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Zookeeper的学习总结

Zookeeper的学习总结

时间:2023-06-04 22:31:59浏览次数:53  
标签:总结 机器 zk Zookeeper 学习 分布式 节点 客户端


源: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2IBzyq
评:
Zookeeper的核心概念:

ZNode

Znode就是核心结构,Zookeeper服务中是由大量的Znode构成。Znode一般是由客户端建立和修改,作为信息或标志的载体,甚至本身就是标志。

Znode可以设置为持久(PERSISTENT)或临时(EPHEMERAL),区别在于临时的节点若断开连接后就自动删除。建立节点时可选择是否使用序列号命名(SEQUENTIAL),若启用则会自动在节点名后加入唯一序列编号。

Session

作为客户端和Zookeeper服务之间交互的凭证。

Watch

当客户端对节点信息进行查询操作之后,可以选择是否设置一个Watch。其作用就是当本次查询的数据在服务器端发生变化之后,会对设置Watch的客户端发送通知。一次发送之后,就将删除该Watch,以后的变更或不再设置Watch则不会通知。

ACLs

节点的权限限制使用ACL,如增删改查操作。

Zookeeper的服务器安装:

1、 下载对应版本号的tar.gz文件

2、 使用 tar xzvf zookeeper-3.4.2.tar.gz -C ./ 解压

3、 设置,将conf/zoo.example.cfg复制到conf/zoo.cfg或者手动建立一个新的。

4、 启动Zookeeper服务:bin/zkServer.sh start

5、 启动客户端连接:bin/zkCli.sh -server 127.0.0.1:2181(此处在本机,且使用了默认端口,且在Java环境中)

6、 使用命令:ls、get、set等。

7、 关闭Zookeeper服务:bin/zkServer.sh stop

Zookeeper代码编写:

代码编写部分比较简单,因为暴露的接口很少,主要复杂在于项目如何使用节点以及节点信息。

启动Zookeeper服务之后,客户端代码进行节点的增删,Watch的设置,内容的改查等。

此处建议查看官方的《Programming with ZooKeeper - A basic tutorial》部分,当中举了两个例子来模拟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代码基本没有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若之间按照原版进行调试时,有可能在调用

Stat s = zk.exists(root, false );

这句代码时会出现一个异常,当中包括“KeeperErrorCode = ConnectionLoss for”。

这个问题引起的原因可以看一下代码

System.out.println( " Starting ZK: " ); 

 zk = new ZooKeeper(address, 3000 , this ); 

 mutex = new Integer( - 1 ); 

 System.out.println( " Finished starting ZK: " + zk);



最后一行有打印出Zookeeper目前的信息,若未修改的原代码,此处的State应当是CONECTING。连接中的时候去验证是否存在节点会报错。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等到Zookeeper客户端以及完全连接上服务器,State为CONECTED之后再进行其他操作。给出代码示例:

// 使用了倒数计数,只需要计数一次 

private CountDownLatch connectedSignal = new CountDownLatch( 1 ); 

SyncPrimitive(String address) { 

 if (zk == null ){ 

 try { 

 System.out.println( " Starting ZK: " ); 

 zk = new ZooKeeper(address, 3000 , this ); 

 mutex = new Integer( - 1 ); 

 connectedSignal.await(); // 等待连接完成 

 System.out.println( " Finished starting ZK: " + zk); 

 } catch (IO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 

 zk = null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 else mutex = new Integer(-1); 

} 

synchronized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 此处设立在Watch中会在状态变化后触发事件 

 if (event.getState() == KeeperState.SyncConnected) { 

 connectedSignal.countDown(); // 倒数-1 

 } 


 synchronized (mutex) { 

 // System.out.println("Process: " + event.getType()); 

 mutex.notify(); 

 } 

}


这样就可以正确运行代码了。

Zookeeper的应用场景及方式:

此处是为引用,原地址为( http://rdc.taobao.com/team/jm/archives/1232 )

ZooKeeper是一个高可用的分布式数据管理与系统协调框架。基于对Paxos算法的实现,使该框架保证了分布式环境中数据的强一致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使得zookeeper能够应用于很多场景。网上对zk的使用场景也有不少介绍,本文将结合作者身边的项目例子,系统的对zk的使用场景进行归类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zk并不是生来就为这些场景设计,都是后来众多开发者根据框架的特性,摸索出来的典型使用方法。因此,也非常欢迎你分享你在ZK使用上的奇技淫巧。

场景类别


典型场景描述(ZK特性,使用方法)


应用中的具体使用

数据发布与订阅


发布与订阅即所谓的配置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将数据发布到zk节点上,供订阅者动态获取数据,实现配置信息的集中式管理和动态更新。例如全局的配置信息,地址列表等就非常适合使用。


1. 索引信息和集群中机器节点状态存放在zk的一些指定节点,供各个客户端订阅使用。2. 系统日志(经过处理后的)存储,这些日志通常2-3天后被清除。

3. 应用中用到的一些配置信息集中管理,在应用启动的时候主动来获取一次,并且在节点上注册一个Watcher,以后每次配置有更新,实时通知到应用,获取最新配置信息。

4. 业务逻辑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全局变量,比如一些消息中间件的消息队列通常有个offset,这个offset存放在zk上,这样集群中每个发送者都能知道当前的发送进度。

5. 系统中有些信息需要动态获取,并且还会存在人工手动去修改这个信息。以前通常是暴露出接口,例如JMX接口,有了zk后,只要将这些信息存放到zk节点上即可。

Name Service


这个主要是作为分布式命名服务,通过调用zk的create node api,能够很容易创建一个全局唯一的path,这个path就可以作为一个名称。




分布通知/协调


ZooKeeper中特有watcher注册与异步通知机制,能够很好的实现分布式环境下不同系统之间的通知与协调,实现对数据变更的实时处理。使用方法通常是不同系统都对ZK上同一个znode进行注册,监听znode的变化(包括znode本身内容及子节点的),其中一个系统update了znode,那么另一个系统能够收到通知,并作出相应处理。


1. 另一种心跳检测机制:检测系统和被检测系统之间并不直接关联起来,而是通过zk上某个节点关联,大大减少系统耦合。2. 另一种系统调度模式:某系统有控制台和推送系统两部分组成,控制台的职责是控制推送系统进行相应的推送工作。管理人员在控制台作的一些操作,实际上是修改了ZK上某些节点的状态,而zk就把这些变化通知给他们注册Watcher的客户端,即推送系统,于是,作出相应的推送任务。

3. 另一种工作汇报模式:一些类似于任务分发系统,子任务启动后,到zk来注册一个临时节点,并且定时将自己的进度进行汇报(将进度写回这个临时节点),这样任务管理者就能够实时知道任务进度。

总之,使用zookeeper来进行分布式通知和协调能够大大降低系统之间的耦合。

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这个主要得益于ZooKeeper为我们保证了数据的强一致性,即用户只要完全相信每时每刻,zk集群中任意节点(一个zk server)上的相同znode的数据是一定是相同的。锁服务可以分为两类, 一个是保持独占,另一个是控制时序。

所谓保持独占,就是所有试图来获取这个锁的客户端,最终只有一个可以成功获得这把锁。通常的做法是把zk上的一个znode看作是一把锁,通过create znode的方式来实现。所有客户端都去创建 /distribute_lock 节点,最终成功创建的那个客户端也即拥有了这把锁。

控制时序,就是所有视图来获取这个锁的客户端,最终都是会被安排执行,只是有个全局时序了。做法和上面基本类似,只是这里 /distribute_lock 已经预先存在,客户端在它下面创建临时有序节点(这个可以通过节点的属性控制: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来指定)。Zk的父节点(/distribute_lock)维持一份sequence,保证子节点创建的时序性,从而也形成了每个客户端的全局时序。




集群管理


1. 集群机器 监控:这通常用于那种对集群中机器状态,机器在线率有较高要求的场景,能够快速对集群中机器变化作出响应。这样的场景中,往往有一个监控系统,实时检测集群机器是否存活。过去的做法通常是:监控系统通过某种手段(比如ping)定时检测每个机器,或者每个机器自己定时向监控系统汇报“我还活着”。 这种做法可行,但是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1. 集群中机器有变动的时候,牵连修改的东西比较多。2. 有一定的延时。

利用ZooKeeper有两个特性,就可以实时另一种集群机器存活性监控系统:a. 客户端在节点 x 上注册一个Watcher,那么如果 x 的子节点变化了,会通知该客户端。b. 创建EPHEMERAL类型的节点,一旦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会话结束或过期,那么该节点就会消失。

例如,监控系统在 /clusterServers 节点上注册一个Watcher,以后每动态加机器,那么就往 /clusterServers 下创建一个 EPHEMERAL类型的节点:/clusterServers/{hostname}. 这样,监控系统就能够实时知道机器的增减情况,至于后续处理就是监控系统的业务了。
2. Master选举则是zookeeper中最为经典的使用场景了。

在分布式环境中,相同的业务应用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有些业务逻辑(例如一些耗时的计算,网络I/O处理),往往只需要让整个集群中的某一台机器进行执行,其余机器可以共享这个结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性能,于是这个master选举便是这种场景下的碰到的主要问题。

利用ZooKeeper的强一致性,能够保证在分布式高并发情况下节点创建的全局唯一性,即:同时有多个客户端请求创建 /currentMaster 节点,最终一定只有一个客户端请求能够创建成功。

利用这个特性,就能很轻易的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集群选取了。

另外,这种场景演化一下,就是动态Master选举。这就要用到 EPHEMERAL_SEQUENTIAL类型节点的特性了。

上文中提到,所有客户端创建请求,最终只有一个能够创建成功。在这里稍微变化下,就是允许所有请求都能够创建成功,但是得有个创建顺序,于是所有的请求最终在ZK上创建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是这样: /currentMaster/{sessionId}-1 , /currentMaster/{sessionId}-2 , /currentMaster/{sessionId}-3 ….. 每次选取序列号最小的那个机器作为Master,如果这个机器挂了,由于他创建的节点会马上小时,那么之后最小的那个机器就是Master了。


1. 在搜索系统中,如果集群中每个机器都生成一份全量索引,不仅耗时,而且不能保证彼此之间索引数据一致。因此让集群中的Master来进行全量索引的生成,然后同步到集群中其它机器。2. 另外,Master选举的容灾措施是,可以随时进行手动指定master,就是说应用在zk在无法获取master信息时,可以通过比如http方式,向一个地方获取master。

分布式队列


队列方面,我目前感觉有两种, 一种是常规的先进先出队列,另一种是要等到队列成员聚齐之后的才统一按序执行 。对于第二种先进先出队列,和分布式锁服务中的控制时序场景基本原理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种队列其实是在FIFO队列的基础上作了一个增强。通常可以在 /queue 这个znode下预先建立一个/queue/num 节点,并且赋值为n(或者直接给/queue赋值n),表示队列大小,之后每次有队列成员加入后,就判断下是否已经到达队列大小,决定是否可以开始执行了。这种用法的典型场景是,分布式环境中,一个大任务Task A,需要在很多子任务完成(或条件就绪)情况下才能进行。这个时候,凡是其中一个子任务完成(就绪),那么就去 /taskList 下建立自己的临时时序节点(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当 /taskList 发现自己下面的子节点满足指定个数,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按序进行处理了。

标签:总结,机器,zk,Zookeeper,学习,分布式,节点,客户端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6080829/6412726

相关文章

  • 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1.每个成员在beta阶段的实践和alpha阶段有何改进?梁宏凯:beta阶段较alpha阶段对结构和算法的理解更为深刻,效率更加高效,也在团队项目过程中起到闹钟提醒的作用,催促着整个项目的进行.王洪兵:对前端的设计是更加好看了,也根据要求添加了所需要的界面主题和功能,对前......
  • JWT入门学习
    jwt概述JSONWebtoken简称JWT,是用于对应程序上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标记,也就是说,使用JWT的应用程序不再需要保存与其有关的用户cookie或者session数据。此特性便于可伸缩性,同时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jwt内部结构jwt就是一个字符串,经过加密处理与校验处理的字符串,形式为:A.B.CA......
  • Vue3 模板语法学习
    <template> {{message}} {{number+1}} {{ok?'yes':'no'}}</template><script> exportdefault{   data(){      return{         message:'aaa',         number:10,         ok:false      }   } }&l......
  • 第十五周学习总结
    这一周是我们软件工程这门课理论课的最后一周,第十六周进行了Java的最后一次的个人成绩考核,老师在课上部署了我们记下来的软件测试阶段的任务,下面是我这一周的学习总结。学科学习方面:完成了python的大作业,运用python进行简单的图形化的界面设计,以及python对数据库的连接;运用matlab......
  • 【安全学习之路】Day18
    ......
  • Android学习
    2023-06-04;1.MainActivity.kt;packagecom.example.greetingcardimportandroid.os.Bundleimportandroidx.activity.ComponentActivityimportandroidx.activity.compose.setContentimportandroidx.compose.foundation.layout.fillMaxSizeimportandroidx.compose......
  • linux 性能自我学习 ———— 关于内存 [七]
    前言内存的基本知识,将在操作系统篇中详细介绍,这里只说明如何排查问题。正文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在malloc是c标准库中的内存分配函数,对应到系统调用上,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brk()和mmap()对于小块内存,小于128k使用brk来分配,也就是通过移动堆栈的位置来分配内存。这些内存释放......
  • SSM学习第四天
    SSM学习第四天今日内容理解SpringMVC相关概念完成SpringMVC的入门案例学会使用PostMan工具发送请求和数据掌握SpringMVC如何接收请求、数据和响应结果掌握RESTful风格及其使用完成基于RESTful的案例编写SpringMVC是隶属于Spring框架的一部分,主要是用来进行Web开发,是对......
  • SSM学习第五天
    SSM学习第五天今日内容完成SSM的整合开发能够理解并实现统一结果封装与统一异常处理能够完成前后台功能整合开发掌握拦截器的编写1,SSM整合前面我们已经把Mybatis、Spring和SpringMVC三个框架进行了学习,今天主要的内容就是把这三个框架整合在一起完成我们的业务功能开发......
  • 第十六周学习总结
    本周是这学期的第16周,课程也都已经结束,许多课程也迎来了结课和考试,我也完成了所有的报告、以及作业,开始了考试的复习。复盘了一下我这一周的学习内容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安排1.学科知识方面,复习了数据库以及工程数学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了数据库的期末考试,结果未知。2.技能方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