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浪潮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数字化改造军备竞赛,早早进入白热化阶段。然而,这却是一场非对称竞争。
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行业的深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任务。这标志着数字化转型已经从银行最初因势因需而变的自发行为,上升为监管强力支持、行业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
回顾来看,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近年以来逐步加码自研,研发投入动辄数十亿,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数字化带来的组织机构变革,逐步打破网点限制,下沉渗透。
多数地方城商行受限于资产规模较小、客户体量不足、科技能力薄弱等因素,其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消费者只会选择给自己带来便利的产品,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城商行和大型银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面对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带来的压力,也在倒逼城商行加速补齐数字化短板,提前为未来竞争秣马厉兵。但银行业数字化改造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对资源、资金、人才等均不占优势的中小银行来说,转型更是举步维艰。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城商行应该善借外力,在兼顾发展与安全的同时,引入优势工具,提升科技系统支撑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抓住数字化三大核心:业务经营、办公协作、组织管理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城商行而言,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为了“活得更好”,更是为了“活下去”。
数字化转型并非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场银行内自上而下的变革,在转型过程中,将可能涉及到战略规划、组织管理、业务经营、底层技术等多个系统的协同共进,其效果不仅仅在于对业务场景的拓展,更重要的在于对存量业务的重构。
在西北某省会银行的转型实践中,数字化正是打破传统业务模式中银行内部、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孤岛”的重要力量。
最新财报披露,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这家西北银行已推动全行业务线上化,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小程序+智能网点”为支撑,全渠道覆盖式服务初具雏形。同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该行也在逐步改善自身的对客服务模式,开始进行私域流量运营尝试。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我们的客户在哪,我们的服务手段就应该在哪里。目前,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现在的客户都在微信里,因此我们做私域运营的时候正依托这一点,思考如何把我们的营销嵌入微信,服务好我们客户。”该行总行科技部总经理强调。
数字化转型也不止局限在对客服务上,通过在线文档的形式,他们给全体一线员工建立了手机上的“知识库”,“有些需要让全行一线员工了解的信息,比如个人手机银行、企业手机银行、数字人民币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的详细说明、宣传物料、负责同事的信息等,我们会把这些信息文档整合起来放在云盘,一线员工可以随时打开查看、找到相应负责人,这在各个场景下都有应用价值。”
构筑数字化转型“安全堡垒”
显而易见,在宏观环境、监管强化、竞争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诸多城商行已将数字化转型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并且有一大批城商行已经在探索中初有成效。不过,总体而言城商行的数字化改造仍处在初级阶段。
数字化转型为银行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数字化转型基础工作错综复杂、数据基础能力薄弱,不断被市场各方广泛提及,但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安放数字化转型后,收集到的诸多内外部重要数据。
毫无疑问,银行业的数据安全是金融安全的核心,也是金融监管的核心。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在出席“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时明确表示,监管部门正密切关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风险,尤其是数据安全等风险。
回到银行本身,其追求的是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更是安全的数字化转型。而安全性,直接决定着银行对外部数字化供应商的态度。
结语:
随着存贷款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城商行在负债成本较高、定价能力不足、面临留客难、获客难等困境之下,未来可能会加速分化,探索全新的增长突破口以及合适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各家银行时下最为紧迫的课题。
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逐步走出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对于城商行而言,不能不考虑用户体验与前端业务的结合程度,盲目开发数字化工具,也不能在转型过程中,为转型而漠视成本,搭建众多平台系统却毫无产出。
因而,选择一条安全、高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对城商行而言至关重要。
--------END--------
标签:数字化,城商行,银行,转型,两难,安全,银行业,效率 From: https://www.cnblogs.com/dashujufenxi/p/1671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