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技巧就是多刷题多思考多总结。
写本文,主要是应某位同学请求。下周考试,这文章可能比较水,内容很少。但确实是有料子在里面。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做题
先读题,不急动笔。逐字逐句,慢慢分析。看来很慢,实则效率很高。经常是看完题目就有了思路。如果有图可以先画图,如果图比较复杂当然是必须画的,一看就会那种可能不用。分析时,有两个方向:
- 通过条件正推。即问:知条件,能求啥?
- 通过结论倒推。即问:知结论,需要啥?
画完图分析好之后就动笔了。这是我的习惯。可以自己调整。
刷题
刷题,确实可以题海。但是每道题都要刷精细。做题要问三问:一问怎么做;二问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三问怎样才能想到这么去做。三问弄懂,算是理解。现代数学发展这么多年,光工具就成百上千,如果挨个证明,黄花菜都凉了。从这个角度说,拿来主义看起来不是坏的。但是我们刷题我觉得除了看不懂的那种题都是要搞明白的。应试,归根结底考的是个熟练度。
k的求法
在求直线表达式的时候,每次都要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没有一种方法避免?先说结论:
设直线\(y = kx + b\)过两点\(A(x_1,y_1), B(x_2,y_2)\)。则
\[k = \frac{y_2 - y_1}{x_2 - x_1} \]再求解关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
证:
因为 过\(A,B\)
所以
1 - 2,得
\[y_1-y_{2}=k \left( x_1-x_{2}\right) \]所以得出结论。
Q.E.D
例:知\(y = kx + b\)过\((1,3),(3,7)\),求解析式。
解:
代入\((1,3)\),知 \(3 = 2 * 1 + b\)
于是 \(b = 1\)
所以 \(y = 2x + 1\)
速度快了不是一星半点。可以慢慢体会。
分类讨论
很熟悉吧?直接粘贴了。
另外,里面牵扯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其实也没什么高深的。直接画出图像,求零点,然后根据函数图像判断就行。其实跟现在做的二次函数题没什么差别。
可以慢慢体会。这题我从网上随便找的。以第一题为例。要求解,我们不能确定是个什么样的方程。所以我们把它“切面包”。在做到不重不漏的前提下,可以把它分类。分好类之后,你会发现,突然多了个条件,故得解。最后把解笼起来就行。放第二题主要是提醒分析这类不要忘记一次不等式。同时注意不等式是否变号。故可分类讨论。
其他
总结一下其他的吧。没空整理了。我毕生所刷,都在这了。
全等: 倍长中线,截长补短,八字模型,平移旋转,对称饮马,翻折勾股与全等,一线三等。等腰等边,注意这样。
相似:平行八字,大里套小,一线三等,平方相似,射影双垂,手拉手转。
二次函数:图像题,开口方向求a,左同右异求b,y轴交点求c.特殊代数式太多,不赘述。
动点题,先设,然后寻找等式求解。最后验根。改天写个动点整理。
- 三角形面积铅锤法(如果横着截会很麻烦,甚至可能需要分类讨论。
- 利润最大 利润乘数量,求二次函数极值就行了。
- 面积最大 想办法表示面积,然后求极值。
- 直线上方线段最大 两函数值相减。
- 相似三角形存在问题 列比例方程咯。
- 等腰三角形存在问题 把每个线段表示,然后分类讨论。即:如果第一边=第二边,如果第二边 = 第三边,第一边=第三边。
- 直角三角形存在问题 把每个线段表示,利用勾股求,类似分类讨论。
- 特殊四边形用其判定列。
别的平移啥的多刷刷就行。
后记(全是废话拉闲呱)
读到这里,恭喜你浪费了生命中的时间。觉得也没啥能写的。数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妄想背结论去考高分。但是,还是要针对不同人。对于基础尚缺的同学,拿个7080就很高兴,这时候你去疯狂的见模型是有用的,是有提升的。对于中游偏上的呢,光背结论和模型害就是害的你们。你们需要去理解背后的原理,即“怎样才能想到这样去做”。在往上,对于数学的体会尚有深化。这个时候往往需要付出巨大而艰苦的努力去刷题。而且这个时候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个理。至于怎么选择,那取决于你们。反正我认为就是,数学离了刷题就是扯淡,无论什么人,都需要大量刷题来巩固。聊点闲话,抛开应试,顺便驳斥一下。数学不是什么天赋的辨别器。唯天赋论不过是高强度应试没的卷了的产物,在结束高中之后,其作用会大大削弱。你学的快能怎么样呢?我多学两天又如何?所以在我看来,比天赋非常愚蠢。无论你天赋多么高,总有比你更高的。埋下头,做事就好了。所以说真正决定你人生的不是天赋,更不是一纸成绩单。哪怕顶尖学府的学生,照样也有吃不起饭的。同学们,你们的征途应当是星辰大海。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提起数学时不再担心惊恐,而是在用到数学时无悔当初。希望同学们学习技巧,但不拘泥于技巧,活学活用,知行合一。在以后工作时,用到数学时会心一笑,原来数学还能这么用,而不至后悔当初。希望都能在数学的汪洋里找到乐趣,并因此受益终生。
标签:分类,技巧,常见,天赋,数学,kx,刷题 From: https://www.cnblogs.com/qinyiting/p/1790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