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60系列从9月份上市以来,持续热销,至今还是一机难求。据BCI的数据,W37-W40期间华为的手机销量同比增速分别高达91%、46%、83%、95%,这也预示着华为在Mate60系列的带动下强势回归,正在重写市场格局。
华为之所以可以这么猛地回归,因为多个黑科技给用户带来的颠覆性体验,能够真正打动用户,吸引用户。以通信能力为例,华为手机信号好,早就是华为的一个标签。但华为并没有停止在这方面的努力,不断根据用户痛点深挖,让强项更强,每一次新品都不断超出用户预期。
近日,华为首次向外界展示华为上海研究所无线协议仿真实验室以及无线网络仿真实验室、用户场景仿真实验室等,主持人尼格买提与科技博主何同学带领观众一起走进华为,揭示超强灵犀通信背后的秘密。其实,这也是华为技术穿透力的秘密。
让信号无死角,以致极体验满足极端需求
人离不开手机,本质上是离不开网络。如今,人们的生活、工作方方面面都需要网络。所以,信号强不强是手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比如,“信号病”是iPhone用户共同长期吐槽的痛点顽疾。与之相反,华为手机信号好,早就是一个鲜明的标签。特别是在华为Mate60系列以及华为Mate X5发布之后,更是在信号能力上“吊打”苹果,这也是很多苹果用户“迁移”到华为的原因。
各大手机品牌在普通场景中用户的体验差别已经不明显,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信号死角”的表现如何。用户的需求不仅是无死角,还要时时爽,也就是说不仅要处处在线,还要时时高速上网。
比如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在高铁上,因为车体材料以及高速行驶等原因,高铁上信号不稳定,特别是上网速度严重受损。再比如电梯是我们日常中最常遇到的信号死角,正在通着的电话随着电梯门关上的瞬间,声音也被“关”在了电梯外。
在这些死角,上半年发布的华为P60系列和华为Mate X3折叠屏就已经有很好的解决。到华为Mate60系列以及华为Mate X5系列发布,用户的体验再次提升。
举个例子,你以前肯定想不到在高速上可以毫无卡顿地看直播。今天拿着华为Mate60系列就可以轻松实现,在京沪高铁上流畅观看虎牙8M直播毫无影响,还可以快刷抖音视频,甚至还能开热点组局吃鸡。也就是说,以前在高铁上很多受限的应用,今天再也不用担心。
再比如,现在移动办公已经非常普遍,如果正在一个重要的电话会议,不敢坐地铁,不敢进电梯,有时候就得在电梯外等着把会开完才能上楼。华为Mtae60系列的用户就不再有过多的担心,切换场景更自如。
华为Mate60系列手机之所以可以带来无死角的体验,是因为“灵犀通信”的加持。这是华为今年春季新品发布会带来的黑科技,搭载在华为P60系列、华为Mate X3 上落地,是华为通信技术的又一次进阶,实现了双WIFI智能加速、弱信号预测、三网并发、四网协同、多设备通信共享等功能。
当然,这个技术还在不断进化,随着秋季华为Mate60系列上进一步迭代,新增更多AI算法能力,在地铁、高铁、电梯等场景可更加优选网络并提高弱信号的通信能力和极限吞吐速率。毫不夸张地讲,这也代表了整个业界在通信上的最高水平。
以前,在一些极端弱信号场景,用户会短时间没有信号,或是速度很慢,用户只能忍一忍,不仅影响体验,有时候还会耽误正事儿。加载灵犀通信的华为Mate60系列,让这些极端场景不再是死角,用户时刻在线,而且是时刻高速在线。
比强更强,击穿的力量
作为通信企业出身的华为,通信能力一直是强项。但华为并不是因为强就满足,比强更强,不断延伸自己的长板,给用户带来极致体验是华为的目标。
通过央视的镜头探访华为的灵犀通信实验室,你会发现用户的极致体验来自华为在技术上的极度苛刻,甚至是极度“自虐”。只要是用户的痛点,在技术上再难攻克,华为也会不惜代价去击穿,所谓的代价包括资金,也包括时间。灵犀通信就是这样长期投入的成果。
信号好,不是简单的网络好,或是手机天线强,就行。信号好不好,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灵犀通信并不是一项技术,而是包括灵犀网络、灵犀算法、灵犀天线三大部分的技术统称,而每个部分又包括很多核心技术,而且这些技术还在持续迭代、进化。
灵犀网络是基于手机和网络的协同,采用全应用双Wi-Fi智能加速,使得时延下降、速度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华为独家通信地图,可对信号进行预识别,在进入信号弱的区域前手机会提前进行数据加载,华为Mate60系列“快人一步”原因在此。
灵犀算法就是软件算法的优化。三网并发、 四网协同、多设备通信共享,都是算法的贡献。用户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复杂的,而算法会自动匹配最佳网络,使得通信不中断、速度最快。此外,还可以将手机的蜂窝通信能力共享给平板或PC的,让多设备实时可以高速上网。
灵犀天线利用多天线聚合增强技术,合理配置和管理多天线系统,优化信号传播路径,减少干扰,提高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实现网络性能提升。这次华为Mate60系列采用的就是电磁场分散技术,可通过精确控制电场和磁场的关系,实现电磁能的最优分布,减少导体和介质的损耗,从而达到增强信号强度的目的。
我们知道,一个产品从0分做到90分并不难,但是再想做到95分或是100分,虽然只提高5分、10分,但可能要付出几倍的努力。华为在通信上的能力已经非常强,但还要做到更强、击穿,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央视探访的视频里,我们就看到华为为了击穿,可以付出多少。
针对高铁的体验痛点,华为成立高铁专项组,乘坐了514趟列车,在长达24万公里的路程中进行了1500小时的测试,共上报了10702个问题,进行了2224个问题的分析,将问题归纳、分类,逐个攻破。通过长达2年多的反复优化和反复验证,才换来今天用户在高铁上无忧使用的体验。在京沪高铁上,华为Mate60系列和华为Mate X5系列与同级别竞品对比测试中,全程6个小时,华为手机终端表现优于竞品70%。
创新没有捷径,大力才能出奇迹
智能手机是科技行业创新最集中的领域。说实话,从进入存量阶段之后,厂商真是越来越卷。但是卷,并不一定能提升体验,不一定能领先,不一定真的有价值。
华为也卷,但卷的是用户的极致体验。他们是怎么卷的呢?
首先,一切体验的优化,都来自于技术上的长期投入。华为今天所有技术上的领先,都是长期投入的结果。
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615亿元,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约万亿规模。欧盟公布的最新数据,华为2022年研发投入位居全球第四、稳居中国科技企业第一,并且领先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专利方面,2022年华为PCT专利申请数达7689件,超过第二名专利申请数量的1.8倍,从2017-2022年国际专利申请人排名连续六年蝉联第一。
华为的长期投入有两个重点方向:
- 一是底层技术。比如操作系统很难,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很多企业都绕过这个坎走捷径,但操作系统是上层应用体验的根基,想做到比强更强、比好更好,就不能绕过。华为多年投入开发出面向万物互联的鸿蒙操作系统,并一点点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生态,这也使得华为今天站在了智慧应用场景的最前沿。
- 二是长板更长。比如通信企业出身的华为,通信是其长板,就在这领域上不断深挖,打造出无人能及的长板,优势非常明显。
其次,其次是关键点上的压强投入,无止境地追求极致。
比如影像是用户非常关注的功能,华为在这个领域持续投入,华为影像XMAGE在“光机电算”四大技术底座的综合影像能力全面突破,今天让手机拍电影已经成为可能。
你会发现,无论是影像XMAGE,还是灵犀通信,都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华为为了解决一个难点,会从多个维度综合破题,不吝啬投入。
在央视的视频中,华为介绍到高铁信号之所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很多华为工程师的实测密不可分。在上海地铁9号线,华为的工程师会到现场反复测试,研究整条线路上信号的特征,从第一个乘客到最后一个乘客,从早高峰到晚高峰,把整条线路上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参数模拟出来,再进行仿真、研究。只有“扎根”地铁,才能真正找出问题的最优解。
“我们老说这个华为手机信号好,听上去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也是很真实的用户体验,但它背后凝结了大量的工作和巨大的投入,真的是让人极为震撼。”这是尼格买提在参观华为实验室后说的一句话,这也正是华为灵犀通信背后的秘密——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大力才能创造奇迹。
标签:通信,击穿,用户,Mate60,华为,信号,灵犀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5416532/828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