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者模式诞生的思维过程
访问者模式难理解、难实现,应用它会导致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变差,所以,访问者模式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很少被用到,在没有特别必要的情况下,建议你不要使用访问者模式。
带你"发明"访问者模式
假设我们从网站上爬取了很多资源文件,它们的格式有三种:PDF、PPT、Word。我们现在要开发一个工具来处理这批资源文件。这个工具的其中一个功能是,把这些资源文件中的文本内容抽取出来放到 txt 文件中。如果让你来实现,你会怎么来做呢?
其中,ResourceFile
是一个抽象类,包含一个抽象函数 extract2txt()
。PdfFile、PPTFile、WordFile 都继承 ResourceFile 类,并且重写了 extract2txt() 函数。在 ToolApplication
中,我们可以利用多态特性,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来决定执行哪个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sourceFile {
protected String filePath;
public ResourceFile(String filePath) {
this.filePath = filePath;
}
public abstract void extract2txt();
}
public class PPT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PPT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tract2txt() {
//...省略一大坨从PPT中抽取文本的代码...
//...将抽取出来的文本保存在跟filePath同名的.txt文件中...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PPT.");
}
}
public class Pdf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Pdf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tract2txt()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PDF.");
}
}
public class Word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Word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tract2txt()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WORD.");
}
}
// 运行结果是:
// Extract PDF.
// Extract WORD.
// Extract PPT.
public class Tool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listAllResourceFiles(args[0]);
for (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resourceFile.extract2txt();
}
}
private static List<ResourceFile> listAllResourceFiles(String resourceDirectory)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new ArrayList<>();
//...根据后缀(pdf/ppt/word)由工厂方法创建不同的类对象(PdfFile/PPTFile/WordFile)
resourceFiles.add(new PdfFile("a.pdf"));
resourceFiles.add(new WordFile("b.word"));
resourceFiles.add(new PPTFile("c.ppt"));
return resourceFiles;
}
}
如果工具的功能不停地扩展,不仅要能抽取文本内容,还要支持压缩、提取文件元信息(文件名、大小、更新时间等等)构建索引等一系列的功能,那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上面的实现思路,就会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 违背开闭原则,添加一个新的功能,所有类的代码都要修改;
- 虽然功能增多,每个类的代码都不断膨胀,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都变差了;
- 把所有比较上层的业务逻辑都耦合到 PdfFile、PPTFile、WordFile 类中,导致这些类的职责不够单一,变成了大杂烩。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常用的解决方法就是拆分解耦,把业务操作跟具体的数据结构解耦,设计成独立的类。这里我们按照访问者模式的演进思路来对上面的代码进行重构。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sourceFile {
protected String filePath;
public ResourceFile(String filePath) {
this.filePath = filePath;
}
}
public class Pdf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Pdf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
}
//...PPTFile、WordFile代码省略...
public class Extractor {
public void extract2txt(PPTFile ppt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PPT.");
}
public void extract2txt(PdfFile pdf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PDF.");
}
public void extract2txt(WordFile word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WORD.");
}
}
public class Tool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tractor extractor = new Extractor();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listAllResourceFiles(args[0]);
for (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extractor.extract2txt(resourceFile);
}
}
private static List<ResourceFile> listAllResourceFiles(String resourceDirectory)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new ArrayList<>();
//...根据后缀(pdf/ppt/word)由工厂方法创建不同的类对象(PdfFile/PPTFile/WordFile)
resourceFiles.add(new PdfFile("a.pdf"));
resourceFiles.add(new WordFile("b.word"));
resourceFiles.add(new PPTFile("c.ppt"));
return resourceFiles;
}
}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设计是,我们把抽取文本内容的操作,设计成了三个重载函数。函数重载是 Java、C++ 这类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常见的语法机制。所谓重载函数是指,在同一类中函数名相同、参数不同的一组函数。
在编译时,会发现ToolApplication
中调用extractor.extract2txt
函数时编译不过去,这是为什么呢?
多态是一种动态绑定,可以在运行时获取对象的实际类型,来运行实际类型对应的方法。而函数重载是一种静态绑定,在编译时并不能获取对象的实际类型,而是根据声明类型执行声明类型对应的方法。
即 多态可以经过编译,因为它会先将函数的指针指向父类(引用类型)的对应方法,然后是在运行时再真正确定类型,将指针转移指向实际类型中的方法,即new什么类型就用该类型的方法(简单讲就是编译时先有保底的,实际哪种类型执行时再定)。但函数重载属于静态绑定,需要在编译时确定实际类型,确定类型的方式是根据声明类型来确定执行声明类型对应的方法(简单讲就是编译时必须一次确定),可是,此时传入到重载函数的参数类型是Resource,而不是各个具体数据资源格式,所以Extractor确定不了要用哪个函数
resourceFiles 包含的对象的声明类型都是 ResourceFile
,而我们并没有在 Extractor 类中定义参数类型是 ResourceFile 的 extract2txt() 重载函数,所以在编译阶段就通过不了,更别说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执行不同的重载函数了。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解决的办法稍微有点难理解,我们先来看代码,然后我再来给你慢慢解释。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sourceFile {
protected String filePath;
public ResourceFile(String filePath) {
this.filePath = filePath;
}
abstract public void accept(Extractor extractor);
}
public class Pdf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Pdf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Extractor extractor) {
extractor.extract2txt(this);
}
//...
}
//...PPTFile、WordFile跟PdfFile类似,这里就省略了...
//...Extractor代码不变...
public class Tool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tractor extractor = new Extractor();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listAllResourceFiles(args[0]);
for (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resourceFile.accept(extractor);
}
}
private static List<ResourceFile> listAllResourceFiles(String resourceDirectory)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new ArrayList<>();
//...根据后缀(pdf/ppt/word)由工厂方法创建不同的类对象(PdfFile/PPTFile/WordFile)
resourceFiles.add(new PdfFile("a.pdf"));
resourceFiles.add(new WordFile("b.word"));
resourceFiles.add(new PPTFile("c.ppt"));
return resourceFiles;
}
}
当程序执行到 resourceFile.accept(extractor);
时,根据多态特性,程序会调用实际类型的accept
函数,比如PdfFile中的accept
函数,也就是这个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Extractor extractor)
{
extractor.extract2txt(this);
}
这个this
类型是PdfFile的,在编译的时候就确定了,所以会调用extractor 的 extract2txt(PdfFile pdfFile)
这个重载函数。这个实现思路是不是很有技巧?这是理解访问者模式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之前所说的访问者模式不好理解的原因。
现在,如果要继续添加新的功能,比如前面提到的压缩功能,根据不同的文件类型,使用不同的压缩算法来压缩资源文件,那我们该如何实现呢?
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类似Extractor 类的新类 Compressor 类,在其中定义三个重载函数,实现对不同类型资源文件的压缩。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每个资源文件类中定义新的 accept 重载函数。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sourceFile {
protected String filePath;
public ResourceFile(String filePath) {
this.filePath = filePath;
}
abstract public void accept(Extractor extractor);
abstract public void accept(Compressor compressor);
}
public class Pdf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Pdf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Extractor extractor) {
extractor.extract2txt(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Compressor compressor) {
compressor.compress(this);
}
//...
}
}
//...PPTFile、WordFile跟PdfFile类似,这里就省略了...
//...Extractor代码不变
public class Tool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tractor extractor = new Extractor();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listAllResourceFiles(args[0]);
for (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resourceFile.accept(extractor);
}
Compressor compressor = new Compressor();
for(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resourceFile.accept(compressor);
}
}
private static List<ResourceFile> listAllResourceFiles(String resourceDirectory)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new ArrayList<>();
//...根据后缀(pdf/ppt/word)由工厂方法创建不同的类对象(PdfFile/PPTFile/WordFile)
resourceFiles.add(new PdfFile("a.pdf"));
resourceFiles.add(new WordFile("b.word"));
resourceFiles.add(new PPTFile("c.ppt"));
return resourceFiles;
}
}
上面代码还存在一些问题,添加一个新的业务,还是需要修改每个资源文件类,违反了开闭原则。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抽象出来一个 Visitor 接口,包含是三个命名非常通用的 visit() 重载函数,分别处理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源文件。具体做什么业务处理,由实现这个 Visitor 接口的具体的类来决定,比如 Extractor 负责抽取文本内容,Compressor 负责压缩。当我们新添加一个业务功能的时候,资源文件类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只需要修改 ToolApplication 的代码就可以了。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对代码进行重构,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sourceFile {
protected String filePath;
public ResourceFile(String filePath) {
this.filePath = filePath;
}
abstract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tor);
}
public class Pdf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Pdf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
}
//...PPTFile、WordFile跟PdfFile类似,这里就省略了...
public interface Visitor {
void visit(PdfFile pdfFile);
void visit(PPTFile pdfFile);
void visit(WordFile pdfFile);
}
public class Extractor implements Visi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PPTFile ppt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PPT.");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PdfFile pdf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PDF.");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WordFile word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WORD.");
}
}
public class Compressor implements Visi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PPTFile pptFile) {
//...
System.out.println("Compress PPT.");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PdfFile pdfFile) {
//...
System.out.println("Compress PDF.");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WordFile wordFile) {
//...
System.out.println("Compress WORD.");
}
}
public class Tool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tractor extractor = new Extractor();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listAllResourceFiles(args[0]);
for (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resourceFile.accept(extractor);
}
Compressor compressor = new Compressor();
for(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resourceFile.accept(compressor);
}
}
private static List<ResourceFile> listAllResourceFiles(String resourceDirectory)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new ArrayList<>();
//...根据后缀(pdf/ppt/word)由工厂方法创建不同的类对象(PdfFile/PPTFile/WordFile)
resourceFiles.add(new PdfFile("a.pdf"));
resourceFiles.add(new WordFile("b.word"));
resourceFiles.add(new PPTFile("c.ppt"));
return resourceFiles;
}
}
重新来看访问者模式
访问者者模式的英文翻译是 Visitor Design Pattern。在 GoF 的《设计模式》一书中,它是这么定义的:
Allows for one or more operation to be applied to a set of objects at runtime, decoupling the operations from the object structure.
翻译成中文就是:允许一个或者多个操作应用到一组对象上,解耦操作和对象本身。
对于访问者模式的代码实现,实际上,在上面例子中,经过层层重构之后的最终代码,就是标准的访问者模式的实现代码。这里,我又总结了一张类图,贴在了下面,你可以对照着前面的例子代码一块儿来看一下。
访问者模式的应用场景:
一般来说,访问者模式针对的是一组类型不同的对象(PdfFile、PPTFile、WordFile)。不过,尽管这组对象的类型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继承相同的父类(ResourceFile)或者实现相同的接口。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我们需要对这组对象进行一系列不相关的业务操作(抽取文本、压缩等),但为了避免不断添加功能导致类(PdfFile、PPTFile、WordFile)不断膨胀,职责越来越不单一,以及避免频繁地添加功能导致的频繁代码修改,我们使用访问者模式,将对象与操作解耦,将这些业务操作抽离出来,定义在独立细分的访问者类(Extractor、Compressor)中。
为什么支持双分派的语言不需要访问者模式?
为什么支持双分派的语言不需要访问者模式呢?
除了访问者模式,上一节课中的例子还有其他实现方案吗?
为什么支持双分派的语言不需要访问者模式呢?
讲到访问者模式,大部分书籍或者资料都会讲到 Double Dispatch,中文翻译为双分派。
既然有 Double Dispatch,对应的就有 Single Dispatch。
-
所谓 Single Dispatch,指的是执行哪个对象的方法,根据对象的运行时类型来决定;执行对象的哪个方法,根据方法参数的编译时类型来决定。
-
所谓 Double Dispatch,指的是执行哪个对象的方法,根据对象的运行时类型来决定;执行对象的哪个方法,根据方法参数的运行时类型来决定。
Single Dispatch之所以称为“Single”,是因为执行哪个对象的哪个方法,只跟“对象”的运行时类型有关。
Double Dispatch 之所以称为“Double”,是因为执行哪个对象的哪个方法,跟“对象”和“方法参数”两者的运行时类型有关。
具体到编程语言的语法机制,Single Dispatch 和 Double Dispatch 跟多态和函数重载直接相关。当前主流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比如,Java、C++、C#)都只支持 Single Dispatch,不支持 Double Dispatch。
拿 Java 语言来举例说明一下。
Java 支持多态特性,代码可以在运行时获得对象的实际类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运行时类型),然后根据实际类型决定调用哪个方法。尽管 Java 支持函数重载,但 Java 设计的函数重载的语法规则是,并不是在运行时,根据传递进函数的参数的实际类型,来决定调用哪个重载函数,而是在编译时,根据传递进函数的参数的声明类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编译时类型),来决定调用哪个重载函数。也就是说,具体执行哪个对象的哪个方法,只跟对象的运行时类型有关,跟参数的运行时类型无关。所以,Java 语言只支持 Single Dispatch。
这么说比较抽象,我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ParentClass {
public void f() {
System.out.println("I am ParentClass's f().");
}
}
public class ChildClass extends ParentClass {
public void f() {
System.out.println("I am ChildClass's f().");
}
}
public class SingleDispatchClass {
public void polymorphismFunction(ParentClass p) {
p.f();
}
public void overloadFunction(ParentClass p) {
System.out.println("I am overloadFunction(ParentClass p).");
}
public void overloadFunction(ChildClass c) {
System.out.println("I am overloadFunction(ChildClass c).");
}
}
public class Demo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DispatchClass demo = new SingleDispatchClass();
ParentClass p = new ChildClass();
demo.polymorphismFunction(p);//执行哪个对象的方法,由对象的实际类型决定
demo.overloadFunction(p);//执行对象的哪个方法,由参数对象的声明类型决定
}
}
//代码执行结果:
I am ChildClass's f().
I am overloadFunction(ParentClass p).
在上面的代码中,DemoMain
中的 polymorphismFunction
() 函数,执行 p 的实际类型的 f() 函数,也就是 ChildClass 的 f() 函数。demo.overloadFunction()
函数,匹配的是重载函数中的 overloadFunction(ParentClass p),也就是根据 p 的声明类型来决定匹配哪个重载函数。
假设 Java 语言支持 Double Dispatch,那下面的代码(摘抄第一小节)中的extractor.extract2txt(resourceFile);
就不会报错。代码会在运行时,根据参数(resourceFile)的实际类型(PdfFile、PPTFile、WordFile),来决定使用 extract2txt 的三个重载函数中的哪一个。那下面的代码实现就能正常运行了,也就不需要访问者模式了。这也回答了为什么支持 Double Dispatch 的语言不需要访问者模式。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sourceFile {
protected String filePath;
public ResourceFile(String filePath) {
this.filePath = filePath;
}
}
public class Pdf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Pdf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
}
//...PPTFile、WordFile代码省略...
public class Extractor {
public void extract2txt(PPTFile ppt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PPT.");
}
public void extract2txt(PdfFile pdf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PDF.");
}
public void extract2txt(WordFile wordFile) {
//...
System.out.println("Extract WORD.");
}
}
public class Tool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tractor extractor = new Extractor();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listAllResourceFiles(args[0]);
for (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extractor.extract2txt(resourceFile);
}
}
private static List<ResourceFile> listAllResourceFiles(String resourceDirectory)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new ArrayList<>();
//...根据后缀(pdf/ppt/word)由工厂方法创建不同的类对象(PdfFile/PPTFile/WordFile)
resourceFiles.add(new PdfFile("a.pdf"));
resourceFiles.add(new WordFile("b.word"));
resourceFiles.add(new PPTFile("c.ppt"));
return resourceFiles;
}
}
除了访问者模式,上一节的例子还有其他实现方案吗?
上节课,我通过一个例子来给你展示了,访问者模式是如何一步一步设计出来的。我们这里再一块回顾一下那个例子。我们从网站上爬取了很多资源文件,它们的格式有三种:PDF、PPT、Word。我们要开发一个工具来处理这批资源文件,这其中就包含抽取文本内容、压缩资源文件、提取文件元信息等。
实际上,开发这个工具有很多种代码设计和实现思路。为了讲解访问者模式,上节课我们选择了用访问者模式来实现。实际上,我们还有其他的实现方法,比如,我们还可以利用工厂模式来实现,定义一个包含 extract2txt() 接口函数的 Extractor 接口。PdfExtractor、PPTExtractor、WordExtractor 类实现 Extractor 接口,并且在各自的 extract2txt() 函数中,分别实现 Pdf、PPT、Word 格式文件的文本内容抽取。ExtractorFactory 工厂类根据不同的文件类型,返回不同的 Extractor。
public abstract class ResourceFile {
protected String filePath;
public ResourceFile(String filePath) {
this.filePath = filePath;
}
public abstract ResourceFileType getType();
}
public class PdfFile extends ResourceFile {
public PdfFile(String filePath) {
super(filePath);
}
@Override
public ResourceFileType getType() {
return ResourceFileType.PDF;
}
//...
}
//...PPTFile/WordFile跟PdfFile代码结构类似,此处省略...
public interface Extractor {
void extract2tx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public class PdfExtractor implements Extrac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tract2tx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
}
}
//...PPTExtractor/WordExtractor跟PdfExtractor代码结构类似,此处省略...
public class ExtractorFactory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ResourceFileType, Extractor> extractors = new HashMap<>();
static {
extractors.put(ResourceFileType.PDF, new PdfExtractor());
extractors.put(ResourceFileType.PPT, new PPTExtractor());
extractors.put(ResourceFileType.WORD, new WordExtractor());
}
public static Extractor getExtractor(ResourceFileType type) {
return extractors.get(type);
}
}
public class Tool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listAllResourceFiles(args[0]);
for (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 : resourceFiles) {
Extractor extractor = ExtractorFactory.getExtractor(resourceFile.getType());
extractor.extract2txt(resourceFile);
}
}
private static List<ResourceFile> listAllResourceFiles(String resourceDirectory) {
List<ResourceFile> resourceFiles = new ArrayList<>();
//...根据后缀(pdf/ppt/word)由工厂方法创建不同的类对象(PdfFile/PPTFile/WordFile)
resourceFiles.add(new PdfFile("a.pdf"));
resourceFiles.add(new WordFile("b.word"));
resourceFiles.add(new PPTFile("c.ppt"));
return resourceFiles;
}
}
当需要添加新的功能的时候,比如压缩资源文件,类似抽取文本内容功能的代码实现,我们只需要添加一个 Compressor 接口,PdfCompressor、PPTCompressor、WordCompressor 三个实现类,以及创建它们的 CompressorFactory 工厂类即可。唯一需要修改的只有最上层的 ToolApplication 类。基本上符合“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的设计原则。
小结:
定义:将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分离出来封装成独立的类,使其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可以添加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为数据结构中的每个元素提供多种访问方式。它将对数据的操作与数据结构进行分离,是行为类模式中最复杂的一种模式。
补充定义: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操作。
类型:行为型
访问者中的元素
- 抽象访问者(Visitor)角色:定义一个访问具体元素的接口,为每个具体元素类对应一个访问操作 visit() ,该操作中的参数类型标识了被访问的具体元素。
- 具体访问者(ConcreteVisitor)角色:实现抽象访问者角色中声明的各个访问操作,确定访问者访问一个元素时该做什么。
- 抽象元素(Element)角色:声明一个包含接受操作 accept() 的接口,被接受的访问者对象作为 accept() 方法的参数。
- 具体元素(ConcreteElement)角色:实现抽象元素角色提供的 accept() 操作,其方法体通常都是 visitor.visit(this) ,另外具体元素中可能还包含本身业务逻辑的相关操作。
- 注:测试类中,一般都是具有一个包含所有对象的容器,提供让访问者遍历所有元素的方法。
适用场景:
- 一个数据结构如(List/Set/Map等)包含很多类型对象
- 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
优缺点:
-
优点:
-
扩展性好。能够在不修改对象结构中的元素的情况下,为对象结构中的元素添加新的功能。
-
复用性好。可以通过访问者来定义整个对象结构通用的功能,从而提高系统的复用程度。
-
灵活性好。访问者模式将数据结构与作用于结构上的操作解耦,使得操作集合可相对自由地演化而不影响系统的数据结构。
-
符合单一职责原则。访问者模式把相关的行为封装在一起,构成一个访问者,使每一个访问者的功能都比较单一
-
缺点:
-
增加新的元素类很困难。在访问者模式中,每增加一个新的元素类,都要在每一个具体访问者类中增加相应的具体操作,这违背了“开闭原则”。
-
破坏封装。访问者模式中具体元素对访问者公布细节,这破坏了对象的封装性,具体元素变更比较麻烦。
-
违反了依赖倒置原则。访问者模式依赖了具体类,而没有依赖抽象类。
参考:
访问者模式(上):手把手带你还原访问者模式诞生的思维过程
访问者模式(下):为什么支持双分派的语言不需要访问者模式?
设计模式之访问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