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评价环节优点
1、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体现小组内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2、通过评价,小组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被指出来,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理论和操作技能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3、相对来说,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容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整个小组接受评价也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得益彰。
4、增强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真切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案例分析
- 案例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多媒体作品的组成元素
- 掌握多媒体作品的交互操作
- 了解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趣味性互动,多角度分析多媒体作品
- 通过对老师制作的半成品进行简单美化,培养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选择赏析优秀的多媒体作品,激发认识多媒体作品的兴趣
- 简单地美化半成品,产生成就感,从而产生动手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
(2)教学重点:赏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应用多媒体制作工具
- 案例二
(1)李老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种教学方法。
李老师之所以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原因如下:
- 关注基础水平。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分层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
- 依据认知特点不同。
(2)李老师设计的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跳跃性太强,不太适合学生的学习。改进的任务如下:
任务一,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
任务二,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任务三,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
- 案例三
(1)周老师这种不断“刺激”的话语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通过比赛给老师发邮件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拉进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融洽了课堂气氛。
周老师的课后小结,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这样既能让学生收获知识,又让他们体验道收获的成就感和快乐,自尊心上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在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与人交往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热爱。
(2)在1班说讲授法,周老师通过口述来指导学生操作;在2班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1班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机械地操作,学生地自主学习受到限制。相较之下,2班地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一连串的2问题创设跟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成功导入新课;而后又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己申请邮箱并且写出想和老师说的话,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通过i寻求帮助的方式也予以解决,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 案例四
(1)学生的作业属于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育、教学活动项目告一段落或实施结束后,为了确定工作成效而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评价对象的整体效益做出价值判断或甄别优劣、评定等级。
(2)作用:
- 强化激励功能。对于教师来说,适时的、客观的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工作中需要努力地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学习成绩测验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 目标导向作用。教师事先将评价地标准交给学生,是他们知道教师或其他学生将如何评价他们完成地学习任务,将有助于学生调节自身努力地方向,从而达到教师预期地教学目标。
要求栏目中,优秀、良好、中等标准的描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达成要实现的结果,也叫结果性目标,这是三维目标的基础。这个目标是显性的、可测量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是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等;技能指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工具使用能力、信息表达能力等。
标签:多媒体,信息技术,老师,样例,学生,学习,任务,出题,评价 From: https://www.cnblogs.com/2-3-7/p/1745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