决方案,马上考虑解决方案如何落地,或者有几种解决方案,选哪个合适当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正在致力于把自己的工作完成,要马上警惕起来,因为这样下去会演变成没有 ownership 的工作态度。在面对概念的时候,也会不求甚解,最终会导致没有真正的理解概念。

要正确的认识问题,需要问两个问题:这是谁的问题?有什么问题?

我们要非常的清楚,所有的切分调整,都是对相关人的利益的调整。当人们认识到要主动的去切分一个系统的时候,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忘掉利益这个原动力。所有的切分决策都不能够违背这一点,这是大方向。

切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连续时间内发生的活动不应被切分。例如,孕妇怀孕这一连续活动就不能被切分为十个人每月完成一部分。

切分出来的部分的负责人在权利和义务上必须是对等的。举例来说,孕育过程中,母亲有权利决定孩子的出生和抚养,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若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将损害各方利益,导致执行效率低下,实际上也会损害整体利益,违背了提升整体利益的初衷。

切分出来的部分不应超出单个个体的负荷能力。鉴于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及负载不同,需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即运营管理。

切分是内部活动,对整个系统的外部应该是透明的。如果切分导致整个系统解决问题的范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非架构设计所涉及的活动。然而,当问题得到清晰分析时,整个系统的边界可能得以进一步完善,形成螺旋式的进化。但这并不属于架构设计应处理的问题。系统的进化会引起新的架构切分。

标签:读后感,需要,架构,架构设计,漫谈,系统,问题,切分
From: https://www.cnblogs.com/yetang307/p/18041262

相关文章

  • 架构漫谈——1500字
    架构漫谈:首先是什么是架构,读完之后我自己的对架构的理解就是一种为了方便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具体是怎么方便解决问题的呢? 总结下来: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再对问题进行切分,由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工作,然后使这些部分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架构,是一个方便解决问题的过程。接......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十一章读后感
    文章指出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TextOut函数将文字信息传递给CPU来执行。这意味着Windows操作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户界面,而是一个复杂的软件平台,它可以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并控制它们的操作。这让我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输入数据还是输出数据,......
  • 2.28王概凯架构漫谈读后感
    架构漫谈是由一个架构师王概凯写的一个专题,是以他的实际架构经验为基础,讨论是什么是架构,怎样做好架构,怎么写好程序等一些问题。共分为九个部分:1) 什么是架构?首先把架构的概念讨论明白,然后在对架构进行分析才显得清晰有意义。架构这个词在软件工程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人类的......
  • 王概凯架构漫谈阅读笔记
    架构漫谈是由资深架构师王概凯Kevin执笔的系列专栏,专栏将会以Kevin的架构经验为基础,逐步讨论什么是架构、怎样做好架构、软件架构如何落地、如何写好程序等问题。什么是架构?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对目标系统的边界进行界定。并对目标系统按某个原则的进行切分。切分的原则,要便......
  • 2.28架构漫谈读后感
    (1)什么是架构把一个整体(完成人类生存的所有工作)切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工),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这就是架构。(2)为什么要出现架构必须由人执行的工作(不需要人介入,就意味着不需......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四章读后感
    第四章按顺序讲了控制论史、什么是控制和控制系统、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属性、控制过程、控制论的研究方法。控制论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慢慢由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创立了一门综合性学科,并命名为“控制论”,从此,便立于世界科学之林。控制论产生因素有两个:一是生产自动化......
  • 《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二章读后感
    第一节什么是工程一:什么是工程工程(ENGINEERING)一词早在古代就产生了。在西方,原指古罗马军团攻击城堡时使用的撞城锤,当时称为“巧机”,操作人员叫“巧匠”。到了近代,工程一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如采矿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图祥等等。......
  • (笔记)FPGA设计性能优化策略漫谈(一)--时序优化
    1   速度优化 1.1 关键路径重组FPGA逻辑设计中时序路径上的组合逻辑都会给路径增加延时,从而影响设计性能的往往只有几条关键的路径而已,所以可以通过减少关键路径上的组合逻辑单元数来减小该路径上的延时,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关键路径重组技术多用于关键路径由多个路......
  • 架构漫谈读后感
    架构漫谈是由一个架构师王概凯写的一个专题,是以他的实际架构经验为基础,讨论是什么是架构,怎样做好架构,怎么写好程序等一些问题。何为架构?首先把架构的概念讨论明白,然后在对架构进行分析才显得清晰有意义。架构这个词在软件工程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人类的早起大家的衣......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六章读后感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这本书的第六章主要围绕数据压缩的主题展开。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及其背后的智慧。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包括压缩原理、RLE(运行长度编码)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哈夫曼算法。此外,本章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