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面试官: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系统?

面试官: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系统?

时间:2024-02-27 19:13:17浏览次数:15  
标签:面试官 缓存 请求 处理 数据库 系统 并发 设计

面试题

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系统?

面试官心理剖析

面试官对高并发系统的深入询问,实际上是对求职者专业技能和经验的精准检验。在许多公司发布的职位描述(JD)中,高并发经验被视作一项重要的加分项,这反映了当前互联网行业对高并发处理能力的极高要求。

对于那些真正在互联网公司中负责过高并发系统的求职者,面试官往往会通过一系列具体而深入的问题来评估其实际能力。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系统的整体架构、部署方式、机器数量、缓存策略、消息队列(MQ)的应用以及数据库的优化等。面试官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在探索求职者在实际高并发场景中是如何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的。

因为真正的高并发系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技术工具,如Redis或MQ,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系统性能、可扩展性、稳定性等多个方面。一个优秀的高并发系统架构师,必须能够在复杂的业务场景下,设计出既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又能够应对高并发挑战的系统架构。

当面试官询问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系统时,这往往意味着求职者在简历中并未展示出足够的相关经验或技能。面试官可能会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探索求职者是否具备自主研究和知识积累的能力。

对于求职者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不仅要能够清晰地阐述高并发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还要能够结合自己过去的项目经验或研究经历,展示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和成效。这样才能让面试官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获得offer的可能性。

题目剖析

要深入理解高并发的概念,我们得从它的根源说起。高并发之所以成为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需要处理的请求量日益庞大。起初,大多数系统都是直接与数据库相连,但当并发量达到每秒两三千时,数据库往往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容易出现性能瓶颈甚至崩溃。

想象一下,如果数据库突然要处理每秒5000、8000甚至上万的并发请求,它很可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宕机。尤其是像MySQL这样的常见数据库系统,它们在高并发场景下往往难以保持稳定。

高并发之所以被视为厉害的技术挑战,是因为现代互联网应用承载着巨大的用户量和请求量。在高峰期,一个普通的app、网站或系统可能就要面对每秒几千的并发请求,而在像双十一这样的特殊时期,并发量更是可能飙升到每秒几万甚至几十万。

面对如此巨大的并发量和复杂的业务逻辑,如何设计和优化系统架构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在复杂业务系统中游刃有余地处理过高并发架构的人。他们不仅了解技术原理,更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系统的稳定和高效。

对于没有实际经验的求职者,当被问及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系统时,可以着重展示自己对高并发原理和常见解决方案的了解,并结合一些理论或模拟场景来阐述自己的思考。例如,可以提到缓存技术(如Redis)的应用、消息队列(如Kafka)的引入、数据库的优化和分片策略等。通过这样的回答,可以向面试官展示自己具备研究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对高并发挑战的基本认知。

可以分为以下 6 点:

  • 系统拆分
  • 缓存
  • MQ
  • 分库分表
  • 读写分离
  • ElasticSearch
    image.png

系统拆分

将一个大型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并通过Dubbo等微服务框架进行连接,确实是一种处理高并发的有效策略。这种架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并发压力。每个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拥有自己的数据库,这样可以避免单点故障,并且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独立优化和扩展。

通过拆分系统,原本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上的请求压力被分散到多个数据库上。每个数据库只处理其所属子系统的请求,从而降低了单个数据库的负载。这种分布式架构可以更好地应对高并发场景,因为多个数据库可以并行处理请求,提高了整体的处理能力。

然而,这种拆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需要合理设计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交互方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其次,管理和维护多个数据库也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此外,拆分系统还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和事务管理等问题。

因此,在采用这种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技术难度和团队能力等因素。如果拆分得当,并且能够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那么这种架构方式确实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缓存

缓存是处理高并发场景中的关键组件,特别是在读多写少的业务场景下。通过合理地使用缓存,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在大多数高并发应用中,读操作远多于写操作。这意味着,如果能够将读请求尽可能地引导到缓存中进行处理,就可以显著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压力。而缓存系统,如Redis,其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快速响应大量的读请求,单机可以轻松应对几万甚至更高的并发量。

因此,将那些承载主要请求的读场景通过缓存来扛高并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具体来说,当系统接收到读请求时,首先检查缓存中是否存在所需数据。如果缓存命中(即数据在缓存中),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并返回结果,避免了对数据库的访问。这样,大部分读请求都可以通过缓存快速响应,从而降低了数据库的负载。

当然,使用缓存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需要确保缓存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当数据库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更新缓存中的相应数据,以避免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其次,需要合理设置缓存的过期时间和淘汰策略,以平衡缓存的命中率和数据的新鲜度。

总之,通过合理地使用缓存,结合其他高并发处理技术,如负载均衡、分布式部署等,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应对高并发场景的挑战。

MQ

确实,消息队列(MQ)在处理高并发写场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业务操作中,如果频繁地对数据库进行数十次增删改操作,特别是在高并发环境下,这种直接的操作方式很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即使使用Redis这样的高性能缓存系统来承载写操作也是不合适的,因为Redis主要用于缓存场景,数据随时可能被LRU算法淘汰,而且它不支持复杂的事务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MQ来异步处理写请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MQ能够将大量的写请求缓存在队列中,以一定的速度逐渐处理,从而避免了瞬间的数据库压力。通过MQ,我们可以将写请求放入队列中,然后让后端系统按照自己的处理速度消费并写入数据库。这样,我们就可以控制数据库的写入负载,防止因过高的并发写请求而导致系统崩溃。

此外,MQ本身也具备处理高并发的能力。一些高性能的MQ系统,如Kafka等,单机就能够处理数万甚至更高的并发请求。因此,在项目中,对于那些承载复杂写业务逻辑的场景,使用MQ来进行异步写操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并发性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结合缓存和MQ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高并发场景的挑战。缓存可以处理大量的读请求,而MQ则可以异步处理复杂的写请求,保证系统在高并发下的稳定运行。

分库分表

当单个数据库在高并发场景下遇到性能瓶颈时,分库分表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一个数据库拆分为多个数据库,以及将一个表拆分为多个表,可以有效地分散数据访问压力,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首先,分库是指将原本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数据库实例中。这样,每个数据库实例都只承担部分数据访问压力,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并发处理能力。分库通常基于一定的业务规则进行,比如按照用户ID的范围、时间范围或其他业务属性来划分数据。

其次,分表是指将一个大的表拆分为多个小的表。每个表的数据量保持相对较少,这有助于提高SQL查询的性能。分表可以基于水平分割(如按照用户ID的哈希值)或垂直分割(如将表中的列拆分为不同的表)的方式进行。水平分割将同一类型的数据分散到不同的表中,而垂直分割则将表中的不同列分散到不同的表中。

分库分表的好处在于,它们能够将数据访问压力分散到多个数据库和表中,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此外,通过合理的分库分表策略,还可以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减少锁的竞争,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然而,分库分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路由和分片策略设计,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分布到各个数据库和表中。其次,跨库跨表的查询和事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额外的逻辑和性能开销。此外,数据的备份、恢复和迁移也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分库分表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技术难度和团队能力等因素。如果单库单表已经无法满足高并发和大数据量的需求,那么分库分表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在实施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方案设计,确保分库分表策略能够真正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性能。

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架构优化策略,特别是在处理读多写少的业务场景时效果尤为显著。在这种架构中,我们将数据库分为两部分:主库和从库。主库主要负责处理写操作,如插入、更新和删除,而从库则主要负责处理读操作,如查询。

通过将读和写操作分开处理,读写分离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因为读操作通常比写操作更为频繁,将读请求分散到多个从库上可以有效地分散数据库的访问压力。这样,主库可以专注于处理写操作,而从库则可以并行处理多个读操作,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系统性能。

当读流量特别大时,还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从库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因为每个从库都可以独立处理读请求,所以增加从库的数量可以线性地提高系统的读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读写分离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首先,需要确保主从库之间的数据同步,以保证读操作返回的数据是最新的。其次,需要合理配置主从库的硬件资源,以确保它们能够处理相应的负载。此外,还需要考虑故障恢复和容灾策略,以应对可能的主库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

总的来说,读写分离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库架构优化策略,特别适用于读多写少的业务场景。通过合理地配置和管理主从库,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性能。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简称ES,是一个分布式的搜索和分析引擎,以其强大的扩展能力和高并发处理能力而著称。由于其分布式特性,ES可以轻松地通过增加节点来扩展性能和容量,从而自然地支撑高并发场景。这使得ES成为承载简单查询、统计操作以及全文搜索等任务的理想选择。

在处理高并发系统时,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以下是对这些策略的重新描述,并结合ES的特点进行阐述:

  1. 缓存:使用Redis等缓存系统来分担数据库的压力,特别是针对读多写少的场景。缓存能够显著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减轻数据库的负载,从而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2. 消息队列:通过引入MQ如RocketMQ或Kafka,将大量的写请求异步处理,避免对数据库造成瞬间的冲击。这样可以控制数据库的写入负载,保证系统在高并发下的稳定运行。
  3. 分库分表:当单个数据库或表面临性能瓶颈时,可以通过分库分表来分散数据访问压力。根据业务规则将数据分散到多个数据库或表中,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性能。
  4. 读写分离:通过将读和写操作分离到不同的数据库实例上,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主库负责写操作,而从库负责读操作,通过增加从库的数量来应对大量的读请求。
  5. 使用Elasticsearch:对于简单的查询、统计和全文搜索类操作,可以考虑使用ES来承载。ES的分布式特性和高性能搜索能力使其成为处理这些任务的理想选择。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和查询优化,ES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高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远比上述几点要复杂得多。在实际业务系统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架构和技术。对于复杂的分布式系统,还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故障恢复等问题。

同时,对一个有几十万行代码的复杂分布式系统进行高并发架构的设计和实践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需要对系统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高并发、分布式、缓存、消息队列等相关技术有深厚的积累和实践经验。这样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很多公司在招聘高级技术人才时所看重的。

标签:面试官,缓存,请求,处理,数据库,系统,并发,设计
From: https://www.cnblogs.com/zhaotianen/p/18037595

相关文章

  • 缓存设计
    分流:到达服务之前,减少服务处理的请求数。并发:到达服务之后,提升服务处理的请求数。缓存设计导流:将原本复杂的操作请求(sql大堆),引导到简单的请求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缓存:空间换时间的一个做法。redis,memcached,localcacheguava,客户端缓存user_info_xxxx:姓名,年龄,xx......
  • Python并发编程的协程
    一、协程的概念1、协程是单线程下的并发,它是程序员级别的,我们来控制如何切换。2、进程的开销>>>>>>线程的开销>>>>>>协程的开销3、协程的使用需要借助于第三方模块gevent模块或者asyncio模块4、gevent 和 asyncio 是两个在Python中常用的协程框架,它们都提供了在......
  • 设计模式--观察者(Observer)模式
    目录概念概念观察者模式(ObserverPattern)是C++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模式,它定义了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在这种模式中,当一个对象(被观察者,Subject)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观察者,Observer)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的结构通常包括四个部分:抽象主题(Subject......
  • 性能测试-并发用户数估算指南
    一、引言在软件性能测试中,并发用户数的准确估算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负载能力、用户体验以及业务目标的达成。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并发用户数估算方法,结合业务场景、系统资源和负载测试等多个方面,以帮助测试工程师和开发人员更准确地估算并发用户数。二、估算方法......
  • 面试官:说一下红锁RedLock的实现原理?
    RedLock是一种分布式锁的实现算法,由Redis的作者SalvatoreSanfilippo(也称为Antirez)提出,主要用于解决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可靠锁的问题。在Redis单独节点的基础上,RedLock使用了多个独立的Redis实例(通常建议是奇数个,比如5个),共同协作来提供更强健的分布式锁服务。RedLo......
  • Rust 无畏并发
    本文在原文基础上有删减,原文链接无畏并发。目录使用线程同时运行代码使用spawn创建新线程使用join等待所有线程结束将move闭包与线程一同使用使用消息传递在线程间传送数据信道与所有权转移发送多个值并观察接收者的等待通过克隆发送者来创建多个生产者共享状态并发互斥器......
  • 接口隔离原则(设计模式)
    定义“Clientsshouldnotbeforcedtodependuponinterfacesthattheydonotuse”个人认为接口隔离原则,和单一原则有点像。一个接口实现一个功能。 不过,你应该已经发现,接口隔离原则跟单一职责原则有点类似,不过稍微还是有点区别。单一职责原则针对的是模块、类、接口......
  • 里斯替换原则 (设计模式)
    定义IfSisasubtypeofT,thenobjectsoftypeTmaybereplacedwithobjectsoftypeS,withoutbreakingtheprogram。Functionsthatusepointersofreferencestobaseclassesmustbeabletouseobjectsofderivedclasseswithoutknowingit。子类能够替......
  • 【系统设计】笔记10 GFS
    分布式系统谷歌三剑客DistributedFileSystem(GoogleFIleSystem)如何有效存储数据?Nosql底层需要一个文件系统Bigtable=Nosqldatabase怎么链接底层存储和上层数据MapReduce怎么快速处理数据 GFSC++GoogleHDFSJavaYahoo scenario用户写入一......
  • 类变量在高并发环境下引发的线程安全问题
    ###背景生产环境中,登录接口出现偶发性的异常,排查发现是获取当前时间的工具类抛出异常,以下为代码片段:``````java/***时间工具类*/publicclassDateUtil{ Loggerlogger=LoggerFactory.getLogger(this.getClass());privatefinalstaticSimpleDateFormatshortSdf=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