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当时它被首次发布,并被称为SNMPv1。相关文档被编入RFC 1098和RFC 1157。
在1991年,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被引入,它扩充了SNMP的功能,包括对LAN的管理及对依附于这些网络的设备的管理。RMON没有修改或增加SNMPv1,只是增加了SNMP监视子网的能力。
1993年,SNMPv2被开发出来,这是SNMPv1的升级版。在随后的1995年,SNMPv2正式版发布,其中详细规定了如何在基于OSI的网络中使用SNMP。这个版本在SNMP第一版的SMI规格资料型态上进行增加和强化,例如位元串(bit strings)、网络地址(network addresses)和计数器(counters)。
在1998年,SNMPv3被定义,一系列文档定义了SNMP的安全性,并定义了将来改进的总体结构。SNMPv3可以和SNMPv2、SNMPv1一起使用。
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管理代理(agent)和网络管理系统(NMS)之间的通信。管理代理是被管理的设备上的软件组件,NMS则是网络管理员用于管理网络系统的软件工具。
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如下:
- NMS向agent发送SNMP请求,请求被agent接收并解码。
- agent查询被管理的设备上的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一种NMS可以理解的格式返回给NMS。
- NMS通过解析agent返回的信息,对被管理的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
SNMP协议定义了四种操作类型,用于完成不同的管理任务:
- GET:用于从agent中获取指定的信息。
- GETNEXT:用于获取下一个对象的信息,用于遍历整个MIB信息库。
- SET:用于向agent发送指令,设置设备的某些参数。
- TRAP:用于agent向NMS发送通知,报告设备的重要状态改变事件,如设备故障、电源故障等。
SNMP协议使用UDP协议作为传输协议,默认的UDP端口号为161和162。在传输过程中,SNMP数据包可以被任何其他在网络上的主机捕获和分析,因为SNMP数据包没有加密。因此,为了保证安全性,可以使用传输层安全性(TLS)或数据报传输层安全性(DTLS)协议对SNMP数据包进行加密传输。
标签:协议,NMS,管理,SNMP,agent,原理,SNMPv1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4540126/710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