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债违约风波刚刚惊险渡过,全球通胀局势暂不明朗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又该如何规避风险?加密资产是否值得纳入资产配置范围?比特币未来的走势会如何?
2008年,中本聪撰写了一份关于比特币的白皮书,当时正值美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因此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基于传统金融系统的竞争。
经济学里有个词,叫做“林迪效应”,即不能自然消亡的东西,存在得越久,生命力就越旺盛,用来形容比特币再合适不过了。就在美国硅谷银行、Slivergate银行等很多传统银行暴雷时,比特币却迎来一轮大涨。截至6月5日,比特币2023年的累计涨幅已达60.6%,再次证明了比特币的特殊性。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加密货币将会是一个更有价值的资产种类。不过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其他的加密货币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备选,想要发挥出真正的价值,还需要一段时间。
就在近期,美国证交会在一份针对币安与Coinbase的诉状中,将19个代币定义为有价证券,包括ATOM,BNB,BUSD等等。分析师表示,"这些加密货币的逻辑与技术股更为相似,而其是否具有配置价值,则是由TMT投资的传统基础分析方法来决定的。如果一个企业的项目做的好,有更多的用户,那么它的价值很可能会上升,这和比特币是不同的。从长远来看,比特币的价格是不断上涨的。”
“币圈一日,人间一年”,是用来调侃的是比特币暴涨暴跌的走势的一句话。疫情暴发、美元大放水之后,比特币价格创历史新高达到60000美元,之后美元加息,一度又下跌至16000美元附近。
根据CoinGecko数据,6月10日比特币市值跌破5000亿美元关口,整个加密货币市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24小时内跌幅一度达到4.7%。但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比起十年前,现在的涨跌幅要平稳得多,10年前20%涨跌幅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特币早期波动性大的原因在于,感兴趣的人少,市值很小,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市场操控。如今比特币是一个5000亿美金、日交易100亿至200亿美金的资产,市值越大,被操纵的可能性较小。当下市场的波动,已与美股走向、政府监管、宏观经济等息息相关,意味着比特币逐渐走向主流。
从本质上来讲,决定虚拟资产走势的是市场的供需关系,一方面是期望值,另一方面是供需,需求量一直在增加,这点毋庸置疑,因此供给端每次减半都会带来一波牛市。
根据中本聪设计的激励减半算法,比特币每四年就有一次周期。在明年比特币将会迎来第四次减半,具体时间跟区块高度相关。在市场反应上,减半前的半年至8个月供需关系开始变化,预计在明年年初,陆续有机构建仓,市场预期已经在那了。
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纯粹为了追求财富效应,比特币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项。相比之下,Web3.0领域里蕴藏着更多的机会。
现在Web3.0想用区块链技术或去中心化理念来赋能传统经济和实体经济,或者说去做下一代的移动互联网,这也是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的。真正的Web1.0或者Web2.0的主体构成成分是社交、媒体、游戏、办公,这是整个加密货币领域过去都没有完成的,因此这些领域能产生的价值可能更大。
加密货币问世至今,市值已突破万亿美元。从被称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到拍出天价的NFT,虚拟资产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围绕加密货币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随着数字货币市场与主流金融的联系日益密切,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正成为全球监管机构的重要关注领域。从全球来看,对于虚拟资产的监管框架呈现两个趋势:一个是收紧,另一个是沿用已有的传统金融框架作为监管的开始。
总结
仅从加密而言,由于独特的技术与金融属性,区块链并非是器物层面的竞争,而是制度方向的综合比拼,谁先成为政策的抉择之地,谁就具有先发优势。
在此背景下,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已然开始长袖善舞,欧盟的加入猝不及防的将压力进一步给到还未行动的大国。而目前仍处于权力争夺中心的美国,落后似乎已远远不止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