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表《梦断代码》的第一篇读后感。这几天读了《梦断代码》的前四章,有很多不懂的也是必然的,读了很多遍还有好多地方不是很懂。发一下读的内容。
作者迷恋于一个叫做Sumer的游戏,其可以让玩家打补丁,任何人都能窥探其内部运行机制。花点时间学习简单的Basic语言,改游戏就和玩游戏一样简单:将纸带上的指令装在到计算机,然后开始往程序里加代码。如果代码写得顺利,会全然忘记时间,如果不顺利那便会陷入困境,四顾茫然/举步维艰。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时钟都被抛诸脑后。在使用任何一门新编程语言时,程序员总是将“Hello World”作为第一行代码来召唤计算机。它鼓励新手,唤起每个程序员心中乐观的一面。这是关于第0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死定了。在特定的时间里完不成任务可能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建造任何项目之前,现有蓝图。坚决不放过任何问题。发现问题,一步一步的慢慢解决。开源倡导者们喜欢强调free之间的区别:并非所有开源软件产品都免费,但所有的开源软件都可被自由查看、摘选和复用。媒体普遍将开源描写为微软的挑战者,但挑战是非直接的,商业软件为赚取利润而生产。要与微软抗衡,唯有改编游戏目的。开源不仅给出了一种生产和分发软件的替代性经济基础方案,还能彻底改变软件开发的具体过程。
第二章:Agenda之魂。莲花公司于1988年发布了Agenda软件,这是个简单的列表管理软件,但有几个突出特征让他跻身于软件传奇之列。可以用它来管理日常生活也可以用它来组织学术研究、音乐收藏或是工作项目,需要管理大量细节信息的地方都用得上。Agenda突破了计算机的严格逻辑与人类的语焉不详之间的阻碍。刚开始接受Linux及类似系统时,反对开源的呼声不绝于耳。批评者认为,代码不属于某家公司,就不会得到技术支持。如果程序员太过在意过往那些软件灾难留下的教训,就一行代码也写不下去。每次失败都如此相似,简直令人遍体生寒。
第三章:原型与Python。把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融入到软件代码中,就很容易被各种新奇诱惑人的可能性所迷惑,看不到自己放弃了什么。设计良好的程序在提供大多数新特性的同时,并不试图对抗进化过程留给我们的物理世界倾向。Python和其他解释型语言一样,为许多软件开发者所轻视,他们把解释型语言看作“脚本语言”只用来临时拼造短程序脚本,编点快速工具代码,不适用于较为严肃的项目。但这种假设很快被人挑战。完成同样的任务,Python代码以要比c或c++代码少上3、5甚至100倍。不仅代表程序员可以少敲与多次键盘,还意味着当程序员回头添加新特征或修正缺陷时,更容易理解某段代码的功用。在另几个主要方面,Python比其他一些前辈脚本语言更符合业界标准的编程语言。Python开源而且跨平台,同一个Python程序可以在Windows、Macintosh和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
我之前总是老师给一个题目,有点思路就开始上手敲代码。总是敲了一点就察觉思路是有问题的,可是这样停了重新来过就感觉太可惜了,不重新来还进行不下去。这是我犯得很多的一个问题。《梦断代码》教给我在上手,或开始之前,脑子里一定要有个进行的蓝图。不是特别清楚就记下来,一定得时时刻刻保持自己对设计很清楚,不能有一点模糊。我吸取教训下次着手敲得时候一定要先在本上写下大概的思路。
标签:读后感,Python,代码,程序员,开源,软件 From: https://www.cnblogs.com/psh888/p/1732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