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地缘竞争加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高质量中企出海,是中企全球化在新发展背景下拥抱全球化的重要课题,更加有力的企业数智化软件与服务支撑,是支撑头部企业加速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所在。
用友以创新技术和产品服务全球,目标在三年内实现对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覆盖,通过普及用友BIP,使能中国和全球客户的数智商业创新与进步发展,让数智化在更多的企业成功!
01
以时度势
双循环下的中企全球化运营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企出海经历了早期的萌芽起步,到现阶段的加速跨越。在“一带一路”和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政策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的时机已经成熟,纷纷走上全球化之路,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探索实践中,从探路、扎根到全球化运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02
逆全球化
扬帆起航,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国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中国品牌和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采取“国内、国外”双循环模式,开启出海全球化战略,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另外,国内人口红利减弱、市场需求下降、高端市场竞争激烈,在各种压力与困境下,对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企业,出海将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境外投资自2008年起保持逐年增长,截止到2021年,境外投资总额1788亿美元且为全球第一,同年境外企业资产总额55,000亿美元,投资总额与企业总资产分别为2008年的3倍与5倍有余。境外从业人员2021年增长到近400万,是2008年的近4倍。
从境外企业投资、布局来看,未来中企仍然延续对外投资增长的势头,但是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企业出海将会以高新技术、优势产业为主,同时带动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力强的产业,连同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出海,形成产业群与产业生态出海的局面。
03
面对不确定的出海环境
急需全面补齐能力短板
当前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形势错综变化,加上文化差异和经济竞争壁垒的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全球化必然会面临合规监管、本地化融入、市场竞争等宏观环境问题,同时也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品牌力和产品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治环境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策监管及合规要求复杂多样,海外市场法律法规日趋变得更严苛,国际形势动荡增加了逆全球化的风险。逆全球化浪潮给企业全球化带来与日俱增的巨大挑战。
文化环境
企业在走出国门、走进当地时,会面临文化差异与融入的问题,当地社会文化差异大、本地化融入难,沟通障碍造成的隔阂影响市场开拓,海外认同感低、人才难以招聘及培养。
经济环境
受中外贸易摩擦、新冠影响,经济放缓,通货膨胀蔓延,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并且面临保护性限制。经济信心尚未企稳,发展放缓成常态。
品牌营销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品牌信任度普遍偏低,认可度不足,在海外建立完整的品牌体系比较困难,海外的营销渠道难以铺开,通路受阻。
产品服务
国内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海外产品的适配度及服务的用户体验需要提升,海外供应链的韧性缺乏灵活性及敏捷度,跨境物流中转环节过多导致效率低、成本高。
全球管控
缺乏海外战略的主次脉络梳理与总体设计,全球化管理点多、线长、面广,协调难度大,缺少全球化整合及管控工具,难以迅速决策。
04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国企业全球化4种模式
中国企业全球化演进过程,是从最初走向国际市场的“走出去”到逐步进军和融入当地目标市场的“走进去”的过程。所谓“走出去”, 是指中国企业最初走向国际市场,寻求在海外开展业务。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出口产品、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建立代理商渠道等方式,试图进入国外市场,获取国际化经验,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一旦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经验和资源积累,会采取更深入的全球化策略,即"走进去"。在这一阶段,企业可能会选择在目标市场建立本地分支机构、合资企业,甚至收购当地企业,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提高市场份额,并实现本地化经营。
中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可总结为四种全球化运营模式:出口贸易、海外营销、海外经营和全球化运营。这四个模式即企业从产品到业务运营的全面出海,企业在不同的全球化模式面临不同的业务关注点,也对应不同的数智化转型诉求。
1、全球化模式1: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是企业最基本的出海方式,出海初期,企业在海外没有自己的销售和运营团队,通过海外渠道商销售国内产品,开展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在海外拓展市场时,根据自身产品定位选择目标市场,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与标准确保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企业在当地挖掘渠道商、代理商,发展专业、可靠、精通当地法规的合作伙伴,防范合规、汇率等风险发生。围绕出口贸易,企业需要重点打造相关数智化能力,如货物报关、检验检疫、出口退税、订舱出运、物流跟踪、单证管理、外贸票据、报价PI管理、外贸样品、国际支付等。
2、全球化模式2:海外营销
海外营销是企业产品出海后的主要运营模式,企业建立海外营销团队,直接销售国内产品。在境内,企业有较成熟的产业链,总部、研发团队及供应链均设置在国内。在境外,为建立全球化品牌形象和可控通路,制定海外专属的产品和市场策略,企业组建海外本地化的销售公司和营销团队,但还没有建成海外本地化的生产、采购及物流配送体系。企业依托国内市场积累的资源与比较优势,将国内资源与能力输出到海外,依托国内的经营管理体系开展海外业务,在管控上总部指导海外销售公司/办事处开展工作。在进军国际市场时,企业通常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选择能够发挥成本低、灵活性强、响应速度快等优势的业务和产品种类。总部的管理能力辐射海外市场,强调国内对海外发展的支撑。围绕海外营销,企业需要重点打造数智化能力,如跨国组织协同、全球派驻、海外人才招聘、全球核算、海外客户数据、海外商机、海外营销活动、报价管理、海外售后服务、海外市场决策分析等。
3、全球化模式3:海外经营
企业通过大规模的海外直接投资,如在当地设厂,构建了完整的产品开发、供应链和营销体系,以本地化运营为中心。这种模式下,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和经营要素的全球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适应独特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了经营效率。
同时,企业将总部的核心能力输出和转化到海外市场。为了适应本地市场,总部授权海外分支机构建立了符合当地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呈现出差异化和多样性的全球业务管理模式。在这一阶段,通常由专业的海外公司负责国际业务的运营管理,采取差异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不再简单地复制国内经验,而是真正根据东道国的经营环境进行业务发展和运营体系建设,实现业务本地化与风险管控的有机平衡。强调集团对海外业务的授权,使海外业务单元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重点打造本地化和差异化的运营能力,同时加强了人力、财务、税务、生产、供应和营销等数智化能力输出。围绕海外经营,企业需要重点打造数智化能力,如海外研发、海外供应链、海外物流、海外仓储、海外税务、海外投资、海外ESG政策、海外资产管理、海外智能工厂以及生产过程等方面。
4、全球化模式4:全球化运营
企业已建立全球标准和整合的全球运营管控体系,形成全球生态合作与协同体系,将全球产业链充分融入海外本地化业务。企业通常采取集中管控,实现全球业务的一体化运营管理。在全球化运营模式下,企业能够实现全球多总部、能力共享、一体化运营与监管,优化业务及产业链分工布局,并通过并购获取关键能力,完成转型升级。随着海外业务占比的扩大,强调业务发展与资源调配的全球一体化,国内与国外管理体系走向融合,强调协同与共享。
此阶段需要解决业务本地化、多国化所带来资源重叠消耗问题,通过资源共享与区域运营创造出协同效应,提升能力并建立综合优势,实现全球资源统筹分配。通过并购加速战略资源的获取并应用到整个组织。全球一体化管理打破了资产的地理属性划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和布局,充分利用各区域最有优势的资源。
围绕全球化运营,企业需要重点打造数智化能力,如全球资金流、全球税务、全球供应链整合、全球采购、全球运营调度中心、全球共享中心、全球生态链协同等。
05
亚太到全球
用友迈向全球化2.0时代
用友全球化业务始于2003年,专注服务中企出海、中企全球化、跨国跨境、海外各区域的本地企业和机构,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和本地化服务团队,业务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ERP客户数量和营收规模位居国内同业厂商第一。
2023年用友升级全球化业务体系,从全球化1.0升级到全球化2.0,从亚太走向全球,要在深化东南亚市场业务的同时,拓展欧洲、北美、日本、中东市场。
未来,用友将基于新一代数智商业创新平台用友BIP,加速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在三年内实现对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覆盖。
在生态层面,用友开放融合、生态共荣,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2023年,用友BIP联手生态伙伴为客户提供专业化、行业化、规模化的数智化服务。与更多全球行业及领域ISV、专业服务商等生态伙伴合作,为中企出海客户、中企全球化和全球企业客户的在全球化领域扩展,提供驻在国本地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