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医院,主动寻找
郑小伟是河北省阜平县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主任,在这里工作快20年了。从2021年11月开始,她的桌上一直摆着厚厚一叠阜平县重疾儿童住院名单。她对着上面的名字一个个打电话,手机打不通,就换座机再接着打。很多家属以为她是骗子,直接就给挂了。
她在电话里跟对方解释:我们这里有个“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公益项目”,可以分担你家孩子的治疗费用。“好几百个病种,起步3000元”。家属们不相信:“不可能有这么好的事”。
她最先接触到的是一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八岁男孩,名叫赵紫航(化名)。
接触过很多困难儿童家庭,紫航家的环境恶劣困难程度还是超出她想象。冬天的阜平气温已经接近零下。因为煤太贵,煤炉里没有丝毫动静。屋里只有一台旧电暖气。孩子父亲说,电暖气是从废品站买来的,实在太冷会开一会。晚上睡觉时会铺上家里所有被子。“其他家具,几乎什么都没有。”
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紫航无法像同龄男孩一样蹦蹦跳跳,从未上过一节体育课。紫航爸爸和70多岁的爷爷都在建筑工地的包工队干活,爸爸手部受过伤,也干不了重活。一家人干一天挣一天的钱,没活干就没收入。母亲患有糖尿病,无法出门打工。
紫航爸爸说,孩子七岁就诊断出先心病,常会出现气短,咳嗽。其他日常活动倒是没有问题。
“我们也想给孩子治,但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迈,不知道去哪看,也不知道得花多少钱。”他用一种无奈又认命的语气说。
这句话背后的绝望感,小伟主任并不陌生。在妇幼保健院工作二十多年,她深知当地许多家庭的难处,因为各方面压力而放弃治疗的事也有发生。42岁的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这让她更能感同身受,面对这种情况,总是给她带来深深的无力感。
听到小鹿灯项目,紫航爸爸眼前一亮。这个公益项目无疑能帮他迈出给孩子治病的一大步。
精准“打捞”起紫航这样的孩子,是小鹿灯“主动救助”的重点工作。2021年6月1日,阿里健康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平台上线,由阿里巴巴公益、阿里健康公益联合各级政府、知名医疗单位、医疗专家、权威公益机构发起出生缺陷儿童救助项目,为部分欠发达县域有困难的重疾患儿家庭提供就医爱心通道,对接优质诊疗资源并提供诊疗费用援助,同时帮助减轻赴外地就医带来的出行及住宿负担。
同年11月,小鹿灯项目在阜平县启动后,县妇幼保健院在县卫健局、医保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包括当地融媒体公众号、在各村卫生室张贴海报、下乡入户摸排等方式扩大宣传,找到需求家庭。摸排出一张重疾儿童名单,再由医生们一一打电话进行“捞网底”。
去年8月,紫航在河北省石家庄的一家三甲医院做了心脏手术。住院费用一共花费了7万多,医保报销,再加上小鹿灯补贴,最后紫航家共自付了1万多。紫航爸爸说,幸好赶上了小鹿灯项目,“孩子特别幸运。否则不知道怎么办了。”
解决老百姓“两眼一抹黑”
“主动救助”模式是小鹿灯团队探索出的特色路径,团队联合各级政府、专业基金会和优质医疗资源,去主动寻找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到大医院去的大病儿童。在传统的救助模式下,患儿到了某些大医院就诊才有可能得知相关救助项目的信息。而因为信息闭塞或经济困难未能走进大医院的重症患儿,就往往被拦截在传统救助体系之外。
在阜平县妇幼保健院院长范春兰看来,“一些家庭没钱,也就没再去大医院就医了,就一直拖着,这就很容易错失治疗的时机,给孩子的健康带来终生危害。”
位于太行深山区的阜平县曾是典型的贫困地区,2020年刚实现脱贫。近几年,阜平当地老百姓生活条件提高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如果家里有个得重病的孩子,家庭一下子就被打垮了。既不想放弃,但又不知道去哪里看,还没有钱。”那种处境就跟紫航爸爸一样,“不知道有什么路可以走。”
用家长们的话来说,“两眼一抹黑,非常被动”。
当小鹿灯项目即将落地阜平县时,范春兰和同事们都感到十分振奋。这里需要救助的孩子,大多分散在各个乡镇,甚至是村里、山里,他们缺的不仅是看病的钱,还有认知和信心。只有主动发现他们,主动伸出援手,才能把家长们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中引领出来。
除了主动找到得病的孩子,郑小伟和同事们还主动“推着家长走”。这跟当地人的文化水平和医疗知识有关。像先心病,看起来并不影响孩子短期日常生活。“有父母就觉得,孩子还能活着就行,没有即刻的生命危险,他没那么着急。行动会比较慢。”郑小伟说到。
在探访后的好几个月后,紫航爸爸还没带孩子手术。小伟想,很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医疗意识不够,于是继续多次解释:如果拖着不做手术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紫航有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影响心脏血管的功能,影响供血,长时间以后对各个器官都会有影响。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一个刚出生二十多天的孩子,患有肺动脉高压和先天性心脏病。范春兰跟一位“小鹿灯”项目组织的义诊专家咨询,对方说,“患肺动脉高压的孩子一定要赶紧手术,否则影响身体器官和神经系统发育。”
同样的,范春兰反复跟家长强调手术的紧迫性,家长才终于行动起来。“因为他们没有渠道去了解医疗知识,加上经济压力,就会拖着,我们要一路推着他们。”主动给予的不只是寻找,也是服务,更是动力和希望。
在小鹿灯项目中,范春兰、郑小伟这样的基层医生扮演着“牵线搭桥”的角色——为患者连接优质的救助资源。阜平县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专家资源。妇幼保健院保存着一张长长的义诊专家名单。小鹿灯项目寻找救助对象的一个重要路径是义诊。这几年,项目组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组织权威医疗专家组成义诊团队前往阜平等地。
义诊之后,基层医生们就能跟义诊专家建立联系。如果有病人家长挂不上号,或有事需要咨询,基层医生都会帮忙联系义诊专家。义诊虽然结束了,但这场“医疗援助”将一直持续。
陪伴,为家长带来持续治疗的信心
在阜平县,自闭症患儿家庭对小鹿灯项目的需求尤其高。一方面,跟自闭症相关的救助项目少,难报销,费用高;另一方面,自闭症通常需要终生康复训练,康复期漫长,总花费巨大。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之下,许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已经接近崩溃边缘。
妇幼保健院护士长孟芳第一次见到王晨曦(化名),很是心疼。女孩三岁多了,长得挺漂亮,还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
王晨曦的父母一直没有放弃,从孩子被诊断出自闭症之后,每个月都带孩子去医院做康复,母亲找不到工作,因为绝大多数工作都不允许她腾出半个月照顾孩子。父亲在打工,每个月收入两千左右。
孟芳看到,王晨曦家里一件像样家具都没有。因为无法走路,大部分时候,王晨曦只能在床上呆着。
这是一次长达八个多月的救助陪伴。王晨曦的单次住院费用大概在一万左右,小鹿灯项目已经支持了她四次住院治疗,共报销了两万四千多元。3月17日,晨曦出院,得到了第五次救助。“小鹿灯项目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可以重复报销,不像别的项目一次性结束,这样可以支持家长持续治疗,对像小晨曦这样的孩子至关重要。”孟芳介绍到。
经过治疗,晨曦学会了叫爸爸妈妈,也可以扶着墙满屋子走了,虽然走得不快。
家长几乎是含泪说了句,“孩子得到了帮助,希望以后也能帮助别人。”听了这话,孟芳也眼红了。
迄今为止,阜平县的小鹿灯项目总共救助了192名患有重疾的孩子。其中,先天性疾病患者共72人,后天性患者共120人,有许多都是晨曦这样需要长期治疗的孩子。
最近一次见面时,王晨曦已经会主动跟孟芳说,“阿姨再见”。小伟也刚听说,赵紫航已经和正常孩子一样蹦跳,也可以上体育课了。她们都为此感到心安满足: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小事,却帮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看着孩子看不上病耽搁治疗,真的会难受。”小伟对小鹿灯项目的认可,来自一种很朴素的职业情感。 小鹿灯项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种心痛时刻。看着已救助名单上的孩子越来越多,孟芳内心也越来越轻松。2021年8月以来,小鹿灯项目第一期覆盖了全国15个省31个县,超过410个乡镇,共开展38场义诊,累计通过义诊筛查、进校园筛查、县里和各级定点医院上报先后天重大疾病儿童超过18700名,累计救助942人,拨付救助资金1403.23万元。
范春兰每逢周末就到村里头转,一个村卫生室的村医说起村里有一个孩子做了手术。范春兰留下了救助电话。之后小鹿灯项目援助了孩子的手术费用两万多元。家人特别高兴,哪怕包里能多揣十块钱,就能多一点治疗的信心和决心,就能给生病的孩子多加一顿肉吃。在她看来,小鹿灯项目的意义在于把希望主动送进孩子家里,不让大山困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也给家庭一个希望,一个可以看见的未来。这或许就是小鹿灯那句口号的意义,“救助一个娃,点亮一个家”!
标签:小鹿,孩子,两眼一抹黑,我要,义诊,紫航,救助,重疾,阜平县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5459556/6957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