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这本以“DevOps”为主题的小说。由于故事情节很接地气,引人入胜的剧情会让人很难放手,所以我在周末只用了两个长 sprint(迭代)就读完了。掩卷后迟迟没有写读后感的原因,主要是没想好在不剧透的情况下,如何向大家介绍这本书。下面先和大家聊聊在 DevOps 社区中耳闻目睹到的那些事。
谈到 DevOps 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得不纵观当下中国 IT 行业的全景,一边是国家积极倡导的信息化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一边是国产基础实施类开源软件创业公司的风生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5G 、IoT 、芯片和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也迎面而来。对于所有 IT 从业人员,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而言,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有史以来最利好的时代;同时整个 IT 行业正深陷于严重内卷的残酷现实,也在提醒着我们,这同时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独角兽项目》的精彩故事情节,使我不禁要停下来,稍微总结一下我在最近 4 年多的时间里,见闻到的这些鲜活案例和事实。以下所描述的内容,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还望各位看官指正和海涵。
国内 DevOps 水平最高的团队应该在这些一线互联网企业的优秀产品团队。请大家注意我的描述,软件研发的工程工艺水平在这些大厂的不同产品团队间也可以是良莠不一的。研发效能卓越者已经达到了 DORA 2019 状态报告中精英级别的能力组合,即业务需求每日持续发布给用户,软件代码变更分钟级上线投产,上线成功率(失败率)几乎不影响客户体验,以及能分钟级别恢复业务事故等。而它们为什么能这样又快、又好、又安全?由于他们所满足的是中国亿级人口日常的网购、社交和娱乐体验,这些业务能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每个风口浪尖上的产品也同时承受着巨大市场竞争压力和考验,业务危机使然。而危机感缺乏的非明星产品团队必然也不需要那么高深的 DevOps 的技艺。这些一线大厂强大的技术品牌输出事实上也几乎统治了现在所有的顶级技术大会。在最近刚刚结束的 QCon 北京峰会上,我竟然很难在讲师清单中找到非互联网行业公司的讲师。DeOps 做得好的企业必然是能做到无招胜有招。个别头部互联网企业正在向外输出他们自研的 DevOps 产品和服务平台。
让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国内传统行业的诸多“马”公司(相对于市值动辄上亿的独角兽企业),在金融服务、通讯和制造行业中,这几年 DevOps 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国家的各种信息安全、行业合规的要求颇高,我们以为他们或许应该是最不可能实施 DevOps 的企业。而在我最近参与的一次 DevOps 社区线下 Meetup 上,招行的案例分享确实令我折服。在我对其它社区大量的观察中,那些颇有造诣的企业不仅限于 DevOps 流水线和敏捷业务开发方面的卓越技艺,他们还在组织级别的规模化转型,内部精益教练推广,系统 SRE 建设,甚至混动工程等方面都各有千秋。从这些角度看,他们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越了他们所刷的某些评奖定级。我对所有传统企业在 DevOps 社区的输出尤其赞赏,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传播,可能对整个 IT 行业更加重要,毕竟实体经济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所在。希望他们能将各自的实践经验持续的输出到社区,一起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变迁。其实《独角兽项目》小说中的场景设定,可能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传统行业企业往往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具有数十年积累的大规模信息科技研发组织和基础设施。他们更多的出现在全球财富百强清单中是毫无悬念的,但是有时候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是对等的。如何破局企业组织部门间的制约和博弈,怎样意识到和消除沉重的技术债务,怎么能持续优化 IT 服务的价值交付链条?这些都是更加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自我颠覆和业务创新可能是他们的终极挑战和危机。希望大家能借鉴《独角兽项目》小说中的剧情,做到转危为安,实现企业的跃迁。
《独角兽项目》一书的情节中并没有配图,但是上面这幅图中的寓意相信各位看官们都能够秒懂。其实桥和火车是一体的,火车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业务。如果我们将这个场景作为 IT 行业软件开发和运维的隐喻,我们甚至都不好意思说“我们是高科技从业者”。还有很多企业的开发和运维团队尚处于“刀耕火种”或“手工作坊”的阶段,版本管理混乱,代码分支合并发布困难,重复繁琐的软件测试工作严重依赖人工,在物理隔离的多套环境中不得不纯手工配置和部署应用系统,监控告警的分类定级基本完全依赖经验,这些尚待 DevOps 解决的反模式不胜枚举。
最后,我觉得虽然《独角兽项目》中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它们确实是反映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众多反模式的一个子集而已。如果在你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觉得情节离奇而夸张,那么我要恭喜你,可能你要再等一下,才能到这个阶段,或者你已经超越了这些苦难了(我表示否定);如果你觉得稀松平常的话,那么我认为,你要么已经躺平接受了,要么就是掉进了更大的坑。反模式的后果包括:996/007的加班,职业透支,各种就发生在工位上的悲剧,这些是人类所不可接受的。反模式在《独角兽项目》中将那些斗志犹存,越战越勇,不甘心失败的人团建和聚集在了一起。希望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大家都可以参考小说中的相关情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有不可熄灭的追求理想的动力。
《独角兽项目》向我们展示了软件开发团队迎难而上,在抗击行业困苦的过程中,需要坚定追求的五大理想。它们就像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社会所追求的主旋律都各不相同,但是社会整体上是螺旋上升的一样。这五大理想依次是:
- 局部和简单性
- 专注、流动和快乐
- 改进日常工作
- 心理安全
- 以客户为中心
注:书中的译文是“五大理念”,在本文中我稍微升华了一下。本书的翻译质量上乘。
虽然本书是献给 Developer 的一本书,但是在 DevOps 的视角中,测试、运维和安全,以及各种角色都应该是 Developer,大家的工作成果都应该是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代码。在人机的交互模型中,切莫让人类变成重复执行任务的工具人(各种人肉某某某),人类应该做更高级的智力劳动。希望此书能给各行各业的开发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勇气。
本书的作者 Jene Kim 是 DevOps 领域中的大咖,本书是继《凤凰项目》(Phoenix Project)和《DevOps 实践指南》(DevOps Handbook)之后的一本书,也是他的巅峰之作。我是 DevOps Handbook 的译者之一,《凤凰项目》孕育了《DevOps 实践指南》一书,而《独角兽项目》的故事情节不但完美的延续了《凤凰项目》,而且它们用戏剧化的方式,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企业从开发到运维的全景,展示一个技术团队从技术债的谷底到背水一战、反败为胜的全过程。如果你对以上三本书都感兴趣的话,建议可以一次性购入,推荐的阅读顺序如下:
- 《凤凰项目》
- 《独角兽项目》
- 《DevOps 实践指南》
这套书可以是团队读书会的必读书目,也是你劝说领导支持你做 DevOps 的铺垫。相信读过以上三本书的领导,可以与 DevOps 团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在中国 DevOps 社区中(微信号 DevOpsMeetup),应该说我们汇聚了来自各个公司的,属于像是《独角兽项目》中所描述的反抗军的朋友们。社区中的很多朋友也曾经是孤独无助的 DevOps 践行者,通过一己之力很难推动团队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大家在 DevOps 社区的交流互动中能够收获到很多的顿悟时刻,得到大量成功经验的启迪和感召。DevOps 社区的 Meetup 活动正在各个城市定期地在举办,总有一场属于你的社区 Meetup 活动即将发生。
希望《独角兽项目》是你补习 DevOps 理念的最后一本书,你必须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DevOps 最后要落实并消失在每个开发者日常的工作中,这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旅程,应该是一局没有结局的游戏。多说无益,让我们在 DevOps 社区里见。
本文作者
刘征
Elastic 开发者布道师
中国 DevOps 社区组织者,DevOps Handbook 和 The Site Reliability Workbook 译者;精通 DevOps/SRE/ITIL 等管理体系。致力于推广 DevOps/SRE 的理念、技术和实践。
图书内容
作者:[美] 吉恩·金(Gene Kim)
译者:张乐 孙振鹏 许峰
本书是运维名著《凤凰项目: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的姊妹篇,从软件开发人员的角度继续讲述无极限零部件公司的故事。玛克辛是开发主管兼架构师,因公司工资系统事故而被“流放”去做凤凰项目的文档工作。在这样一家刚刚度过百年华诞的老牌公司里,在电子商务已然风生水起的当下,玛克辛能否拯救那个已令数百名开发人员深陷其中的项目?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五大理念”,并相信有了这五个理念,企业就能打破壁垒、力排万难,在数字化洪流中力挽狂澜。
图书特色
- DevOps 名著《凤凰项目》姊妹篇
- DevOps 传奇人物吉恩·金全新力作
- 亚马逊千人评分 4.6 分,“网络故障和恢复管理”热销榜第 1 名
- 中国敏捷教练联盟秘书长肖然作序推荐
- 徐毅、朱少民、李学、党受辉、何勉、李涛联合推荐
- DevOpsDays 中国峰会核心组织者倾力翻译
- 随书附赠独角兽书签和故事路线图
一部令你豁然开朗的IT励志小说,沉浸式体验从困兽到独角兽的自我蜕变!
标签:本书,社区,8.6,项目,DevOps,豆瓣,开发者,团队,独角兽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5767091/654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