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简称“WAIC”)于7月6日-8日在中国上海开幕。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联世界,生成未来”为主题,涵盖大模型、AI for Science、通用智能体等十大话题方向,充分展现新技术赋能各行各业的多元生态。本次大会有着多个“之最”,参展企业数为400多家,是历届最多;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是历届最大。2016年的Alpha go大战李世石开启了人工智能1.0时代。AlphaGo 在 2017 年击败柯洁,第二年,WAIC 第一次在上海举办。当时会场里展示最多的各种巨型屏幕,呈现摄像头监控下的车流或街区,后来这类系统被取名 “智慧城市”。自那时起,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不完全由市场驱动,而是混合着政府的引导与期待。2022年末OpenAI的ChatGPT引爆生成式AI的创业大潮,人工智能产业正式进入2.0时代。在本届WAIC上,大型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并且已不局限于大语言模型的文字问答形式,而是拥有着文字生成图片,文字生成视频,图片生成音频等更加创新的应用形态。这次的大模型热潮也不例外,开幕式和一些规模较大的论坛都有官员身影,表态要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助力。对比两次浪潮,有人有疑问:“CV(计算机视觉)有安防,大模型会有什么呢?” 会有多少公司愿意每年花上百万、千万元买一个并不完美的聊天机器人帮自己回答客服问题或做文档提炼和摘要。这个疑问展现了大模型热潮的另一面:大模型像是雷神之锤,但如果没有适合它的钉子,就难以发挥被期许的巨大商业价值。增长推力渐弱的当下,大模型是为数不多的亮点,过去半年的狂热炒作后,一些人担心被 AI 替代、颠覆,另一些人决心在被替代前跳入潮流。不过这种全行业的热情暂时缺乏认知基础,多数人还不理解大模型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一个趋势是行业大模型,比如华为最近发布的盘古大模型。通用大模型在特定场景效果不好。通用大模型一般基于公开文献与网络信息训练,专业知识与行业数据积累不足,导致回答的精准度不够,企业一旦向公众提供了错误信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行业大模型参数更小、部署成本更低,针对性训练后,回答特定问题时效果更好。而且大公司为各行业公司提供训练或部署大模型服务的云端 MaaS(模型即服务),也能帮助它们先卖一些云服务。另一个趋势是 “具身智能”(Embodied AI),简单来说,具身智能是指人工智能软件与硬件结合起来,去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今年 5 月,英伟达 CEO 黄仁勋说,具身智能会是下一个 AI 浪潮,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就是机器人,尤其是能以同一形态产品,完成多种复杂任务的通用机器人。WAIC 现场,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主办方称有 20 多个,往年则是个位数。
当一种新技术热潮显现,往往有两种演进路径:一是新技术兑现了价值,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不再被关注,比如互联网、推荐算法。另一个是新技术短期内无法兑现价值,然后被新的热潮抢走资源与风头,比如之前的元宇宙,去年 WAIC 大会把元宇宙概念嵌进了主题名,“智联万物、元生无界”,一年过去,只剩下为数不多的 XR (扩展现实)企业将元宇宙作为宣传点,在当下风口过去、融资困难的背景下,企业们大多将有限的预算留给了维持公司经营。现在大模型成为新热点,但过去的一轮轮技术炒作后,局内和局外人都已冷静很多。那些真正想在这个新机会里做些事情的从业者,其实希望大众的热情和期待都更务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