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CF1842G

CF1842G

时间:2023-11-04 13:45:07浏览次数:34  
标签:CF1842G cdot 贡献 int 枚举 vector 操作

第一次听没听懂,补个笔记。弄懂这种奇妙拆贡献后感觉非常厉害。

答案的形式为:\(\prod (a_i + k \cdot v)\),这些 \(v\) 是前面的操作带来的影响。

我们考虑一个个加入这个 \((a_i + k \cdot v)\),并且维护很多个等价类,使得这个值可以根据分开等价类的那个标志被确认。

\(k\),不过是前面的数字被操作了多少次。因此划分等价类的标志是:前面的数字一共被操作了多少次。即:\(f_{i, j}\) 表示:考虑前 \(i\) 个数,这些数字加起来被操作了 \(j\) 次,\(\prod (a_i + k \cdot v)\) 值之和。

转移:

\[f_{i, j} (a_i + v(j + k)) \to f_{i, j+k} \]

这个是 \(O(n^3)\) 的,过不去。

发现复杂度瓶颈是枚举 \(k\),也就是,操作多少次当前点。我们拆开这 \(k\) 次操作,也不计算这 \(k\) 次操作带来的贡献。或者说,这 \(k\) 次操作直到后面才会影响不同的值,因此,到后面再做区分。

因为不区分多次操作,这启示我们分开所有 \(v\) 的贡献,即:用分配律拆开全部式子,每一项是 \(v\) 或一个 \(a_i\),计算和。

转移时,枚举产生贡献的是 \(a_i\),已经被使用过的操作带来的 \(v\),还是新开一次操作,同时枚举它的对象,让它的 \(v\) 产生贡献。

\(f_{i, j}\) 意义不变,转移式:

\[\begin{cases} f_{i, j} \cdot j \cdot v \to f_{i+1, j} \\ f_{i, j} \cdot (i+1) \cdot (m-j) \to f_{i+1, j+1} \\ f_{i, j} \cdot a_{i+1} \to f_{i+1, j} \end{cases} \]

第二个转移同时枚举了操作的标号、操作的位置。

这样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操作直到后面生效时才会被区分。通过把贡献式拆成 \(a_i\) 和 \(v\) 的乘积,每一项最多只会涉及一次操作,这样就降下了枚举操作次数的复杂度。

注意到有一些操作直到最后都没有被区分,答案是 \(\sum f_{n, i} n^{m-i}\)。

#include <bits/stdc++.h>

const int mod = 1e9 + 7;

int main() {
  int n, m;
  modint v;
  scanf("%d %d %d", &n, &m, &v);
  std::vector<modint> a(n);
  for (modint &x : a) scanf("%d", &x);
  std::vector<modint> f(n + 1);
  f[0] = 1;
  for (int i = 0; i < n; i++) {
    std::vector<modint> g(n + 1);
    for (int j = 0; j <= i; j++) {
      g[j] += f[j] * j * v;
      g[j + 1] += f[j] * (i + 1) * (m - j) * v;
      g[j] += f[j] * a[i];
    }
    f = g;
  }
  modint ans;
  for (int i = 0; i <= m && i <= n; i++) {
    ans += f[i] * qpow(n, m - i);
  }
  ans = ans / qpow(n, m);
  printf("%d\n", ans);
  return 0;
}

标签:CF1842G,cdot,贡献,int,枚举,vector,操作
From: https://www.cnblogs.com/purplevine/p/solution-cf1842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