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华为云CCE Turbo:基于eBPF的用户自定义多粒度网络监控能力》,作者: 云容器大未来。
基于eBPF的容器监控的兴起
容器具有极致弹性、标准运行时、易于部署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使用容器来部署自己的服务,随着容器规模越来越大,容器间网络交互也越来越复杂。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让用户和运维团队可以更清晰的观测容器网络的运行情况。基本的容器网络监控,和虚机的监控类似,只能监控每个pod的网络流量、丢包等基本信息,监控的方式就是通过pod内网卡上的统计信息获取监控结果。这种监控看到的信息有限,无法满足对容器网络深入观测的目标。
比如用户想看一下容器网络中都有哪些连接?哪些容器之间的访问比较频繁?他们的时延是多少?qps大不大?网络质量怎么样?这些监控数据使用普通的监控手段无法获取。如果将用户的网络报文都镜像分析,会消耗大量的内存和cpu资源。eBPF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控手段,让我们实现上述监控能力成为可能。eBPF是一种能够在内核运行沙箱程序的技术,可以通过在内核的不同位置注入监控代码,灵活的实现各种监控能力,安全、高性能,并且对内核和用户业务没有任何修改侵入,非常适合在容器监控领域使用。
当前已经有丰富的eBPF监控软件,比如BCC、DeepFlow、Pixie等,可以给用户提供多种维度的监控能力。
华为云云容器引擎CCE Turbo容器服务,提供了基于eBPF技术的dolphin插件(即"CCE容器网络扩展指标"插件),实现多维度、多粒度的容器监控能力,大大增强了容器网络的可观测能力。
dolphin基于eBPF的监控能力构建
dolphin插件使用eBPF技术并基于K8s框架设计,提供了容器网络多维度(pod、flow、自定义)监控和故障快速诊断能力,让客户可以更深入的观测K8s集群网络的运行情况,协助运维人员提前预防和快速定位故障。设计框架如下图所示:dolphin支持运行在CCE Turbo集群,通过daemonset部署在K8s node上,使用CRD管理监控任务,监控结果为telemetry exporter格式,支持普罗主动拉取监控结果。
CRD定义如下:apiVersion: crd.dolphin.io/v1 kind: MonitorPolicy metadata: name: example-task #监控任务名 namespace: kube-system #必填,namespace必须为kube-system spec: selector: #选填,配置dolphin插件监控的后端,形如labelSelector格式,默认将监控本节点所有容器 matchLabels: app: nginx matchExpressions: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 nginx podLabel: [app] #选填,用户标签 healthCheck: #选填,本地节点 Pod 健康检查任务中最近一次健康检查是否健康、健康检查总健康&不健康次数这三个指标开关,默认不开 enable: true # true false failureThreshold: 3 #选填,健康检查不健康判定失败次数,默认1次健康检查失败即判定不健康 periodSeconds: 5 #选填,健康检查任务检查间隔时间,单位秒,默认60 command: "" #选填,健康检查任务检查命令,支持:ping、arping、curl,默认 ping ipFamilies: [""] #选填,健康检查IP地址族,支持:ipv4,默认ipv4 port: 80 #选填,使用curl时必选,端口号 path: "" #选填,使用curl时必选,http api 路径 monitor: ip: ipReceive: aggregateType: flow #选填,支持填写"pod"或"flow",分别表示pod粒度监控或流粒度监控 ipSend: aggregateType: flow #选填,支持填写"pod"或"flow",分别表示pod粒度监控或流粒度监控 tcp: tcpReceive: aggregateType: flow #选填,支持填写"pod"或"flow",分别表示pod粒度监控或流粒度监控 tcpSend: aggregateType: flow #选填,支持填写"pod"或"flow",分别表示pod粒度监控或流粒度监控 tcpRetrans: aggregateType: flow #选填,支持填写"pod"或"flow",分别表示pod粒度监控或流粒度监控 tcpRtt: aggregateType: flow #选填,支持填写"flow",表示流粒度监控,单位:微秒 tcpNewConnection: aggregateType: pod #选填,支持填写"pod",表示pod粒度监控从CRD的定义可以看到,dolphin主要有如下能力:
- 用户自定义监控项。用户通过CR自选监控项,dolphin根据用户选择的监控项动态注入eBPF程序,不需要的内容不监控,最大程度减少对CPU、memory等资源的消耗。
- 用户自定义监控粒度。用户根据不同的监控诉求,可以选择pod或flow的监控粒度,dolphin根据不同的监控粒度注入不同的eBPF程序,既满足了用户的监控诉求,也尽量降低资源的销毁。pod粒度监控会按pod粒度聚合监控数据,用户通过pod粒度监控可以观测容器层面的网络运行情况。flow粒度监控会按pod内不同流聚合监控数据,用户通过flow粒度监控可以观测容器内不同流的网络运行情况,进一步感知不同pod之间的通信情况。
- 多任务并发。每个CR对应一个监控任务,可以多个任务并发监控,互不影响。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多个监控任务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服务的监控。
- selector选择监控范围。CR中的selector为标准的K8s pod label selector,用户可以通过selector选择需要监控的一组pod,灵活的定义监控范围。dolphin会根据用户定义的监控范围只监控选中的pod,大大降低资源消耗和监控结果输出。监控结果携带用户指定pod label。用户通过监控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时,常常会用到pod上的label信息进行数据筛选、数据聚合、数据关联等动作,用户可以通过podLabel字段指定监控结果携带哪些pod上的label,dolphin输出监控结果时,会根据用户指定的label key获取pod的上的label value,并将label KV随监控结果输出,满足用户数据处理的诉求。
- 丰富的IP层和TCP层监控能力,vpc网络的健康检查能力。
具体的监控能力和使用方式,请参考华为云CCE容器网络扩展指标:
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cce/cce_10_0371.html示 例
某应用是用户的重点应用,此应用通过deployment app1部署在华为云CCE Turbo上,用户想知道这个应用的qps情况,网络质量有没有问题,都有哪些client在访问这个服务,整体网络流量情况是怎样的?这时候用户可以安装dolphin插件来实现了。
在CCE集群console界面,点击"插件中心",搜索“CCE 容器网络扩展指标”找到dolphin插件,点击“安装”,就完成了插件安装。
编写如下配置,并保存成app1.yaml
apiVersion: crd.dolphin.io/v1 kind: MonitorPolicy metadata: name: app1 namespace: kube-system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app1 monitor: ip: ipReceive: aggregateType: pod ipSend: aggregateType: pod tcp: tcpRetrans: aggregateType: flow tcpRtt: aggregateType: flow tcpNewConnection: aggregateType: pod
然后通过“kubectl apply -f app1.yaml”将配置使能,监控配置就完成了。通过prometheus可以轻松查看监控结果。
通过新建连接的统计信息轻松计算qps值。
通过流粒度的RTT和重传监控,感知应用的网络时延和丢包情况,还可以感知具体哪些client的访问网络质量较差。
pod粒度的ip收发统计,可以看到应用整体的流量情况。除了使用Prometheus直接查看dolphin的监控结果外,还可以基于dolphin监控进行二次开发。华为终端云和CCE云原生观测服务利用dolphin flow粒度的网络监控能力,正在构建容器流量拓扑功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容器间的网络运行情况,敬请期待。
后续演进
dolphin崭露头角,还在快速的成长过程中,后续会在如下几个方面继续演进增强。
- 更丰富的监控指标,比如支持错包计数、建链失败统计、丢包统计、udp报文统计等指标。
- 更强的用户自定义能力,用户可以定义监控的IP范围、端口范围、聚合方式等。
- K8s service监控能力,让用户能感知client->service->endpoint全链路的网络运行情况。
- 更智能的诊断能力,帮助用户对网络问题的快速定位、定界。
云容器引擎CCE服务体验请访问
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cce.html
标签:Turbo,自定义,eBPF,容器,dolphin,flow,粒度,监控,pod From: https://www.cnblogs.com/huaweiyun/p/1798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