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拟合
作为机器学习科学家,我们的目标是发现模式(pattern)。 但是,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模型是真正发现了一种泛化的模式, 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了数据呢? 例如,我们想要在患者的基因数据与痴呆状态之间寻找模式, 其中标签是从集合痴呆轻度认知障碍健康中提取的。 因为基因可以唯一确定每个个体(不考虑双胞胎), 所以在这个任务中是有可能记住整个数据集的。
我们不想让模型只会做这样的事情:“那是鲍勃!我记得他!他有痴呆症!”。 原因很简单:当我们将来部署该模型时,模型需要判断从未见过的患者。 只有当模型真正发现了一种泛化模式时,才会作出有效的预测。
更正式地说,我们的目标是发现某些模式, 这些模式捕捉到了我们训练集潜在总体的规律。 如果成功做到了这点,即使是对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个体, 模型也可以成功地评估风险。 如何发现可以泛化的模式是机器学习的根本问题。
当我们训练模型时,我们只能访问数据中的小部分样本。 最大的公开图像数据集包含大约一百万张图像。 而在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从数千或数万个数据样本中学习。 在大型医院系统中,我们可能会访问数十万份医疗记录。 当我们使用有限的样本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当收集到更多的数据时,会发现之前找到的明显关系并不成立。
将模型在训练数据上拟合的比在潜在分布中更接近的现象称为过拟合(overfitting), 用于对抗过拟合的技术称为正则化(regularization)。
下面是影响模型泛化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
可调整参数的数量。当可调整参数的数量(有时称为自由度)很大时,模型往往更容易过拟合。
-
参数采用的值。当权重的取值范围较大时,模型可能更容易过拟合。
-
训练样本的数量。即使模型很简单,也很容易过拟合只包含一两个样本的数据集。而过拟合一个有数百万个样本的数据集则需要一个极其灵活的模型。
训练数据集中的样本越少,我们就越有可能(且更严重地)过拟合。 随着训练数据量的增加,泛化误差通常会减小。 此外,一般来说,更多的数据不会有什么坏处。 对于固定的任务和数据分布,模型复杂性和数据集大小之间通常存在关系。 给出更多的数据,我们可能会尝试拟合一个更复杂的模型。 能够拟合更复杂的模型可能是有益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简单的模型可能更有用。 对于许多任务,深度学习只有在有数千个训练样本时才优于线性模型。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度学习目前的生机要归功于 廉价存储、互联设备以及数字化经济带来的海量数据集。
欠拟合
当我们比较训练和验证误差时,我们要注意两种常见的情况。 首先,我们要注意这样的情况:训练误差和验证误差都很严重, 但它们之间仅有一点差距。 如果模型不能降低训练误差,这可能意味着模型过于简单(即表达能力不足), 无法捕获试图学习的模式。 此外,由于我们的训练和验证误差之间的泛化误差很小, 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用一个更复杂的模型降低训练误差。 这种现象被称为欠拟合(underfitting)。
另一方面,当我们的训练误差明显低于验证误差时要小心, 这表明严重的过拟合(overfitting)。 注意,过拟合并不总是一件坏事。 特别是在深度学习领域,众所周知, 最好的预测模型在训练数据上的表现往往比在保留(验证)数据上好得多。 最终,我们通常更关心验证误差,而不是训练误差和验证误差之间的差距。
下面分别是正常、欠拟合和过拟合情况下的实验数据:(虚线表示泛化损失、实线表示训练损失)
模型选择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通常在评估几个候选模型后选择最终的模型。 这个过程叫做模型选择。 有时,需要进行比较的模型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决策树与线性模型)。 又有时,我们需要比较不同的超参数设置下的同一类模型。为了确定候选模型中的最佳模型,我们通常会使用验证集。
验证集和测试集的区别
验证集用于指导模型改进训练和超参数,而测试集给出最终的模型评估
测试集通常规模较大,验证集较小以便快速评估
K折交叉验证
当训练数据稀缺时,我们甚至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来构成一个合适的验证集。 这个问题的一个流行的解决方案是采用K折交叉验证。 这里,原始训练数据被分成K不重叠的子集。 然后执行K次模型训练和验证,每次在K-1个子集上进行训练, 并在剩余的一个子集(在该轮中没有用于训练的子集)上进行验证。 最后,通过对K次实验的结果取平均来估计训练和验证误差。
标签:误差,训练,验证,模型,拟合,数据 From: https://www.cnblogs.com/yccy/p/1779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