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vivo 海量基础数据计算架构应用实践

vivo 海量基础数据计算架构应用实践

时间:2024-01-25 11:00:45浏览次数:32  
标签:架构 维表 海量 离线 vivo 实时 计算 数据

作者:来自 vivo 互联网大数据团队

本文根据刘开周老师在“2023 vivo开发者大会"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而成。公众号回复【2023 VDC】获取互联网技术分会场议题相关资料。

本文介绍了vivo在万亿级数据增长驱动下,基础数据架构建设的演进过程,在实时和离线计算过程中,如何基于业务发展,数据质量,计算成本等方面的挑战,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高性能的双活计算架构。

基础数据是公司大数据应用的关键底座,价值挖掘的基石,内容包括:大数据集成,数据计算,架构容灾等几个主要方面。建设的目标包括:确保基础数据及时准确、计算性能好、资源成本消耗低、架构容灾能力强、研发效率高,这也是基础数据工作的核心能力。

一、基础数据发展与挑战

1.1 vivo 早期的基础数据架构

为了满足业务发展,0-1构建基础数据的基础框架,数据来源主要是日志,通过实时采集,缓存到Kafka,按小时离线转存到ODS表,日处理数据量在百亿级,整个数据链路简洁高效,但是,随着业务发展,数据增长,用户的诉求多样化,该基础数据架构逐渐面临诸多挑战。

图片

1.2 vivo 业发展带来挑战

一是:数据规模增长,日增记录数从百亿到万亿级,日增存储量从GB级到PB级,实时并发QPS量级达到数据百万。

二是:计算场景增加,从离线计算扩展到准实时,实时,甚至流批一体计算场景。

三是:性能要求提高,实时计算端到端延时,需要从小时到秒级;离线计算单小时数据量级从GB达到10TB+,业务发展速度超过了技术架构迭代速度,必然给技术带来更大的挑战。

图片

1.3 技术挑战

首先是单个Topic数据量每天数百亿,多个消费组同时消费,重复消费导致计算和存储资源浪费;Kafka集群稳定性越来越差。

数据量的增加,数据采集和ETL计算时延越来越长,无法满足链路秒级时延,每小时超过10TB的离线处理时间超过2~3小时。

考虑存储成本的原因,Kafka生命周期配置有限,长时间的故障会导致数据丢失。

由于计算性能和吞吐有限,需要不断增加资源,运维值班的压力日益增长,每月有超过20天都有起夜的情况。

当然,除了技术挑战,还有面临用户的挑战。

图片

1.4 用户诉求

  • 数据安全方面:数据加密,计算|需要解密|和鉴权,确保数据的安全合规

  • 带宽成本方面:数据压缩,计算|需要解压缩|和拆分,降低传输的带宽成本

  • 存储成本方面:数据输出,需要支持|不同压缩格式,以降低存储成本

  • 使用便捷方面:需要扩充|基础数据|公共维度,避免下游重复计算

  • 使用门槛方面:实时和离线数据|需要满足SQL化查询,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图片

二、vivo 基础数据架构应用实践

2.1 整体架构

基于业务发展,构建多机房多集群,双活容灾链路基础架构,全面支持多种周期(秒级/分钟/小时/天等)数据计算场景。

图片

相比较历史架构,我们新增了离线采集链路,直接从源端拷贝LOG日志,缓存到HDFS目录,再解析入库写ODS表,与原实时链路互备,可实现链路故障容灾切换,同时,实时计算增加分拣层,收敛消费,支持多组件的配置化输出,为了确保数据及时和准确性,构建了完善的数据校验和监控体系。

显然,当前的架构有点类似Lambda架构,可能会有以下几个疑问:

  • 实时和离线链路会出现存储和计算冗余,浪费资源多;

  • 实时和离线计算会存在数据一致性问题,运维成本大;

  • 现在都发展到流批/湖仓一体计算,此架构不够先进。

大数据计算架构,满足公司和业务发展,才是最好的,过于追求先进,又或者太过落后,都不利于公司和业务的发展,基础数据,重点是稳定高可用,通过持续的优化和迭代,将资源浪费问题,数据一致性问题和性能问题解决,构建一种双活容灾全新架构,才是我们初衷。

结合业务发展和使用调研,发现批计算场景远多于实时计算场景,并且有以下特点:

  1. 因Kafka的存储与HDFS存储比较,成本高,如果将万亿级数据全部缓存Kafka,存储成本巨大。

  2. 实时应用场景占比很少,约20%,海量数据消费资源持续空跑,导致大量计算资源浪费。

  3. Kafka数据使用门槛高,不能直接SQL查询,理解和使用的效率太低。

  4. 离线重跑频繁,Kafka消费重置offset操作不方便,运维难度较大。

  5. 流批/湖仓一体架构成熟度有限,技术挑战难度较大,稳定性存在挑战。

  6. 基础数据的双链路一致性问题、资源冗余问题、性能问题,通过架构调整是可以解决的。

图片

2.2 双链路设计

结合2种用数场景,将离线和实时计算链路,数据缓存和计算分离,减少实时存储和计算的资源,减少故障风险。

图片

只有实时计算诉求,开启实时采集;写入到Kafka或者Pulsar集群,缓存8-24小时(可根据需要调整),用于后续时计算。

只有离线计算诉求,开启离线采集;按小时拷贝到HDFS缓存集群,保存2-7天(可根据需要调整),用于后续离线计算。

同时,数据采集端确保实时和离线数据不冗余,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

  • 数据缓存 HDFS 比 Kafka 成本更低(降低40%成本),不容易丢,离线重跑更加便捷;

  • 实时链路出问题可立即切换到离线链路(定点采集,分钟级切换入仓),容灾能力会更加强大。

随着业务发展,实时场景逐渐增加,切换到实时链路后,会与原离线数据比较,数据不一致性风险更大,为此,我们通过三个措施解决,将ETL过程组件化,标准化,配置化。

一是:开发上线通用组件,离线和实时ETL共用

二是:成立ETL|专属团队,统一处理逻辑

三是:构建ETL处理平台,配置化开发

这样,通过链路切换,处理逻辑统一,功能和逻辑一致,既提升了研发效率,也消除了数据不一致风险;而在计算方面,实时和离线计算集群相互独立,实时和离线数据缓存计算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计算更加稳定。

解决了Kafka存储成本、双链路数据不一致、链路容灾问题,接下来就是计算性能的问题需要解决:

  1. 实时计算,存在每天百亿级别的大Topic,多消费组重复消费,计算资源浪费。

  2. 实时计算,数据全链路端到端(数据生产端到数据用端)秒级延迟诉求无法满足。

  3. 离线计算,单次处理数据量10TB+,计算时间长超过2小时,计算内存配置TB级,及时性没法保证。

  4. 离线计算,单小时数据量级不固定,任务配置的计算资源是固定的,当数据量增加时,常有oom现象,必然,导致值班运维压力就比较大。

2.3 实时计算性能优化

增加统一分拣层,通过Topic一次消费,满足不同业务的数据要求,避免重复消费,存储换计算,降低成本。

图片

为了解决百亿级大Topic=重复消费问题,我们构建了实时分拣层,主要是基于用户不同诉求,将不同用户,需要的部分数据,单独分拣到子Topic,提供用户消费,该分拣层,只需要申请一个消费组,一次消费,一次处理即可,有效避免重复消费和计算,这样,通过对大Topic部分数据的适当冗余,以存储换计算,可降低资源成本30%以上,同时,有效确保下游数据的一致性。

为了实现实时链路秒级延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主要介绍下高并发场景下的Redis批量动态扩容问题

在实时ETL环节,会存在多个维表关联,维表缓存Redis,实时并发请求量达到数百万,因并发量持续增加,在Redis动态批量扩容时,会因数据均衡导致请求延迟,严重时达30分,单次扩容量机器越多越严重,这种延时部分业务无法接受, 我们考虑到=后续组件容灾的需要,通过请求时延、并发量、扩容影响等几个方面的kv组件验证测试,最终采用了HBase2.0,得益于它毫秒级的请求延时,优秀的异步请求框架,扩容批量复制region功能,因此,我们将HBase引入到实时链路中,达到解决Redis批量扩容导致消费延时的问题。

对于动态扩容延时敏感业务,优先采用HBase缓存维表,Redis作为降级容灾组件;对于动态扩容延时不敏感业务,优先采用Redis缓存维表,HBase作为降级容灾组件。

图片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两个小建议

一是:实时任务重启时,瞬间会产生大量Redis连接请求,Redis服务器负载急剧增加,会存在无法建立连接直接抛弃的情况,因此,建议在Redis连接代码中增加重试机制,或者,连接量比较大时,可以适当分批连接。

二是:Redis组件的单点故障,不管是不是集群部署,难免出现问题,以免到时束手无策,建议增加额外组件降级容灾,我们主要是HBase和Redis并存。

2.4 离线计算性能优化

批处理,参考流计算的原理,采用微批处理模式,解决超过10TB/小时的性能问题。

图片

前面多次提到的离线计算,单次处理数据量超过10TB,消耗特别多的资源,数据经常出现延迟,从图中可以看出,链路处理环节比较多,尤其在Join大维表时,会产生大量shuffle读写,频繁出现7337端口异常现象(这里的7337是ESS服务端口),因集群没有类似RSS这样的服务,即使有,也不一定能抗住这个量级的shuffle读写,所以,降低shuffle数量,是我们提升离线计算性能的关键。

为了降低shuffle数量,首先想到的就是降低单次处理数据量,于是,我们借鉴了流式计算模型,设计了微批计算架构,其原理介绍下:

数据采集写HDFS频率由小时改为分钟级(如10分钟);持续监控缓存目录,当满足条件时(比如大小达到1TB),自动提交Spark批处理任务;读取该批次文件,识别文件处理状态,并写元数据,处理完,更新该批次文件状态,以此循环,将小时处理,调整为无固定周期的微批处理;当发现某小时数据处理完成时,提交hive表分区(注意:是否处理完我们调用采集接口,这里不做详细描述)。

这种微批计算架构,通过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在提升性能和吞吐量的同时,也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至此,我们降低了单次处理的数据量,比如:业务表单次处理数据量从百亿下将到10亿,但是,join多张大维表时shuffle量依然很大,耗时较长,资源消耗较高,这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还需要在维表和join方式上持续优化。

维表的优化,将全局全量维表,修改为多个业务增量维表,降低Join维表数据量,以适当冗余存储换Join效率。

因为维表都是公司级的全量表,数据在4~10亿左右,且需要关联2到3个不同维表,关联方式是Sort Merge Join,会产生shuffle和Sort的开销,效率很低。

图片

因此,我们做了降低维表量级,调整Join模式两个优化,降维表如下:

首先:基于业务表和维表,构建业务增量维表,维表数据量从亿级下降到千万级;

其次:所有维表都存储在HBase,增量维表半年重新初始化一次(减少无效数据);

最后:Join时优先使用增量维表,少部分使用全量维表,并且每次计算都会更新增量维表。

接下来,调整业务表和维表的Join方式,首先,来看下原来大表关联使用的Sort Merge Join的原理。

图片

先读取数据,基于SortShuffleManager机制,做内存排序,磁盘溢写,磁盘文件合并等操作,然后,对每个分区的数据做排序,最后匹配关联,可以有效解决大数据量关联,不能全部内存Join的痛点。

而我们降低了业务表和维表的数据量,分区减少了,shuffle量自然也会减少,如果再把消耗比较大的分区排序去掉,就可以大大提升关联性能。

而对于千万级维表如果采用广播方式,可能造成Driver端OOM,毕竟维表还是GB级别的,所以,采用Shuffle Hash Join方式是最佳方案。

图片

最大的优点就是,就是将维表分区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并且使用Map结构保存,Join时,通过get的方式遍历,避免排序,简单高效。

这样,通过降低业务表和维表数据量,改变Join方式,相比较原来计算性能提升60%+,至此,离线计算性能问题得到解决,数据产出及时性也就迎刃而解。

2.5 数据完整性

在数据采集,实时ETL和离线ETL,写ODS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不丢,不错,保持数据完整性 ?其挑战主要有三个。

  1. 数据完整如何判定,比如A表数据量,下降20%?或者30%,表示不完整?很难统一定义,也是行业痛点。

  2. 出现问题,并且是异常,如何快速定位?

  3. 不完整的数据,给到下游用户,成千上万的任务都在使用错误的数据计算,影响面很大,故障恢复成本很高。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依赖元数据,因此,元数据收集成了很关键的工作,必须优先设计和建设,这里不展开讲实时元数据的收集内容。

图片

当有了丰富的元数据后,利用实时元数据,我们在链路中,增加了三层实时数据完整性对账校验,它们分别是:

  • 数据采集,完整性对账

  • ETL处理,完整性对账

  • 组件输出,完整性对账

这样,通过可视化输出对账结果,能够快速定位和发现问题,定位时长从天级别下降到分钟级别。

图片

为了准确识别数据异常波动,我们结合业务特征,建设出了多种完整性校验方法,并构建多功能交叉验证体系,应用于数据校验,主要有以下几种校验方案:

  1. 短周期内的同比和环比

  2. 基于历史趋势的算法校验

  3. 基于数据时延的偶发漂移

  4. 基于节假日的数据起伏等

  5. 基于时间段的操作特征等

将这些验证方案,交叉叠加应用到,不同的表和Topic,可以明显提升异常发现的准确率,实际从85%提升到99%,如果出现异常告警,也会自动阻断下游任务,这样会大大降低对下游用户的影响。

三、vivo 基础数据架构总结展望

3.1 架构实践总结

基础数据架构应用诸多实践,没有全部详细描述,有关业务痛点,用户诉求,研发幸福感经过长期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图片

 

  1. 基础数据架构,从单链路升级到流批存算分离双活架构,多机房/集群/组件容灾,基础数据链路高可用。

  2. 实时计算,避免重复消费,数据按需分拣,构建低延时的计算架构,满足数百万并发处理请求。

  3. 离线计算,任务化整为零,数据分拆减量,计算降低过程开销,存储换性能,整体性能提升60%。

  4. 数据及时性,整体架构升级改造,数据处理量级从百亿级到数万亿级,SLA及时率稳定保持在99.9%。

  5. 数据完整性,三层级实时对账,多功能数据校验,准确的监控告警,SLA完整性稳定99.9995%。

  6. 值班运维,得益于高可用架构和链路,高性能计算,起夜值班天数从月均20+下降到月均5天以内。

而数据压缩,数据安全,数据易用性,便捷性,在过程中都有涉及,只是没有详细讲述。

3.2 架构迭代规划

打造更敏捷高效,低成本的湖仓一体大数据计算架构。

图片

 

  • 离线采集,重点解决源端宕机数据丢失问题,因为当前部分数据离线采集,端侧服务器宕机,可能会有数据丢失风险。

  • 离线计算,重点解决Shuffle问题,从ESS切到RSS,实现Shuffle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分离,解决ESS服务的性能问题。

  • 实时运维,提升异常发现和处理的智能化水平,重点是实时元数据的捕获与归因分析,解决实时运维中定位难,处理时间要求短的问题。

  • 实时计算,将联合相关团队,构建更敏捷高效,低成本的,湖仓一体化大数据计算架构。

标签:架构,维表,海量,离线,vivo,实时,计算,数据
From: https://www.cnblogs.com/vivotech/p/17986705

相关文章

  • 工业4.0开放平台通信 统一架构OPC UA的一种测试方法
    工业4.0和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InternetofThings,IIoT)的核心挑战在于设备、机器以及来自不同行业服务之间的安全和标准化的数据和信息交换。2016年11月工业4.0平台发布了指导纲要《工业4.0产品需要实现哪些准则》,即对于所有位于工业网络中的产品,必须能够基于OPCUA的信息模型......
  • CS与BS架构模式概述
    ###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优点:利用客户端机器的资源,减轻服务器的负荷;一部分安全要求不高的计算任务、存储任务都会放在客户端执行,不需要把所有的计算和存储都放在服务器执行,减轻服务器压力,也减轻网络访问速度。缺点:需要安装本地客户端,后期升级维护成本高。适用......
  • CDP 技术系列(二):ClickHouse+Bitmap 实现海量数据标签及群体组合计算
    一、背景介绍上一篇文章介绍了CDP中,面对单个标签或群体数十亿的数据如何存储我们都知道数据仓库的概念,它的里边存储了我们所有的数据,其中就包含了标签或群体所依赖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拿来使用,想要变成业务需要的标签或群体数据,还需要进行加工。数据工程师将数仓里的......
  • 文件系统(一):存储介质、原理与架构
    liwen01 2024.01.01前言从系统角度来看,文件系统是对文件存储器空间进行组织、分配、负责文件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行保护和检索的一个系统。它的目的是使用户和应用程序能够方便地管理存储器上的文件和目录,比如常见的对文件的增、删、改、查。每当我们操作一个文件的时候,实......
  • 大语言模型的架构及其训练(目标函数和优化算法)
    先占坑24号早上起来补大模型的架构 大模型的训练模型训练=目标函数+优化算法可用任何模型将token序列映射到上下文嵌入中一、目标函数1.Decoder-only模型①映射到上下文嵌入②用嵌入矩阵获得每个token得分③指数化、归一化得预测分布用负对数最大似然作为目标函数2.Encoder-o......
  • 《凤凰架构:构建可靠的大型分布式系统》PDF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从架构视角讲解如何构建大型分布式系统的著作,是超级畅销书《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的作者周志明多年架构和研发经验的总结,得到了多位行业资深架构专家的联袂推荐。全书共16章,分为演进中的架构、架构师的视角、分布式的基石、不可变基础设施和技术方法论五部分。第一......
  • Java高级实战--高级开发和架构师的秘籍
    本JavaWeb高级实战教程全网最强!本教程是实际项目中真正会用到的技术,学完就能成为真正的技术大佬,有亮点的大佬!此教程包含:高并发、项目架构、全局处理、自动化处理、链路追踪、应用监控等,也包含Spring、SpringMVC、SpringBoot、Redis、MQ的高级用法等。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工作已经是......
  • Java高级实战--高级开发和架构师的秘籍
    ​本JavaWeb高级实战教程全网最强!本教程是实际项目中真正会用到的技术,学完就能成为真正的技术大佬,有亮点的大佬!此教程包含:高并发、项目架构、全局处理、自动化处理、链路追踪、应用监控等,也包含Spring、SpringMVC、SpringBoot、Redis、MQ的高级用法等。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工作已......
  • 如何画好一张架构图/业务图/流程图
    作为一个开发,日常工作中免不了要画一些图,无论是技术架构图还是业务流程图。基于个人的一些经验,作者分享了他的作图方法,给大家一点思路提供参考,希望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都能有所帮助。1.代码实现图2.技术架构图3.业务流程图4.技术链路图5.交互时序图三.关键点......
  • 【网络编程】CS&BS架构_OSI七层、五层模型_三握四挥_Socket编程_粘包
    【一】CS&BS架构(1.1)CS架构产生的历史背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最初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用于共享资源和实现远程访问,例如通过终端连接到中央计算机。这种模式下,中央计算机扮演着服务器的角色,而终端则扮演着客户端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