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工程模式
移动开发诞生,我们开发移动项目,我相信大多用的是单工程单任务的开发模式,二话不说,直接就开始写起,是不是这样呢? new Project -> 分包 -> 写起。我相信都经历过,也写的比较爽,为什么呢? 这种模式不涉及乱七八糟的处理方式, 上手快,开发快,足够敏捷。那么原因是什么呢?Mobile Project 刚起步,项目都偏小,一些附加业务还没绑到App上。
模块化
Android Studio出来了,多出来了一个新的概念, Project, Module… 模块;当时以包的形式分离的公共包common,现在成了AS中的Module。大家都知道,Module包含两种格式: application, library。也就是说,一个Module就是一个小的项目,也是AS概念中的模块。因此我们开始设计common模块, common_business模块,甚至db模块。模块的好处是什么? 相比于包来讲,模块更灵活,耦合更低,随意插拔,想引入哪个就引入哪个。根据不同的关注点,将一个项目的可以共享的部分抽取出来,形成独立的Module,就是模块化。模块化不只包含公共部分,当然也可以是业务模块。
组件化
平时看看论坛,好多人都在问: 模块化和组件化有什么区别? 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很小;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通过以上模块化的概念讲述,应该对模块化有了一个了解,那么区别是什么呢?
组件化是建立在模块化思想上的一次演进,一个变种。组件化本来就是模块化的概念。但是组件化的核心是 什么? 是模块角色的可转换性。是的,就是可转换性。
组件化的核心是角色的转换。 在打包时, 是library; 在调试时, 是application。
怎么理解组件化的概念 ?
Module的模式分两种, application和library。 library就是引用库,如你抽取的common。 application就是一个apk, 是一个完整的项目。
在调试时,我只关心我负责的模块,我希望我的模块是一个单独的app,因为这样更小,业务更专一,相对来讲修改与调试就会越省时省心,编译就会越快。试想当你需要改一段代码,既要关注自己的,也要关注别人的,是一种什么体验 ? 或者, 编译一个项目10M的代码和一个工程全部1G的代码,哪个比较舒服一些?
插件化
又有人问了: 插件化和组件化又有什么区别呢?插件化严格意义来讲,其实也算是模块化的观念。将一个完整的工程,按业务划分为不同的插件,都是分治法的一种体现。化整为零,相互配合。,越小的模块越容易维护。 插件化按理也算是模块化的一种体现,和组件化就不一个概念了。那么,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组件化的单位是组件(module)。 插件化的单位是apk(一个完整的应用)。 组件化实现的是解耦与加快编译, 隔离不需要关注的部分。 插件化实现的也是解耦与加快编译,同时实现热插拔也就是热更新。 组件化的灵活性在于按加载时机切换,分离出独立的业务组件,比如微信的朋友圈 插件化的灵活性在于是加载apk, 完全可以动态下载,动态更新,比组件化更灵活。 组件化能做的只是, 朋友圈已经有了,我想单独调试,维护,和别人不耦合。但是和整个项目还是有关联的。 插件化可以说朋友圈就是一个app, 我需要整合了,把它整合进微信这个大的app里面 其实从框架名称就可以看出: 组 和 插。 组本来就是一个系统,你把微信分为朋友圈,聊天, 通讯录按意义上划为独立模块,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模块。 插本来就是不同的apk, 你把微信的朋友圈,聊天,通讯录单独做一个完全独立的app, 需要微信的时候插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型的app了。 插件化的加载是动态的,这点很重要,也是灵活的根源。
以上是对三个思想的解析,相信应该能明白不同的概念的具体意义和区别在哪了。在《关于移动架构的思考与总结》中我指出,所谓架构,无非两个方面: 分层和通信方式。 其实广义的架构也可以说是这两个方面:子模块(子系统)划分和通信。
子模块划分
除了大家公认的common部分, 业务模块的划分尤为重要,相比于狭义上的架构,广义上的子系统的划分的关注点,很考验技术经验以及对业务的理解。
通信方式
模块化的通信方式,无非是相互引入;我抽取了common, 其他模块使用自然要引入这个module 组件化的通信方式,按理说可以划分为多种,主流的是隐式和路由。隐式的存在使解耦与灵活大大降低,因此路由是主流 插件化的通信方式,不同插件本身就是不同的进程了。因此通信方式偏向于Binder机制类似的进程间通信
标签:插件,模块化,Module,common,模块,组件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6233752/723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