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 (Test Case)
是指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为了某个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数据测试输入,执行步骤以及预期结果的集合,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某个满足特定需求的功能。
测试用例的内容
- 用例编号:唯一的号码;
- 用例名称:要统一命名;
- 测试背景:测试的说明和,如环境等;
- 测试优先级:先定分级标准,再进行分级(一般根据使用频率、影响程度、失效可能性进行划分);
- 前置条件:部分有前提条件才能测试的功能;
- 测试数据
- 测试步骤
- 预期结果
- 实际结果
- 备注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等价类划分法
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
相关定义
-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相反,对于程序而言是无意义的、无效的、错误的数据,输入时会导致程序错误。
边界值法
是从输入域测试中衍生出来的。它是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一般两者结合使用。
相关定义
- 上点:就是边界上的点,如果该域的边界是封闭的,上点就在域范围内;如果域的边界是开放的,上点就在域范围外。
- 离点:就是离上点最近的一个点,分为有效离点(在域范围内)和无效离点(在域范围外)。
- 内点:顾名思义,就是在域范围内的任意一个点。
使用步骤
- 分析输入参数的类型:从测试规格中分析得到输入参数类型;
- 等价类划分:对于输入等价类划分方法进行等价类的划分;
- 确定边界:运用域测试分析方法确定域范围的边界(上点、离点与内点);
- 相关性分析:如果存在多个输入域,则需要运用因果图、判定表方法对这些输入域边界值的组合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 形成测试项:选择这些上点、离点与内点或者这些点的组合形成测试项。
判定表法
对于多种输入之间存在的组合关系并且对应执行不同动作,进行测试用例的分析的方法。
相关定义
- 条件桩:系统所有输入;
- 动作桩:系统所有可能输出;
- 条件项:系统所有输入的取值;
- 动作项:系统所有可能输入对应的输出取值;
使用步骤
- 找出所测系统所有输入,以及可能的输出结果(条件桩、动作桩);
- 构造判定表;
- 列出所有系统输入取值组合(若输入个数为N,则组合总数为2的N次方);
- 去除不符合系统需求的不合理组合;
- 将剩下的输入组合根据需求填入对应动作项;
- 简化判定表(对于某两个输入其他条件变化对于执行结果影响不大时,可以合并;但并不建议合并,容易测漏);
- 每一种输入组合编写一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
是一种描述输入条件的组合以及每种组合对应的输出的图形化工具。用来解决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法难以描述清楚输入关系的测试方法。
基本图形符号
-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 或。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均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限制关系图形符号
从原因方面考虑主要有4种约束条件:
- E(互斥、排他)。a、b两个原因不会同时出现,最多只有一个出现。
- I(包含、或)。a、b、c三个原因至少有一个出现。
- O(唯一)。a、b两个原因必须有一个出现,且仅有一个出现。
- R(需求)。a出现时b必定出现。
从结果方面考虑主要有1种约束条件:
- M(屏蔽)。a出现时,b必定不出现;a不出现时,b则不确定。
使用步骤
- 分析程序的规格说明书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所谓原因,是指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是指输出条件。给每一个原因和结果赋一个标识符;
- 分析程序规格说明书中的语义,确定原因与原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画出因果图;
- 由于语法环境的限制,一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不能出现。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中用一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 将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 根据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正交法
是从大量的试验点中挑选出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应用依据伽罗瓦理论导出的“正交表”,合理地安排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法。
相关定义
- 指标:通常把判断试验结果优劣的标准叫做试验的指标。
- 因子:是指所有影响试验指标的条件。
- 因子的状态:是指影响试验因子的因素,也称之为因子的水平。
使用步骤
- 确定因素:分析所有对结果有影响的因素。从多个角度和方式进行分析;
- 确定每个因素水平(取值):分析每个因素的水平数量。充分利用等价类、边界值;
- 选择正交表。只有特定的因素数和水平数的组合才有对应的正交表。所以在现实中用到的时候,找最贴近的正交表。
场景法
是一种通过使用“场景”对软件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即针对需求模拟出不同的场景进行所有功能点及业务流程的覆盖,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并达到良好效果的方法。
相关定义
- 基本流:基本流表示通过业务流程时输入都正确,能达到目标的流程。
- 备选流:备选流表示通过业务流程时输入错误(或者操作错误)导致流程存在反复,但是经过纠正后仍能达到能达到目标的流程。
- 异常流:异常流表示通过业务流程时输入错误(或者操作错误)产生异常终止流程。
使用步骤
- 分析需求,确定业务流程(基本流、备选流);
- 依据基本流、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
- 针对生成的各场景,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 测试用例一经认可,就可以确定实际数据值(在测试用例实施矩阵中)并且设定数据。
错误推断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猜测可能会有的错误进行测试。
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
1.确定功能点的测试需求
通过产品功能描述及功能特点,确定此功能点的测试类型
2. 功能点建模
- 输入参数范围 或 关联输入状态;
- 功能点关联操作;
- 功能点操作失败后的后续操作;
- 功能点操作失败的原因;
- 与功能点相关的软件内部操作等。
3. 输出功能的测试点
根据测试需求和建立的模型,输出此功能测试点。
4. 编写测试用例
根据测试点,运用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进行编写用例。
注:测试用例的设计要100%覆盖需求文档
标签:01,结果,基本知识,等价,测试用例,测试,输入,原因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efu/p/1762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