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大家可以看下官网的简介:
应用架构指南 | Android 开发者 | Android Developers (google.cn)
###再说下其他架构模式:
一.mvc
MVC的目的就是为了M和V代码分离,降低耦合性。
Model:数据来源,网络请求数据和数据库数据。
View:对应xml布局文件和动态的布局部分。
Controller:逻辑控制部分。主要起到协调M层和V层的关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优点: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代码分离,降低代码的耦合性。
缺点:
1.Controller和View层难以完全解耦,而且随着业务逻辑增多
2.Controller会变的越来越臃肿。在Android中Activity充当Controller的角色,后面Activity会变成GadActivity。
3. M层和V层还有交互,没有做到完全分离
二.mvp
MVP是在MVC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实现了M层和V层的完全分离,进一步代码解耦。
Model:数据来源,网络请求数据和数据库数据。
View:对应xml布局文件和动态的布局部分。对应Activity。
Presenter:逻辑控制部分。通过接口连接M层和V层。
优点:
1.V层对应Activity,只负责UI的展示和P层直接通信,和M层没有任何交互。
2.V层没有和M层有交互,可以抽成单独的组件,方便复用。
3.代码结构清晰,P层可以用于多个视图,而不需要改变P层的逻辑。
4.V层和M层完全分离,方便协同工作,只需要专注做视图或者逻辑控制部分,不用关系对方的逻辑。比如负责逻辑控制部分不用等设计出图,就可以直接写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
5.代码复用率高,方便单元测试。
缺点:
1.M层和V层都需要和P层进行通许,会导致P层代码很复杂,而且都是通过接口通讯,如果一个P层用于多个Activity,所有Activity都要实现全部都接口,无论能不能用得到。修改P层接口,往往会涉及到很多个界面,很麻烦。
2.P层和V层通过接口通讯,会持有View的引用,容易造成内存泄露。
3.随着业务增多,P层即使只对应一个视图,接口也会越来越多。
三.mvvm
MVVM在MVP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耦,VM层不在持有View的引用。
引入响应式编程、Lifecycle生命周期感知、LiveData数据存储、DataBinding数据绑定概念。配合Goole提供的Jetpack组件能节省很多代码。
Model:数据来源,网络请求数据和数据库数据。
View:对应xml布局文件和动态的布局部分。对应Activity。向比较MVP这里的View是通过DataBinding来进行双向绑定数据。
ViewModel:逻辑控制部分。作为桥梁,通知M层处理数据,并将结果回调到V层处理UI。Activity持有ViewModel引用,ViewModel不持有View的引用。
优点:
1.进一步解耦,ViewModel不持有View的引用,当V层改遍,只要V层绑定的数据不变,ViewModel就不需要修改。
2.不需要写很多样板代码,省略findViewById(),Activity变得很简介。
3.通过DataBinding实现View和Model的实时改变,一方改变就会同步到对方。
缺点:
1.DataBinding双向绑定采用异步更新数据,对ListView这样的列表,效率比较低。而且在实际开发中,设计出的Ui效果比较复杂,数据绑定不能完全实现,往往只使用到DataBinding一半的功能,数据更新部分还是手动实现。
2.DataBinding会自动生成大量的代码和属性字段。
3.复杂的页面要定义多个LiveData,并且都要暴露为不可变的LiveData。
4.LiveData是粘性事件,数据倒灌等问题。解决方法:使用第三方 UnPeekLiveData
四.MVI(Model-View-Intent)
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MVVM中双向绑定数据的不足。把双向绑定变成单向数据流。使用Flow代替LiveData存储数据。
Model:这里的Model不是其他框架中的Model层,在MVI框架中表示存储UI的状态。
View:在MVI中View层主要是接口,负责相应UI的状态。
Intent:在MVI中Intent(和Android中的Intent不是同一个)主要负责传递UI状态。使用sealed关键字,形成一个封闭类,类似枚举。主要用于V层通知ViewModel处理数据。
State:和Intent一样是一个封闭类,主要用于ViewModel回调数据修改UI。
##个人理解:
MVI在架构分层上和MVP没有本质区别,但区别主要体现在架构风格和编程思想上。
MVI 是 Model-View-Intent 的缩写,它也是一种响应式 + 流式处理思想的架构。
MVI 的 Model 代表一种可订阅的状态模型的概念,添加了 Intent 概念来代表用户行为,采用单向数据流来控制数据流动和各层依赖关系。
- 在代码的层面上它分为三层:
UI Layer(界面层) :在屏幕上展示应用界面和数据
Domian Layer(网域层) :封装复杂或可复用的业务逻辑
Data Layer(数据层) :获取可公开应用数据和完成业务逻辑
- MVI 中的单项数据流工作流程如下:
用户操作以 Intent 的形式通知 Model
Model 基于 Intent 更新 State
View 接收到 State 变化刷新 UI
- MVI - Model-View-Intent
- MVI是一种响应式和流式的处理思想,将意图事件(用户操作),通过函数转换为特定Model(状态),将其结果反馈给用户(渲染界面)。
- 抽象下来得到intent(),model(),view() 三个方法
- intent() 即意图,接收用户的输入(即UI事件,如点击事件)把意图和相关参数封装为数据结构,传递给model()方法。传递意图的接口是统一的,而不像MVP持有Presenter,并调用Presenter的多个接口。
- model() 不同于一般的model,这里说的model相当于状态模型里的一种状态,model内部的逻辑是不可变的,这能保证状态逻辑的一致性,同时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 view() 接收model传来的state渲染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