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
引入
Q:如何优雅地控制子协程(goroutine)退出?
- 利用waitgroup+全局变量notify退出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 引入:为什么需要context?
var wg sync.WaitGroup
var notify bool // 默认值为false
func f() {
defer wg.Done()
for {
fmt.Println("Hello,world!")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0)
if notify { // 置为true后退出循环,然后才会执行wg.Done()
break
}
}
}
func main() {
wg.Add(1)
go f()
time.Sleep(time.Second)
notify = true
wg.Wait()
fmt.Println("退出了")
}
- 用channel的方式通知goroutine退出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 为什么需要context?
var channel = make(chan bool)
func f() {
for {
fmt.Println("Hello,world!")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0)
select {
case <-channel: // 接收到值就会退出
// break 只会退出select
return
default:
}
}
}
func main() {
go f()
time.Sleep(time.Second)
channel <- true
fmt.Println("退出了")
}
这两个方法的缺点在哪里?
使用全局变量和channel,在独立开发的条件下是可以的。但是,一旦到了团队协同开发,需要统一所有开发者的编码习惯。需要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
- 利用Context优雅地通知子协程退出,所有go程序员都这么写: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
func f(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fmt.Println("Hello,world!")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0)
select {
case <-ctx.Done(): // 这个Done()返回的是一个只读的channel,接收到那么就可以执行退出循环
return
default:
}
}
}
func main() {
// WithCancel可以创建并返回一个取消函数,返回一个派生的ctx,只要执行这个取消函数,所有传入这个ctx的协程都会退出
// context.Background()是一个空ctx,用来作为所有context的根节点,这个ctx会一级一级传递下去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 返回一个可以取消子协程的ctx和一个用来取消的函数
go f(ctx) // 将这个ctx传递进去
time.Sleep(time.Second)
// context如何通知子协程退出?
cancel() // 执行这个函数,就是往ctx.Done()这个通道里写入一个空的结构体,ctx.Done()接收成功后退出
}
当子goroutine又开启另外一个goroutine时,只需要将ctx传入就可以同时一起退出: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
// ctx一层一层往下传,传到的子协程可以在cancel()后,一起结束
func f2(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fmt.Println("这是f2...")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0)
select {
case <-ctx.Done(): // 这个Done()返回的是一个只读的channel,接收到那么就可以执行退出循环
return
default:
}
}
}
func f(ctx context.Context) {
go f2(ctx)
for {
fmt.Println("Hello,world!")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0)
select {
case <-ctx.Done(): // 这个Done()返回的是一个只读的channel,接收到那么就可以执行退出循环
return
default:
}
}
}
func main() {
// WithCancel可以创建并返回一个取消函数,返回一个派生的ctx,只要执行这个取消函数,所有传入这个ctx的协程都会退出
// context.Background()是一个空ctx,用来作为所有context的根节点,这个ctx会一级一级传递下去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 返回一个可以取消子协程的ctx和一个用来取消的函数
go f(ctx) // 将这个ctx传递进去
time.Sleep(time.Second)
// context如何通知子协程退出?
cancel() // 执行这个函数,就是往ctx.Done()这个通道里写入一个空的结构体,ctx.Done()接收成功后退出
}
Go标准库Context
在 Go http 包的Server中,每一个请求在都有一个对应的 goroutine 去处理。请求处理函数通常会启动额外的 goroutine 用来访问后端服务,比如数据库和RPC服务。用来处理一个请求的 goroutine 通常需要访问一些与请求特定的数据,比如终端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验证相关的token、请求的截止时间。 当一个请求被取消或超时时,所有用来处理该请求的 goroutine 都应该迅速退出,然后系统才能释放这些 goroutine 占用的资源。控制子协程退出或者设置一个明确的超时时间,这就是context完成的事,当然这不是context的全部功能。
Context在go中的用途?
- 可以进行上下文信息传递。比如:处理HTTP请求/在请求处理链路上传递信息。
- 控制goroutine的生命周期
- 控制超时的方法调用
- 可以取消方法调用
context初衷是2、3、4,网络编程会用context传递信息
context是什么?
context的翻译就是"上下文"的意思,准确说它是goroutine的上下文。context会包含goroutine的运行状态、环境、现场等信息。context专门用来在goroutine之间传递上下文信息,包括:取消信号、超时时间、截止时间、Key-Value等。
context 会在函数传递间传递。context.Background()
是一个空的context,通常用在main函数中,作为所有context的根节点。
对服务器传入的请求应该创建上下文,而对服务器的传出调用应该接受上下文。它们之间的函数调用链必须传递上下文,或者可以使用WithCancel
、WithDeadline
(设置一个绝对的具体时间,超时就取消退出)、WithTimeout
(设置一个相对的时间,比如过了几秒钟,就取消退出)或WithValue
(专门传递key-value值的,专门来处理请求)创建的派生上下文。当一个上下文被取消时,它派生的所有上下文也被取消。
本质上:WithCancel和WithDeadline,本质是同一个东西,都会创建一个超时会被取消的ctx(timerCtx结构体的对象)
Context接口
context.Context
是一个接口,该接口定义了四个需要实现的方法。具体签名如下: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Done() <-chan struct{}
Err() error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其中:
Deadline
方法需要返回当前Context
被取消的时间,也就是完成工作的截止时间(deadline);Done
方法需要返回一个Channel
,这个Channel会在当前工作完成或者上下文被取消之后关闭,多次调用Done
方法会返回同一个Channel;Err
方法会返回当前Context
结束的原因,它只会在Done
返回的Channel被关闭时才会返回非空的值;- 如果当前
Context
被取消就会返回Canceled
错误; - 如果当前
Context
超时就会返回DeadlineExceeded
错误;
- 如果当前
Value
方法会从Context
中返回键对应的值,对于同一个上下文来说,多次调用Value
并传入相同的Key
会返回相同的结果,该方法仅用于传递跨API和进程间跟请求域的数据;
Context整体概览
这张表展示了 context 的所有函数、接口、结构体,可以纵览全局,可以在读完文章后,再回头细看。
类型 | 名称 | 作用 |
---|---|---|
Context | 接口 | 定义了 Context 接口的四个方法 |
emptyCtx | 结构体 | 实现了 Context 接口,它其实是个空的 context |
CancelFunc | 函数 | 取消函数 |
canceler | 接口 | context 取消接口,定义了两个方法 |
cancelCtx | 结构体 | 可以被取消,生成可以被取消的ctx对象 |
timerCtx | 结构体 | 超时会被取消,生成超时会被取消的ctx对象 |
valueCtx | 结构体 | 可以存储 k-v 对 |
Background | 函数 | 返回一个空的 context,常作为根 context |
TODO | 函数 | 返回一个空的 context,常用于重构时期,没有合适的 context 可用 |
WithCancel | 函数 | 基于父 context,生成一个可以取消的 context |
newCancelCtx | 函数 | 创建一个可取消的 context |
propagateCancel | 函数 | 向下传递 context 节点间的取消关系 |
parentCancelCtx | 函数 | 找到第一个可取消的父节点 |
removeChild | 函数 | 去掉父节点的孩子节点 |
init | 函数 | 包初始化 |
WithDeadline | 函数 | 创建一个有 deadline 的 context |
WithTimeout | 函数 | 创建一个有 timeout 的 context |
WithValue | 函数 | 创建一个存储 k-v 对的 context |
Background()和TODO()
Go内置两个函数:Background()
和TODO()
,这两个函数分别返回一个实现了Context
接口的background
和todo
。我们的代码最开始都是以这两个内置的上下文对象作为最顶层的partent context
,衍生出更多的子上下文对象。
Background()
主要用于main函数、初始化以及测试代码中,作为Context这个树结构的最顶层的Context,也就是根Context。TODO()
,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使用场景,如果我们不知道该使用什么Context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
background
和todo
本质上都是emptyCtx
结构体类型,是一个不可取消,没有设置截止时间,没有携带任何值的Context。
With系列函数
context包中定义了四个With系列函数。
WithCancel
WithCancel
的函数签名如下: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返回一个取消用的ctx和一个取消函数。取消此ctx将释放与其关联的资源。
这个代码实例可以看一开始写的例子。下面再加一个例子:
func gen(ctx context.Context) <-chan int { // 这个函数返回的是一个只读的channel
dst := make(chan int)
n := 1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return // return结束该goroutine,防止泄露
case dst <- n:
n++
}
}
}()
return dst
}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defer cancel() // 当我们取完需要的整数后调用cancel
for n := range gen(ctx) { // 这里遍历gen这个函数,本质是在遍历一个channel,n就是channel中的值
fmt.Println(n)
if n == 5 {
break
}
}
}
上面的示例代码中,gen
函数在单独的goroutine中生成整数并将它们发送到返回的通道。 gen的调用者在使用生成的整数之后需要取消上下文,以免gen
启动的内部goroutine发生泄漏。
WithDeadline
WithDeadline
的函数签名如下: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返回父上下文的副本,并将deadline调整为不迟于d。如果父上下文的deadline已经早于d,则WithDeadline(parent, d)在语义上等同于父上下文。当截止日过期时,当调用返回的cancel函数时,或者当父上下文的Done通道关闭时,返回上下文的Done通道将被关闭,以最先发生的情况为准。
func main(){
d := time.Now().Add(50 * time.Millisecond)
ctx,cancel := context.WithDeadline(context.Background(),d)
// 尽管ctx会过期,但在任何情况下调用它的cancel函数都是很好的实践。
// 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使上下文及其父类存活的时间超过必要的时间。
defer cancel()
select {
case <- time.After(1 * time.Second):
fmt.Println("overslept")
case <- ctx.Done():
fmt.Println(ctx.Err())
}
}
在上述代码中,定义了一个50秒后过期的deadline,然后我们调用context.WithDeadline(context.Background(),d)
得到一个上下文(ctx)和一个取消函数(cancel),然后使用一个select让主程序陷入等待:等待1秒后打印overslept
退出 或者 在等待ctx过期后退出。
上述代码在运行代码后的50毫秒后就会过期,所以ctx.Done()
会首先接收到值,并且打印ctx.Err()
WithTimeout
WithTimeout
的函数签名如下: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取消此上下文后将释放与其相关的资源,因此代码应该在此上下文中运行的操作完成后立即调用cancel,通常用于数据库或者网络的超时控制。示例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sync"
"time"
)
// context.WithTimeout
var wg sync.WaitGroup
func worker(ctx context.Context){
LOOP:
for{
fmt.Println("db connecting...")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 // 假设正常连接数据库耗时10毫秒
select {
case <- ctx.Done():
break LOOP
default:
}
}
fmt.Println("work done!")
wg.Done()
}
func main(){
// 50毫秒后过期
ctx,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time.Millisecond * 50)
wg.Add(1)
go worker(ctx)
time.Sleep(time.Second * 5)
cancel() // 通知子协程结束
wg.Wait()
fmt.Println("over")
}
即使在main中设置了睡眠5秒钟,在这之后调用了cancel()
,但是协程依然会在50毫秒内结束。而主协程会等待5秒后才会打印"over",然后主协程结束。
WithValue
WithValue
函数能够将请求作用域的数据与Context对象建立联系。关系如下: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需要传入键(key)与值(val)
在API与进程之间传递请求的数据,context成为这个数据的载体,请求API到进程(运行的程序)接收到API请求发送的值,进程还可以把ctx作为参数传入别的函数中,这个函数就接收到了传递进来的值。
所提供的键必须是可比较的,并且不应该是string
类型或任何其他内置类型,以避免使用上下文在包之间发生冲突。WithValue
的用户应该为键定义自己的类型。为了避免在分配给interface{}时进行分配,上下文键通常具有具体类型struct{}
。或者,导出的上下文关键变量的静态类型应该是指针或接口。
withvalue源码
// context.go 核心源码部分
// 此函数接收 context 并返回派生 context,其中值 val 与 key 关联,并通过 context 树与 context 一起传递。
// 这意味着一旦获得带有值的 context,从中派生的任何 context 都会获得此值。不建议使用 context 值传递关键参数,
// 而是函数应接收签名中的那些值,使其显式化。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
if key == nil {
panic("nil key")
}
if !reflectlite.TypeOf(key).Comparable() {
panic("key is not comparable")
}
return &valueCtx{parent, key, val}
}
type valueCtx struct {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
func (c *valueCtx)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if c.key == key {
return c.val
}
return c.Context.Value(key)
}
案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sync"
"time"
)
// context.WithValue
type TraceCode string
var wg sync.WaitGroup
func worker(ctx context.Context) {
key := TraceCode("TRACE_CODE")
traceCode, ok := ctx.Value(key).(string) // 通过键获取值
if !ok {
fmt.Println("invalid trace code")
}
LOOP:
for {
fmt.Printf("worker, trace code:%s\n", traceCode)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10) // 假设正常连接数据库耗时10毫秒
select {
case <-ctx.Done(): // 50毫秒后自动调用
break LOOP
default:
}
}
fmt.Println("worker done!")
wg.Done()
}
func main() {
// 设置一个50毫秒的超时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Millisecond*50)
// 在系统的入口中设置trace code传递给后续启动的goroutine实现日志数据聚合
ctx = context.WithValue(ctx, TraceCode("TRACE_CODE"), "12512312234")
wg.Add(1)
go worker(ctx)
time.Sleep(time.Second * 5)
cancel() // 通知子goroutine结束
wg.Wait()
fmt.Println("over")
}
标签:context,ctx,golang,Context,time,上下文,函数 From: https://www.cnblogs.com/DTCLOUD/p/17433862.html作者:朱嘉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