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聊聊Transform模型

聊聊Transform模型

时间:2023-11-04 20:56:49浏览次数:37  
标签:编码器 模型 矩阵 Transform 解码器 聊聊 注意力 输入

从之前的RNN系列到现在的Transformer模型,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技术的实现与迭代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演进的历程。如果一开始就从Tranformer的模型机制来学习,知识的不全面以及欠缺就会导致懵逼甚至看不懂又不理解。
RNN系列:
聊聊RNN&LSTM
聊聊RNN与seq2seq
聊聊RNN与Attention

以下内容摘自《BERT基础教程:Transformer大模型实战 》

概述

循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时序任务,比如文本预测、机器翻译、文章生成等。然而,它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记录长期依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名为Transformer的新架构应运而生。从那以后,Transformer被应用到多个自然语言处理方向,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新的架构能够将其替代。可以说,它的出现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突破,并为新的革命性架构(BERT、GPT-3、T5等)打下了理论基础。
Transformer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组成。首先,向编码器输入一句话(原句),让其学习这句话的特征,再将特征作为输入传输给解码器。最后,此特征会通过解码器生成输出句(目标句)。
假设我们需要将一个句子从英文翻译为法文。如图所示,首先,我们需要将这个英文句子(原句)输进编码器。编码器将提取英文句子的特征并提供给解码器。最后,解码器通过特征完成法文句子(目标句)的翻译。
1695177459176.png
具体模型结构如下图。

编码器

Transformer中的编码器不止一个,而是由一组编码器串联而成。一个编码器的输出作为下一个编码器的输入。在图中有个编码器,每一个编码器都从下方接收数据,再输出给上方。以此类推,原句中的特征会由最后一个编码器输出。编码器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提取原句中的特征。
1695177580930.png
编码器内部又是由多头注意力层与前馈网络层两部分组成。

多头注意力层

引入自注意力机制

多头注意力层又是依赖于自注意力机制实现。
请看下面的例句:
A dog ate the food because it was hungry(一只狗吃了食物,因为它很饿)
例句中的代词it(它)可以指代dog(狗)或者food(食物)。当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it指代的是dog,而不是food。但是当计算机模型在面对这两种选择时该如何决定呢?这时,自注意力机制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模型首先需要计算出单词A的特征值,其次计算dog的特征值,然后计算ate的特征值,以此类推。当计算每个词的特征值时,模型都需要遍历每个词与句子中其他词的关系。模型可以通过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理解当前词的意思。
比如,当计算it的特征值时,模型会将it与句子中的其他词一一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
如图所示,it的特征值由它本身与句子中其他词的关系计算所得。通过关系连线,模型可以明确知道原句中it所指代的是dog而不是food,这是因为it与dog的关系更紧密,关系连线相较于其他词也更粗。
1695177861762.png

实现原理

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输入句(原句)为I am good(我很好)。首先,我们将每个词转化为其对应的词嵌入向量。需要注意的是,嵌入只是词的特征向量,这个特征向量也是需要通过训练获得的。单词I的词嵌入向量可以用来表示,相应地,am为,good为,即:
1695177990370.png
通过输入矩阵X,可以看出,矩阵的第一行表示单词I的词嵌入向量。以此类推,第二行对应单词am的词嵌入向量,第三行对应单词good的词嵌入向量。所以矩阵X的维度为[句子的长度×词嵌入向量维度]。原句的长度为3,假设词嵌入向量维度为512,那么输入矩阵的维度就是[3×512];该矩阵对应的张量表示,可以拆分如下:

a = numpy.array([[1.76, 2.22, ..., 6.66],
     [7.77, 0.631,..., 5.35],
     [11.44, 10.10,..., 3.33]
    ])

增加额外的三个权重矩阵,分别为1695178408079.png;用输入矩阵X分别乘以1695178408079.png,依次创建出查询矩阵Q、键矩阵K、值矩阵V。
需要注意的是,权重矩阵1695178408079.png的初始值完全是随机的,但最优值则需要通过训练所得。
将输入矩阵[插图]分别乘以1695178408079.png后,我们就可以得出对应的查询矩阵、键矩阵和值矩阵。
1695178542131.png
Q,K,V三个向量矩阵,代表了对输入序列中的每个位置或词的不同信息。

  1. Query向量 (Q):
    • Query向量是自注意力机制中用于询问其他位置或词信息的向量。
    • 每个位置或词都有一个对应的Query向量,该向量用于查询其他位置或词的重要程度,以便计算每个位置或词的注意力权重。
  2. Key向量 (K):
    • Key向量用于标识每个位置或词的重要特征。
    • 每个位置或词都有一个对应的Key向量,该向量对应了该位置或词的特征,用于与Query向量比较,以计算注意力权重。
  3. Value向量 (V):
    • Value向量用于存储每个位置或词的信息。
    • 每个位置或词都有一个对应的Value向量,该向量包含了该位置或词的信息,用于根据注意力权重加权求和得到该位置或词的输出。
理解自注意力机制
第一步

要计算一个词的特征值,自注意力机制会使该词与给定句子中的所有词联系起来。还是以I am good这句话为例。为了计算单词I的特征值,我们将单词I与句子中的所有单词一一关联,如图所示。
1695178699221.png
自注意力机制首先要计算查询矩阵Q与键矩阵K的点积:
1695179495087.png
通过计算查询1695179544649.png的点积,可以了解单词I与句子中的所有单词的相似度。
综上所述,计算查询矩阵[插图]与键矩阵[插图]的点积,从而得到相似度分数。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句子中每个词与所有其他词的相似度。

第二步

自注意力机制的第2步是将1695179638834.png矩阵除以键向量维度的平方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获得稳定的梯度。

为什么要除以dk(键向量维度的平方根),其实是在做一个标准化以及防止softmax函数梯度消失的处理。
参考:为什么在进行softmax之前需要对attention进行scaled(为什么除以 d_k的平方根)

第三步

目前所得的相似度分数尚未被归一化,我们需要使用softmax函数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如图所示,应用softmax函数将使数值分布在0到1的范围内,且每一行的所有数之和等于1。
1695179701745.png

第四步

至此,我们计算了查询矩阵与键矩阵的点积,得到了分数,然后用softmax函数将分数归一化。自注意力机制的最后一步是计算注意力矩阵[插图]。注意力矩阵包含句子中每个单词的注意力值。它可以通过将分数矩阵softmax (1695179968868.png)乘以值矩阵V得出,如图所示。
1695180006981.png
假设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1695180091573.png
我们回过头去看之前的例句:A dog ate the food because it was hungry(一只狗吃了食物,因为它很饿)。在这里,it这个词表示dog。我们将按照前面的步骤来计算it这个词的自注意力值。假设计算过程如图所示。
1695180232262.png
可以看出,it这个词的自注意力值包含100%的值向量v2(dog)。这有助于模型理解it这个词实际上指的是dog而不是food。这也再次说明,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词与句子中所有词的相关程度。
综上所述,注意力矩阵Z由句子中所有单词的自注意力值组成,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1695180315362.png
现将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步骤总结如下:
1695180352617.png
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流程图如图所示。
1695180394447.png
自注意力机制也被称为缩放点积注意力机制,这是因为其计算过程是先求查询矩阵与键矩阵的点积,再用dk对结果进行缩放。总结来说,自注意力机制将一个单词与句子中的所有单词联系起来,从而提取每个词的更多信息。

多头注意力

如上是单个注意力矩阵的计算流程。使用多头注意力的逻辑是这样的:使用多个注意力矩阵,而非单一的注意力矩阵,可以提高注意力矩阵的准确性。接着上述已计算的Z1注意力矩阵,接下来计算第二个注意力矩阵Z2。
1695180681079.png
同样,我们可以计算出h个注意力矩阵,将它们串联起来。然后,将结果乘以一个新的权重矩阵W,得出最终的注意力矩阵,如下所示。
image.png
如此设计,就形成了多头注意力层。

位置编码

还是以I am good(我很好)为例。在RNN模型中,句子是逐字送入学习网络的。换言之,首先把I作为输入,接下来是am,以此类推。通过逐字地接受输入,学习网络就能完全理解整个句子。然而,Transformer网络并不遵循递归循环的模式,而是并行输入有助于缩短训练时间,同时有利于学习长期依赖。
如果把输入矩阵X直接传给Transformer,那么模型是无法理解词序的。因此,需要添加一些表明词序(词的位置)的信息,以便神经网络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所以,我们不能将输入矩阵直接传给Transformer。这里引入了一种叫作位置编码的技术,以达到上述目的。顾名思义,位置编码是指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词序)的编码。
位置编码矩阵[插图]的维度与输入矩阵[插图]的维度相同。在将输入矩阵直接传给Transformer之前,我们将使其包含位置编码。我们只需将位置编码矩阵P添加到输入矩阵X中,再将其作为输入送入神经网络,如图所示。这样一来,输入矩阵不仅有词的嵌入值,还有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信息。
1695188184594.png
位置编码矩阵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如下所示,Transformer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作者使用了正弦函数来计算位置编码:
1695188033424.png
在上面的等式中,pos表示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i表示在输入矩阵中的位置。

前馈网络层

前馈网络由两个有ReLU激活函数的全连接层(Full Connection FC层)组成。前馈网络的参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上是相同的,但在不同的编码器模块上是不同的。

叠加和归一组件

同时连接一个子层的输入与输出。

  • 同时连接多头注意力的输入与输出
  • 同时连接前馈网络层的输入和输出

1695188926701.png
叠加和归一组件,包含一个残差连接层与层的归一化。层的归一化可以防止每层的值剧烈变化,从而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

残差连接层

残差网络,主要是引入了一种称为“跳跃连接”的结构。所谓“跳跃连接”是指将前面层的输出通过一条“快速通道”直接传递到当前层之后。也就是说,当前层的输入不仅来自前一 层,还包含了前面层未修改的信息。
这种结构的效果是,每一层只需要学习输入和输出的差异部分,也就是“残差”。
-900332010.png
在编码器模块中,残差连接层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梯度传播:
    • 残差连接使得梯度可以更容易地传播回较早的层,尤其在深度网络中。梯度可以通过跳跃连接传播到前面的层,减轻了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的影响。
  2. 模型收敛速度:
    • 残差连接加速了模型的收敛速度,特别是对于深层网络。通过跳过层间的非线性变换,模型可以更快地逼近目标函数。
  3. 模型简化和训练稳定性:
    • 残差连接简化了模型,使其更易于训练和调试。它允许每个模块集中学习残差,而不是必须直接拟合目标映射,这有助于减轻优化难度。
  4. 避免信息丢失:
    • 残差连接确保了原始信息不会在网络中丢失。即使网络中的变换丢失了某些特征,残差连接仍可以恢复这些特征,从而有助于网络学习到更好的特征表示。
层的归一化

指的是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或批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用于对模型的中间表示进行归一化,有助于加速训练、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具体来说,归一化层的作用如下:

  1. 加速训练:
    • 归一化可以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通过将每个特征的分布归一化为均值为0和方差为1,避免了特征值过大或过小,有助于梯度传播更顺利,加快了模型的收敛速度。
  2. 提高模型稳定性:
    • 归一化可以增强模型对输入数据分布的稳定性,使得模型对输入的小变化不敏感,有助于模型更稳定地处理不同的输入数据。
  3. 避免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
    • 归一化有助于避免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特别是对于深层网络,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很常见,而归一化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
  4. 提高泛化能力:
    • 归一化有助于模型更好地泛化到未见过的数据上,减少了模型对数据分布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解码器

编码器计算了原句的特征值,解码器将特征值作为输入,最终生成目标。在每一步中,解码器将上一步新生成的单词与输入的词结合起来,并预测下一个单词。在解码器中,需要将输入转换为嵌入矩阵,为其添加位置编码,然后再送入解码器。
当t=1时(t表示时间步),解码器的输入是,这表示句子的开始。解码器收到作为输入,生成目标句中的第一个词,即Je,如图所示。
image.png
如图所示,假设在时间步t=2,我们将输入转换为嵌入(我们称之为嵌入值输出,因为这里计算的是解码器在以前的步骤中生成的词的嵌入),将位置编码加入其中,然后将其送入解码器。
1695258606103.png

同理,你可以推断出解码器在t=3时的预测结果。此时,解码器将、Je和vais(来自上一步)作为输入,并试图生成句子中的下一个单词,如图所示。
image.png
在每一步中,解码器都将上一步新生成的单词与输入的词结合起来,并预测下一个单词。因此,在最后一步(t=4),解码器将、Je、vais和bien作为输入,并试图生成句子中的下一个单词,如图所示。
image.png
一旦生成表示句子结束的标记,就意味着解码器已经完成了对目标句的生成工作。
在编码器部分,我们将输入转换为嵌入矩阵,并将位置编码添加到其中,然后将其作为输入送入编码器。同理,我们也不是将输入直接送入解码器,而是将其转换为嵌入矩阵,为其添加位置编码,然后再送入解码器。

编码器最终输出生成的特征值,则是在解码器内部的多头注意力层引入了。这点要尤其注意。编码器的输出并不是直接作为解码器的输入。

一个解码器模块及其所有的组件如图所示。
1695258643169.png
从图中可以看到,解码器内部有3个子层。

  • 带掩码的多头注意力层
  • 多头注意力层
  • 前馈网络层

与编码器模块相似,解码器模块也有多头注意力层和前馈网络层,但多了带掩码的多头注意力层。

带掩码的多头注意力层

假设传给解码器的输入句是Je vais bien。我们知道,自注意力机制将一个单词与句子中的所有单词联系起来,从而提取每个词的更多信息。但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在测试期间,解码器只将上一步生成的词作为输入。
比如,在测试期间,当t=2时,解码器的输入中只有[, Je],并没有任何其他词。因此,我们也需要以同样的方式来训练模型。模型的注意力机制应该只与该词之前的单词有关,而不是其后的单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掩盖后边所有还没有被模型预测的词。
如,我们想预测与相邻的单词。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应该只看到,所以我们应该掩盖后边的所有词。再比如,我们想预测Je后边的词。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应该只看到Je之前的词,所以我们应该掩盖Je后边的所有词。其他行同理,如图所示。
1695259094452.png
以矩阵的第1行为例,为了预测后边的词,模型不应该知道右边的所有词(因为在测试时不会有这些词)。因此,我们可以用-∞掩盖右边的所有词,如图所示:
image.png
接下来,让我们看矩阵的第2行。为了预测Je后边的词,模型不应该知道Je右边的所有词(因为在测试时不会有这些词)。
image.png
同理,我们可以掩盖vais右边的所有词
image.png
通过这种方式的处理,最终就可以通过之前的计算公式,算出来注意力矩阵Z
image.png

多头注意力层

下图展示了Transformer模型中的编码器和解码器。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解码器中的多头注意力层都有两个输入:一个来自带掩码的多头注意力层,另一个是编码器输出的特征值。
image.png
用 R 来表示编码器输出的特征值,用 M 来表示由带掩码的多头注意力层输出的注意力矩阵。
多头注意力机制的第1步是创建查询矩阵、键矩阵和值矩阵。而已知可以通过将输入矩阵乘以权重矩阵来创建查询矩阵、键矩阵和值矩阵。
在这里由于有两个输入矩阵,区别于之前只有一个输入矩阵的情况,要特殊的处理。
使用上一个子层获得的注意力矩阵M创建查询矩阵Q;使用编码器层输出的特征值R创建键矩阵与值矩阵。
计算图如下所示:
image.png

为什么要用 M 计算查询矩阵,而用 R 计算键矩阵和值矩阵呢?因为查询矩阵是从 M 求得的,所以本质上包含了目标句的特征。键矩阵和值矩阵则含有原句的特征,因为它们是用 R 计算的。

按照公式逐步计算
第1步是计算查询矩阵与键矩阵的点积。
image.png
通过计算image.png,可以得出查询矩阵(目标句特征)与键矩阵(原句特征)的相似度。
计算多头注意力矩阵的下一步是将image.png除以image.png,然后应用softmax函数,得到分数矩阵image.png
接下来,我们将分数矩阵乘以值矩阵V,得到image.png,即注意力矩阵Z
image.png
为了进一步理解,让我们看看Je这个词的自注意力值Z2是如何计算的,如图所示。
image.png
其实就是向量的点积运算。这个结果可以帮助模型理解目标词Je指代的是原词I。因为其计算分数中包含了98%的I。
同样,我们可以计算出h个注意力矩阵,将它们串联起来。然后,将结果乘以一个新的权重矩阵W,得出最终的注意力矩阵,如下所示。
image.png

前馈网络层

同编码器层的前馈网络层。

叠加与归一组件

同编码器层的叠加归一层。

概览

如下显示了两个解码器,将解码器1的所有组件完全展开。
image.png
(1) 首先,我们将解码器的输入转换为嵌入矩阵,然后将位置编码加入其中,并将其作为输入送入底层的解码器(解码器1)。
(2) 解码器收到输入,并将其发送给带掩码的多头注意力层,生成注意力矩阵M。
(3) 然后,将注意力矩阵M和编码器输出的特征值R作为多头注意力层(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层)的输入,并再次输出新的注意力矩阵。
(4) 把从多头注意力层得到的注意力矩阵作为输入,送入前馈网络层。前馈网络层将注意力矩阵作为输入,并将解码后的特征作为输出。
(5) 最后,我们把从解码器1得到的输出作为输入,将其送入解码器2。
(6) 解码器2进行同样的处理,并输出目标句的特征。
我们可以将N个解码器层层堆叠起来。从最后的解码器得到的输出(解码后的特征)将是目标句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将目标句的特征送入线性层和softmax层,通过概率得到预测的词。

整合编码器与解码器

带有编码器和解码器的Transformer架构如下所示。
image.png
从之前的RNN系列到现在的Transformer模型,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技术的实现与迭代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演进的历程。如果一开始就从Tranformer的模型机制来学习,知识的不全面以及欠缺就会导致懵逼甚至看不懂又不理解。以下是我个人对Tranformer演进的理解:

标签:编码器,模型,矩阵,Transform,解码器,聊聊,注意力,输入
From: https://www.cnblogs.com/zhiyong-ITNote/p/17809768.html

相关文章

  • 使用LIME解释各种机器学习模型代码示例
    机器学习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准确,但它们的不透明性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理解为什么一个模型会做出特定的预测,对于建立信任和确保它按照预期行事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LIME,并使用它来解释各种常见的模型。LIMELIME(LocalInterpretableModel-agnosticExplanations)是......
  • 互联网深度发掘:沃惠阁和您聊聊网络营收如何做到遥遥领先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营收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要想在网络营收领域做到遥遥领先,并非易事。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你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一、精准定位:找到你的目标客户 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的需......
  • 聊聊 RocketMQ 消息轨迹
    这篇文章,我们聊一聊RocketMQ的消息轨迹设计思路。查询消息轨迹可作为生产环境中排查问题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也是研发同学解决线上问题的重要武器之一。1基础概念消息轨迹是指一条消息从生产者发送到Broker,再到消费者消费,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相关节点的时间、状态等数据汇聚......
  • 突破性的多语言代码大模型基CodeShell:引领AI编程新时代
    突破性的多语言代码大模型基CodeShell:北京大学与四川天府银行联合打造,引领AI编程新时代1.CodeShell简介CodeShell是北京大学知识计算实验室联合四川天府银行AI团队研发的多语言代码大模型基座。它拥有70亿参数,经过对五千亿Tokens的训练,并具有8192的上下文窗口长度。CodeShell在......
  • python训练阿里云语音合成模型
    训练阿里云多人训练语音合成模型model_link:https://modelscope.cn/models/speech_tts/speech_sambert-hifigan_tts_zh-cn_multisp_pretrain_24k/summary1.获取KANTTS算法训练框架2.配置虚拟环境(conda)需要下载pytorch及其他kantts算法依赖3.数据准备:https://modelsco......
  • 如何实施符合功能安全及ASPICE要求的模型动态测试 ——TPT Workshop邀请函
    尊敬的女士/先生:2023年3月,北汇信息与诸多工程师相约上海,成功举办了今年第一场TPTWorkshop活动,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如今,2023年已渐渐步入尾声,我们将在北汇信息上海总部再次举办题为“如何实施符合功能安全及ASPICE要求的模型动态测试”的TPTWorkshop活动,诚邀各位新老......
  • 突破性的多语言代码大模型基CodeShell:引领AI编程新时代
    突破性的多语言代码大模型基CodeShell:北京大学与四川天府银行联合打造,引领AI编程新时代1.CodeShell简介CodeShell是北京大学知识计算实验室联合四川天府银行AI团队研发的多语言代码大模型基座。它拥有70亿参数,经过对五千亿Tokens的训练,并具有8192的上下文窗口长度。CodeShell在......
  • 物联网平台之“物模型”
    一、物模型简介物模型是物联网平台中用于描述产品功能的数据模型。例如: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中,物模型是物理空间中的实体(如传感器、车载装置、楼宇、工厂等)在云端的数字化表示,从属性、服务和事件三个维度,分别描述了该实体是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对外提供哪些信息。具体来说,物模型的......
  • 小模型如何比肩大模型,北理工发布明德大模型MindLLM,小模型潜力巨大
    前言 北京理工大学发布双语轻量级语言模型,明德大模型—MindLLM。本文转载自机器之心仅用于学术分享,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关注公众号CV技术指南,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的技术总结、最新技术跟踪、经典论文解读、CV招聘信息。CV各大方向专栏与各个部署框架最全教程整理【CV技术指南......
  •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根节点合并的文件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根节点合并的文件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根节点合并过程涉及大量的数据,包括高分辨率图像和点云信息。在进行根节点合并时,文件大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将分析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根节点合并的文件大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首先,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