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内部封装了原生的js代码(还额外添加了很多的功能),能够让你通过书写更少的代码 完成js操作 类似于Python里面的模块,再前端模块不叫模块,叫类库
兼容多个浏览器的 你在使用jquery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浏览器兼容问题
jquery的宗旨
write less do mors
让你用更少的代码完成更多的事情
jquery再使用的时候也需要导入 但是他的文件非常的小 不影响网络速度(几十kb)
版本:1.x 2.x 3.x 用3.x
jquery文件下载
压缩 容量更小
未压缩
jquery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确保导入了:
<script src="jQuery-3.4.1.js"></script>
针对导入问题的方案:
1.文件下载到了本地 如何解决多个文件反复书写引入语句的代码
可以借助于pycharm自动初始化代码功能完成自动添加
配置
编辑
file and code template在这里写入导入语句
2.直接引入jquery提供的cdn服务(基于网络直接请求加载)
cdn:内容分发网络
cdn与免费的也有收费的
前端免费的cdn网站:bootcdn
min就是压缩
<stript
src="https://cdn.bootcdn.net/libs/jquery/3.4.1/jquery.min.js">
</script>
计算机必须有网络
jquery基本语法:
jQuery(选择器).action()
秉持着jQuery的宗旨 jQuery简写:
jQuery()===$()
例如:$('p').css('color','blue')
对应的js代码:
let pEle=document.getElementById('d1')
pEle.style.color='red'
基本选择器:
//id 选择器
$('#d1')
//class选择器
$('.c1')
//标签选择器
$('span')
一定要区分开(重点)
//jQuery对象如何变成标签对象
$('#d1')[0]
document.getElementById('d1')
//标签对象如何转jQuery对象
$(document.getElementById('d1'))
组合选择器/分组与嵌套
$('div')拿到所有div
$('div.c1') 找有c1样式类的c1
$('div#d1')找id是1的div
$('*')所有
$('#d1,c1,p')并列+混用
$('div span')后代
$('div>span')儿子
$('div+span')毗邻 紧挨着下一个
$('div~span')弟弟 下面所有
基本筛选器
$('ul li') 无需列表
$('ul li:first') 大儿子
$('ul li:last')小儿子
$('ul li:eq(2)') 放索引 排序为2的
$('ul li:even') 偶数索引 0包含在内
$('ul li:odd')奇数索引
$('ul li:gt(2)') 大于索引
$('ul li:lt(2)') 小于索引 拿到索引小于2的元素
$('ul li:not('#d1')')移除满足条件的标签
$('div')
$('div:has('p')')找到里面含有一个或多个p标签在内的标签 父级
属性选择器
$('[username]')
$('[username="zhuzhu"]')
也可以用内置的属性:
$('[type="text"]')
表单筛选器
在表单中 可以使用:来代替 例如:
$('input[type="text"]') 等价于 $(':text')
$('input[type="password"]') 等价于 $(':password')
$(':checked') #他将会checked和selected都拿到
$(':selected')#他不会 只拿selected
$('input:checked') #自己加一个限制条件
筛选器方法
$('#d1').next 同级别下一个
$('#d1').nextAll() 下面所有
$('#d1').nextUntil('.c1') 不包括最后一个
$('.c1').prew() 上一个
$('#d3').parent() 第一级父标签
$('#d2').children() 后代 儿子
$('#d2').siblings()同级别上下所有
下述两两等价:
$('div span:first')
$('div span').first()
$('div span:last')
$('div span').last
$('div span:not("#d3")')
$('div span').not('#d3')
标签:jQuery,span,选择器,筛选,li,div,d1 From: https://www.cnblogs.com/97zs/p/1780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