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沟通?来自青年教师的视角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沟通?来自青年教师的视角

时间:2022-10-04 20:03:26浏览次数:62  
标签:同学 视角 老师 研究生 问题 青年教师 阅读 导师


 Datawhale干货 

作者:徐珊,燕山大学,Datawhale成员

前言:自我介绍一下,很久很久以前,我在法国完成了本硕博,专业一路从本科的工程师科技到博士的力学,始终在工科范围里,实际的研究工作主题是地貌特征描述与遗迹保护,2018年回国成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青椒”。

前不久和Datawhale小伙伴讨论,发现大家都比较关心科研生活中的心态调整、与导师相处与沟通、与实验室同学的日常相处等内容。我想以一个青椒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些话题,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另外的视角(这个角度可能写的人不多),欢迎大家交流。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沟通?来自青年教师的视角_编程语言

1. 与导师相处

以下仅从硕士研究生的角度分享,博士的相处模式与硕士其实差别还是不小的。

首先说一下背景,作为一个年轻导师,我们同期入校的一般比带的学生大7-10岁左右。由于现阶段高校教师基本要求是博士,所以与我同期前后入职的教师大部分也是没有离开过学校的。作为一个年轻教师,除了带研究生科研任务之外,还有如本科授课,申请项目,参与院系活动,参加教学比赛,参加运动会,参加各种讨论、研讨、备课等内容。所以多数青年硕导的时间其实比较碎片化

为什么要先说这个背景呢?因为很多同学觉得,老师找我的时候回复很快,我问老师什么事情的时候基本都得好久才回。其实,并不是说导师不回复,而是忙完一块内容,觉得要找研究生来讨论一下的时候,希望得到快速的回复好安排时间,而很多时候可能因为开会上课就拖延或遗忘了。

接着上面讨论,我认识的几个学生说起过,他们害怕跟导师打电话或者微信问问题,这里面也包括从Datawhale认识的伙伴。我问了一下原因,基本是:

  1. 害怕频繁打扰老师,想留个好印象;
  2. 不知道跟导师联系的时候讨论什么;
  3. 有时候问问题感觉老师很嫌弃或者老师说的对不上,或者老师不理解我的问题,久而久之觉得老师不想回答就不联系了。

我们逐条来看。首先,当读到研究生后,和导师保持及时沟通是需要的。 因为在日常学习与科研活动中,需要使自己的思想与他人产生交流,就需要保持与组内、与导师的联系,要求我们及时沟通。

其中,组会是一种半强制性的交流措施,然而这并不够。计算一下研究生的科研时间,最长实际也就一年零八九个月,这里面如果只计算组会的交流,实际上不能让导师完全了解你在做什么。所以,与导师保持一个稳定的沟通频率还是很必要的。

第二点,不知道说什么。研究生入校的年龄大概在22左右,如何与他人沟通其实是一个应该掌握的技巧,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讲,三年后就要入职工作。如果跟导师不知道说什么,那么与你的同事上司岂不是更难沟通。对我来说,跟导师沟通其实没那么多注意的,只要你不是太频繁的闲聊,偶尔说一下最近的校园新闻,时间热点,科技新闻,或者你从这些里面的一些思考,只要不是太忙碌,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最后一点比较普遍,就是“老师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在跟我自己的学生还有别处接触的一些学生中,一般遇到这种问题的都是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但是语言过于简练,没有上下文。

比如上次有个同学给我发来了一个结果图,问了一个问题,说实话我根本想不起来这是个什么内容,但是出于礼貌我按我的理解回复了。结果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弄清楚这是大创项目的一个枝节。这里建议大家在问问题的时候,加上上下文,比如这个问题是来自xx项目,xx课题的哪个部分,我如何操作或者设计,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这样虽然开头辛苦一点,但是学生方面,练习了如何清晰的介绍自己的问题,老师方面不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来源,皆大欢喜。从我接触的情况来看,这是“我们互相听不懂”里面最常见的情况。

2. 与同学相处

虽然我硕士毕业很久了,但是我也还记得在国外读研的一些乐趣。另外,从老师的角度,也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相处方式导致一位学生对同学产生了埋怨之类的负面情绪。我也希望从这个方面跟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先说说个人经历,法国的硕士授课时间长一些,在实验室或出去实习的时间短一些,所以大多数时间大家是上课+小组作业相处的时间较多。其中,小组作业的频率跟难度简直令人发指,所以大家的交流就变得很频繁,课下时间酒吧逛街什么的也不少,基本娱乐活动能保持一俩周一次的频率,所以我读研的时候,尽管各种课跟作业实验实习很多,也能保持一个很良好的心态。

我入职以后接触了几届研究生,都是很可爱的学生,刻苦的,调皮的,聪明的,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我觉得他们“小型集体活动”不多,寝室里也是几个人一起,很少有实验室或者课题组的组队行动。其中,有学生从早晨八点开始,除了午饭晚饭时间,要待到晚上十点才回宿舍。我觉得这样其实也做不到高效学习。下面的文字为个人猜测。我比较活泼,部分受到影响的同学开始在课题组里面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生日整蛊,元旦匿名交换礼物,让课题室活跃了很多。从个人角度,我更喜欢一个活跃、有集体活动跟意识的,有能够有效学习的课题组。

3. 研究生科研压力

简单分享一下我个人认为能够舒缓压力的部分,因为这块的压力来源比较多,我也说不清所有的方面,我们只考虑“一般情况”,导师布置的任务量正常,学生正常沟通但是完成不了任务,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情况。

我见过的大多数科研压力来自我不知道我的课题应该怎么做或者老师提的方向太模糊,我把握不住,没有进展,这类问题。以下是个人建议,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最终解释权归我所有。

工科方向,有了自己的课题之后,一般的过程应该是文献阅读,梳理自己的方向,(获取数据,有时数据已有),进行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方面的设计或分析,给出结论或模型。

很多同学其实卡在了每个大步骤的开头。以文献阅读为例,很多同学学习了基础的文献获取后,大规模的收集文献然后开始一篇篇的阅读,造成了大量无重点阅读。而这个阶段,较有效的方法是按照关键词搜索文献,分类整理后,在每类文献中简单浏览一下,找出两到三类(研究生阶段),并且明确这个阶段阅读的主要目的:补足基础知识,紧跟研究现状及了解此类问题的研究方法。这之后,才能针对性的对某个要点,如,方法论,研究主体等,进行阅读。

进入第二阶段的阅读后,也不应该无目的的全文通读,而是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我的研究主题需要怎么处理,或者这个方法怎么使用,对问题部分细读,其他部分以较快速度阅读。最后,建议同学们都使用一个文献管理软件,来辅助高效阅读分类跟管理文献。上面的阅读方式仅供参考,实际上,各人的阅读习惯不同,阅读的速度跟吸收能力不同,上面的方法是我使用过程中认为效率较为合适的方法。

后面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去解决,针对性的对方法,手段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而不要过于全面的考虑其他边缘问题,待主干完成后,可以再考虑增加细节。限于篇幅,期待下次能跟其他小伙伴讨论这个问题。

最后就是,足够的课外活动跟运动也是很好的舒缓压力的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顺利度过研究生阶段,学有所成。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沟通?来自青年教师的视角_机器学习_02

徐珊

燕山大学 青年教师

Datawhale成员

整理不易,三连

标签:同学,视角,老师,研究生,问题,青年教师,阅读,导师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5699042/57315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