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协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1年,当时它被作为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在ARPANET中标准化。TFTP协议被设计得非常简单,因此它可以在不消耗计算机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文件传输。1982年,TFTP协议被指定为标准RFC 783。
在随后的几年中,TFTP协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1992年,修订版TFTP协议RFC 1350发布,这一版本的TFTP协议被广泛使用。在这个版本中,一些明显的错误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被修复和解决。此外,RFC 1350还引入了TFTP选项协商机制,这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一些额外的功能协商,比如超时时间、文件大小、数据包大小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TFTP协议的应用逐渐减少,因为它缺乏一些重要的安全和性能特性,但TFTP协议仍然被广泛用于一些简单的文件传输任务,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和网络设备中。
TFTP协议的工作原理基于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传输协议。以下是TFTP协议的工作原理的基本步骤:
-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在收到请求后响应,建立连接。
-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文件传输请求,包括读取或写入等操作。
- 服务器在收到请求后,将文件分割成多个数据块,然后按照顺序依次传输给客户端。
- 客户端在收到每个数据块后,向服务器发送应答,表示已收到该数据块。
-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客户端可以发送重传请求,请求服务器重新传输出错的数据块。
- 当所有数据块都传输完毕后,客户端和服务器断开连接。
TFTP协议是基于UDP协议而实现的,因此它没有像TCP那样的可靠性和顺序控制机制。此外,TFTP协议的设计初衷是小文件传输,因此它不支持文件列表和认证等功能。
标签:协议,请求,文件传输,服务器,原理,TFTP,客户端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4540126/709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