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91 SAP消息类型
E:Error
W:Warning
I :Information
A :Abortion
S :Success
标准 :
MESSAGE ID sy-msgid TYPE 'X' NUMBER sy-msgno
WITH sy-msgv1 sy-msgv2 sy-msgv3 sy-msgv4.
MESSAGE E110 WITH FCODE T185F-FCINT.
自定义消息SE91,例如:zme,
使用方法:Message I001(zme) with 'var1' 'var2' 'var3'.
或者MESSAGE ID ‘ZME’ type ‘I’ Number ‘001 with 'var1' 'var2' 'var3'.
****************
、 sap系统的提示方式
sap系统的提示方式有两种:
1. MESSAGE I002(ZFI) with ‘文本1’ ‘文本2’ .
2. MESSAGE ID ' ZFI ' TYPE 'I' NUMBER '002' with ‘文本1’ ‘文本2’ .
消息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I:信息窗口 W:警告 E:错误 S:成功 A:终止程序.
根据提示信息的类型对系统有不同的影响。第二种方式可以动态的指定提示类型,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在sap表中程序中。
为此,系统好些程序的提示信息在显示提示之前根据预定义好的配置格式读取消息的提示类型,满足客户需求。
我们在做sap程序的时候可以参考这种方式做成可配置的信息类型,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在我们程序中可以使用函数
CALL FUNCTION 'READ_CUSTOMIZED_MESSAGE'
EXPORTING
I_ARBGB ='ZFI'
I_DTYPE = ''
I_MSGNR = '0002'
IMPORTING
E_MSGTY =SY-MSGTY.
获取客户所需的提示类型,然后根据以下语句进行提示:
MESSAGE ID ' ZFI ' TYPE SY-MSGTY NUMBER '002' with ‘文本1’ ‘文本2’ .
二、常用消息表格和各模块常用消息配置Tcode
在消息配置中,Application Area和SE91的Message Class实际上是同一概念.
配置消息(Tcode:OBA5|OMRM等).
(1).消息相关表格.
Table蕴藏着丰富的信息,看看消息相关表格
T100: 系统能用到的消息都应该在此表中找到.
T100A:存储系统的消息ID(应用区域)的表
T100C: FI模块中用户自定义的消息,比如使用OBA5, OFMG,OKZZ(使用OKKK维护)等自定义的消息会写入此表,CO配置消息不在此表.
T100O: 消息到对象的分配
T160M :MM模块相关消息表,此表可完全直接维护.就是说只要记住它,MM的消息配置直接使用SE16就可以.
T100U: 哪个用户最后更改了消息,从此表能找到.
T100S: 此表保存着允许用户更改的应用区域和消息号,一个简单实例,假设你删除了KI 005则在Tcode:OBA5中将再不能配置此消息. 此表也可直接维护.和T160M不同的是,你必须在SE16输入T100S按新建按钮才可维护,这表是跨Client的.
上图是一个合成图,现在要将自定义的消息类ZFI的几个消息设置成可配置的,输入表T100S,然后点击图2-[1]的新建按纽,也就是说设置可配置消息首先需要在T100S折腾一番。上图-[3]表示ZFI-002|003消息允许配置的消息类型,选上图2-[4]”关闭”标志表示该消息能被关闭.现在你就可以使用Tcode:OBA5设置消息ZFI 002和ZFI 003是错误警告还是关闭等,而函数READ_CUSTOMIZED_MESSAGE正是根据配置决定消息类型的.
(2).各模块常用消息相关Tcode
FI: OBA5|OFMG|OFPM
MM: OMRM|OKZZ|OMT4|OMCQ |O04C|
SD: OVAH
CO: OPR4_ACT|OPR4_CK|OPR4_CKML|OPR4_CKPF|OPR4_KKA|OPR4_KKP|OPR4_KKS| OPR4_KKS1|OPR4_PPCOPP
其它:
OPR5|OPR1|OPR3|OPR6|OPR7|OPR8|OPR9|OPRCMFE|MSW1|MSW2
上图是OMRM配置后勤发票校验的消息的,可以在供应商主设计设置其发票校验是” 基于收货的发票验证”->自动带到PO->设置M8 504|M8081为错误消息,这样如果不企业未收到货三单不匹配将不能进行发票校验确定应付.
文档转载自:https://www.cnblogs.com/sap-ronny/p/7941101.html
标签:sy,配置,ZFI,SE91,消息,类型,MESSAGE,SAP,OPR4 From: https://www.cnblogs.com/tongxiaohu/p/1676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