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bbs.pinggu.org/thread-894259-1-1.html
https://bbs.pinggu.org/forum-47-1.html
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下面具体谈几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图形。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的理论模型、观点、政策主张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可能会出题让你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去联想记忆,看到一个学派的因素分析时,要回想一下其他哪个学派也在这一领域有分析,异同点在哪里。比如,消费理论就包括凯恩斯、弗里德曼、莫迪利亚尼等,货币需求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说、货币交易说、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等,厂商理论中包括四种厂商类型,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状态、均衡条件以及效率的比较等。从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也要体现出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
(1)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从需求弹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弹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不仅是这样,还要能将这个专业所要考的课程能联系起来,如由需求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能分析利率决定理论,等等。因而只有通过比较和联想,才能真正地学好西方经济学并能在其他课程中灵活运用,以减轻学习的负担。
(2)要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把握好整个知识的逻辑结构就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和盲点。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对于微观经济学,应该知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而一般均衡就需要各个市场的均衡。从而微观经济学就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的均衡和要素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而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则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这样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框架就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我们具体的工作就是补充“肉”了。同时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把握还有利于比较分析不同的内容。只要我们知道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我们就能比较对应来掌握这两部分,消费者行为理论从理性人假说出发(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运用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来推导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而生产者行为理论也是从理性人假说出发(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运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来推导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这样我们还可以比较等产量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比较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等。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其逻辑结构相对比较容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国民收入的决定。因而从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涉及一个市场即产品市场来扩张到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国民收入,而AD—AS模型则是在IS—LM模型中加入第三个市场劳动力市场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则是将经济从封闭扩展为开放经济。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从动态来考察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
(3)掌握经济学(包括其他课程)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以及由此得到的最大化原则和实现最大化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一条件。这对于任何处于完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适用的。和掌握知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清晰的理解概念和理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印象,也有助于思维的表达。
PS:以上是摘抄整理的一些经验,之前考研后倒是有专门写过复习西方经济学的材料,不知丢哪去了。当然,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和考试复习还是两码事。考试复习一般要很有针对性,而理论学习,则一定要功底扎实,内外兼修。也就是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
个人觉得,还是要多学多看,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而且好的教材不但可以提升兴趣,也能让你很快入门;而好的方法能让你更好更快地理解。
还有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应该还得分个高低等,比如初阶的呢就要看高鸿业的宏微观,当然曼昆和平迪克的也都还不错,各个学校貌似本科用的教材也不太一样。一般比较好的学校都用外国教材。中阶的推荐范里安的,然后就是高级宏微观了。除了上课听讲外,自己要多跟着做练习,比如课后习题,书上例题等,通过做题可以巩固知识,同时也容易发现问题,自己在看的过程中也应当多发挥独立思考能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而且貌似作图和数学分析能力还是很有要求的。本科一般都用高鸿业的书吧,那个其实认真听老师讲课,再自己课后复习,做做习题(课后习题还是出的不错的,尹伯成编的那本蓝色习题集也很不错),然后把书上的原理理解下,一些图表自己画一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OK的。
然后中阶的话,可能看惯了国内教材的人就不太习惯看外国人的教材,但其实有了初级的基础,自己学,跟着作者的思路,同时理解文中的例题,当然也是需要多画画图啊,还有数学尤其到了高级宏微观就会显得更为重要了。所以,数学底子还是要打好的。
不少同学提到要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这个确实很重要的。而对于这点,恐怕经济思想史的了解和学习也就是必要的了(这个教材呢亨特或者斯坦利·L.布鲁都不错)。有了整个理论知识的架构,就能很清晰地了解整个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理解,当然也有裨于学习和深造。
在外文教材中案例分析的居多,而且也经常会交叉学科什么的,所以,还是要见多识广,触类旁通。
学有造诣,数学还是很重要的。英语同样也有很高要求。因为学问做深,肯定要多读一些外文文献,而很多好的文献资料都要求有很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所以,要学好数学,学好英语,多读文献,多自己理解并提出问题、寻找方法。
当然,如果思想水准较高的,也可以单纯走纯纯理论路线。有时候一个好的idea也能胜过十万兵,哈哈。
总之呢,兴趣很关键,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严谨的理论学习态度。
同时,我们也应当带有批判精神地去学习西方经济学,毕竟那是“西方经济学”,而不是“东方”或者“中式”经济学。
标签:曲线,西方,理论,Economics,经济学,理解,均衡,转发,POLIR
From: https://www.cnblogs.com/abaelhe/p/1803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