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键,即键盘上的ENTER键,是一个比较有用的键,在文字编辑时,回车键的作用是换行,在输入网址时回车键的作用是“转到”,在执行DOS命令时,回车键的作用是执行…… 在标准键盘上,回车键一共有2个,一个在主键盘区的右边,Shift键的上面,一个在小键盘的右下角,加号键的下面。回车键的历史 关于“回车键”的来历,还得从机械的英文打字机说起。在打字机上,有一个部件叫“字车”,每输入一个单词,“字车”就前进一格。当输满一行后,使用者就要推动“字车”到起始位置,这时打字机会有两个动作:“字车”归位、滚筒上卷一行(相当于“字车”下移一行),以便开始输入下一行,这种推动“字车”的动作叫“回车”。后来,在电动的打字机上,人们增加了一个直接起“回车”作用的键。他被称为“回车键”。 在现今的电脑键盘上,“回车键”上曾使用过“CR”、“RETURN”的字样,后来才统一确定为“Enter”。回车的ASCII代码 16进制是“0x0d” 10进制是“13” 在某些语言中可以用‘\r’表示。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回车的处理是不同的:在Unix/Linux系统中,换行用'\n'一个字符表示,而在Windows 系统中,则用"\n\r"两个字符表示。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换行><回车 >”,即“\n\r”;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 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主题:回车,换行!
环境:Window
键盘上的“Enter”键大概无人不识,无人不晓,回车,换行相信很多人平时念着都很顺口,但是具体到文本处理时,有些时候就会有点蒙了,回的哪门子车?换什么行?回车、换行,\r,\n哪个对哪个呢?忙不迭还得Google一下。早期的打字机里,回车,即把当前的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换行,即 把纸向下移一行 为了巩固记忆,现在做一个表格表示一下。
Java表示法 :
Java代码
- char char1 = 0xd;
- char char2 = 0xa;
- String str1 = "\r";
- String str2 = "\n";
char char1 = 0xd;
char char2 = 0xa;
String str1 = "\r";
String str2 = "\n";
平台表示法:
unix文本结束符只有:\n
mac文本结束符只有:\r
window文本结束符:\r\n
注意: 很多人转载的文章中,把window文本结束符理解成:\n\r,那个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