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确认范围基础内容
0. 涉及领域:
(1)范围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定义了如何正式验收已经完成的可交付成果。
(2)需求管理计划
需求管理计划描述了如何确认项目需求。
(3)范围基准
用范围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1. 确认范围阶段需参照文档
(1)经验教训登记册
在项目早期获得的经验教训可以运用到后期阶段,以提高验收可交付成果的效率与效果。
(2)质量报告
质量报告的内容可包括
<1> 由团队管理或需上报的全部质量保证事项
<2> 改进建议
<3> 在控制质量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的概述。
在验收产品之前,需要查看所有这些内容。
(3)需求文件
将需求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
<1> 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
<2> 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跟踪矩阵含有与需求相关的信息,包括如何确认需求。
2. 确认范围的定义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3. 确认范围的作用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 同时通过确认每个可交付成果,来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4. 确认范围的执行时间
本过程应根据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
由客户或发起人审查从控制质量过程输出的核实的可交付成果,确认这些可交付成果已经圆满完成并通过正式验收。
5. 确认范围阶段可影响的领域/文件
(1)经验教训登记册
更新经验教训登记册,以记录所遇到的挑战、本应如何避免该挑战,以及良好的可交付成果验收方法。
(2)需求文件
记录实际的验收结果,更新需求文件。
需要特别注意实际结果比原定需求更好的情况,或者原定需求已经被放弃的情况。
(3)需求跟踪矩阵
根据验收结果更新需求跟踪矩阵,包括所采用的验收方法及其使用结果。
二、确认范围的输入与输出
1. 输入准备
本过程对可交付成果的确认和最终验收,需要依据:
(1)从项目范围管理知识领域的各规划过程获得的输出(如需求文件或范围基准)
(2)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是指已经完成,并被控制质量过程检查为正确的可交付成果。
(3)从其他知识领域的各执行过程获得的工作绩效数据
<1>符合需求的程度
<2>不一致的数量
<3>不一致的严重性
<4>在某时间段内开展确认的次数
2. 确认范围与控制质量
确认范围过程与控制质量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
(1)确认范围关注可交付成果的验收
(2)控制质量关注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及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控制质量过程通常先于确认范围过程,但二者也可同时进行。
3. 工具与技术
(1)检查
检查是指开展测量、审查与确认等活动,来判断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需求和产品验收标准。
检查有时也被称为审查、产品审查和巡检等。
在某些应用领域,这些术语具有独特和具体的含义。
(2)决策-投标
当由项目团队和其他相关方进行验收时,使用投票来形成结论。
4. 输出
(1)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符合验收标准的可交付成果应该由客户或发起人正式签字批准。
应该从客户或发起人那里获得正式文件,证明相关方对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正式验收。
这些文件将提交给结束项目或阶段过程。
(2)工作绩效信息--项目进展信息
工作绩效信息包括
[1] 进展信息
<1> 哪些可交付成果已经被验收
<2> 哪些未通过验收以及原因
这些信息应该被记录下来并传递给相关方。
(3)变更请求
对已经完成但未通过正式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及其未通过验收的原因,应该记录在案。
可能需要针对这些可交付成果提出变更请求,开展缺陷补救。
变更请求应该由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审查与处理。
##########################################################
在项目结束前,要进行验收,而验收前,要确定范围(客户需求与我们交付的成果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就要进行变更,在把变更记录在变更记录中。
愿各位在进步中安心!
2024.01.25 禾木
##########################################################
标签:需求,PMP,确认,成果,验收,6.3,交付,范围 From: https://www.cnblogs.com/hemukg/p/1798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