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操作系统-存储】存储的分配和管理方式

【操作系统-存储】存储的分配和管理方式

时间:2022-09-20 15:57:55浏览次数:70  
标签:... 存储 操作系统 框号 分区 偏移量 地址 页表 分配

目录

1 连续分配方式

  • 内部碎片:分配给某进程的内存区域中,但有些部分没有用上
  • 外部碎片:指内存中的某些空闲分区由于太小而难以利用,可以通过紧凑(拼凑,Compaction)技术来解决外部碎片

1.1 单一连续分配

如早期的 PC 操作系统 MS-DOS,内存中只能有一道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独占整个用户区空间。优缺点:

  • 优点:实现简单;无外部碎片;可以采用覆盖技术扩充内存;不一定需要采取内存保护
  • 缺点: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中;有内部碎片;存储器利用率极低

1.2 固定分区分配

将整个用户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在每个分区中只装入一道作业。两种分配方案:

  • 分区大小相等:缺乏灵活性,但是很适合用于用一台计算机控制多个相同对象的场合
  • 分区大小不等:增加了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大小的进程需求。根据常在系统中运行的作业大小情况进行划分(比如:划分多个小分区、适量中等分区、少量大分区)

操作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分区说明表,来实现各个分区的分配与回收。每个表项对应一个分区,通常按分区大小排列。每个表项包括对应分区的大小、起始地址、状态(是否已分配)。

优缺点:

  • 优点:实现简单,无外部碎片
  • 缺点:a. 当用户程序太大时,可能所有的分区都不能满足需求,此时不得不采用覆盖技术来解决,但这又会降低性能;b. 会产生内部碎片,内存利用率低

1.3 动态分区分配

动态分区分配又称为可变分区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不会预先划分内存分区,而是在进程装入内存时,根据进程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合进程的需要。因此系统分区的大小和数目是可变的。动态分区分配没有内部碎片,但是有外部碎片。

操作系统可使用两种方案记录空闲分区的情况:

  • 空闲分区表:每个空闲分区对应一个表项。表项中包含分区号、分区大小、分区起始地址等信息
  • 空闲分区链:每个分区的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分别设置前向指针和后向指针。起始部分处还可记录分区大小等信息

1.3.0 空闲分区的回收

空闲分区的回收分为四种情况:

  • 回收区的后面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回收后,两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空闲分区表需修改对应的表项
  • 回收区的前面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回收后,两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空闲分区表需修改对应的表项
  • 回收区的前、后各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回收后,三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空闲分区表需修改对应的表项
  • 回收区的前、后都没有相邻的空闲分区:回收后,空闲分区多一个,空闲分区表需新增一个表项

把一个新作业装入内存时,须按照一定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不过这些算法的性能都非常差。

1.3.1 首次适应算法

首次:找到第一个能放得下的空闲分区

  • 查找空闲分区的思路:每次都从低地址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大小的空闲分区
  • 实现方法: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 优点:算法开销小,综合四种算法来看,邻近适应算法性能最好

1.3.2 邻近适应算法

邻近:继续查找

  • 查找空闲分区的思路:每次都从上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检索
  • 实现方法: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可排成一个循环链表)。每次分配内存时从上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 优点:算法开销小,不用每次都从低地址的小分区开始检索
  • 缺点:会使高地址的大分区也被用完

1.3.3 最佳适应算法

最佳:找到刚好放得下的空闲分区

  • 查找空闲分区的思路:优先使用更小的空闲区
  • 实现方法: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 优点:会有更多的大分区被保留下来,更能满足大进程需求
  • 缺点:每次都选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会留下越来越多的、很小的、难以利用的内存块。因此这种方法会产生很多的外部碎片;需要排序,算法开销大

1.3.4 最坏(最大)适应算法

最坏:找到最大的空闲分区

  • 查找空闲分区的思路:在每次分配时优先使用最大的连续空闲区,这样分配后剩余的空闲区就不会太小,更方便使用
  • 实现方法: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减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 优点:可以减少难以利用的小碎片
  • 缺点:每次都选最大的分区进行分配,虽然可以让分配后留下的空闲区更大,更可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较大的连续空闲区被迅速用完。如果之后有“大进程”到达,就没有内存分区可用了;需要排序,算法开销大

2 分页存储管理

2.1 一级基本分页存储管理

假设逻辑地址空间为 32 位(4GB),一页为 4KB,物理地址空间为 28 位(256MB),则:

2.1.1 物理地址空间

将内存空间分为一个个大小相等的分区(每个分区 4KB),每个分区就是一个“页框”。每个页框有一个编号,即“页框号”。页框号从 0 开始。

物理地址空间中页框和页框号的概念:

  • 页框 = 页帧 = 内存块 = 物理块 = 物理页面
  • 页框号 = 页帧号 = 内存块号 = 物理块号 = 物理页号

物理地址空间的分区如下(228/212 = 216 个页框):

页框号 页框大小
页框号 0 4KB
页框号 1 4KB
页框号 2 4KB
页框号 3 4KB
... ...
页框号 216-1 4KB

2.1.2 逻辑地址空间

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也分为与页框大小相等的一个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页”或“页面” 。每个页面也有一个编号,即“页号”,页号也是从 0 开始。进程的页面与内存的页框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何理解“一一对应”这个字眼?一个页面可以对应(更准确来讲是“映射”)一个页框,但不可以对应多个页框;但一个页框可以对应多个页面(这里可引申出虚拟映射文件技术)。比如,页号 0 的页面可以对应页框号 6 的页框,页号 1 的页面可以对应页框号 5 的页框,页号 2 的页面可以对应页框号 4 的页框等等;框号 4 的页框可以同时对应页号 2 的页面和页号 8 的页面。

逻辑地址空间中页和页号的概念:

  • 页 = 页面
  • 页号 = 虚页号
  • 虚拟内存的实际硬件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是由页表来描述页面和页框之间的映射关系

逻辑地址空间的分区如下(232/212 = 220 个页):

页面 页面大小
页号 0 4KB
页号 1 4KB
页号 2 4KB
页号 3 4KB
... ...
页号 220-1 4KB

2.1.3 地址结构

逻辑地址结构

  • 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位数的多少指示每个页的大小;本身可指示页内偏移量
  • 逻辑页号:位数的多少指示整个地址空间被划分为多少页
逻辑页号 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
20b 12b

物理地址结构

  • 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位数的多少指示每个页的大小;本身可指示页内偏移量
  • 物理页号:位数的多少指示整个地址空间被划分为多少页
物理页号 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
16b 12b

一般公式:

2.1.4 页表和页表项

  • 一个进程对应一张页表
  • 进程的每个页面对应一个页表项
  • 每个页表项由“页号”和“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组成,注意虚页号不属于页表结构,所以加括号
  • 页表记录进程页面实际存放的内存块之间的映射关系
  • 每个页表项的长度是相同的

页表寄存器(PTR) 的结构:

页表起始地址 页表长度
记录页表存放的首地址(物理地址) 记录一个页表能放下多少个页表项(这里存储十进制 220

一个页表项的结构(因为物理地址空间有 216 个页,所以页表项的物理页号占 16 位):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实际不需要记录页号 该页实际对应的物理页号(页框号),占 16b

页表的结构(因为逻辑地址空间有 220 个页,所以页表有 220 个页表项)(举个例子:页号 0 的页面映射页框号 6 的页框,页号 1 的页面映射页框号 5 的页框,页号 2 的页面映射页框号 3 的页框,页号 3 的页面映射页框号 3 的页框,则如下表所示):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0) 16b(存储页框号 6,对应二进制 0000,0000,0000,0110)
(1) 16b(存储页框号 5,对应二进制 0000,0000,0000,0101)
(2) 16b(存储页框号 3,对应二进制 0000,0000,0000,0011)
(3) 16b(存储页框号 3,对应二进制 0000,0000,0000,0011)
... ...
(220-1) 16b(存储页框号 ...)

一般页表项的长度都会凑成字节的整数倍。这个例子刚好能凑成 2B,所以这个页表大小为 220*2B = 221B = 2MB。因为一个页是 4KB,所以这样一个页表需要占据 2MB/4KB = 211KB/22KB = 29 = 128 页。页数有点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接下来采用二级页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1.5 TLB 结构

快表,又称相联寄存器,是一种访问速度比内存快很多的高速缓存(TLB不是内存!),用来存放最近访问的页表项的副本,可以加速地址变换的速度。与此对应,内存中的页表常称为慢表。

TLB 的结构跟页表差不多,只是 TLB 需要多存储“页号”。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2 xxx(16b)
4 xxx(16b)
15 xxx(16b)
... ...

2.1.6 地址变换过程

(1)根据逻辑地址计算出页号、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为十进制:页号 = 逻辑地址 / 页面大小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 % 页面大小
  • 逻辑地址为二进制且页面大小是 2 的整数幂(假设逻辑地址空间的总页数为 2x页号 = 逻辑地址高 x 位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剩余位

(2)判断页号是否越界

  • 页表寄存器(PTR):记录页表起始地址和页表长度
  • 比较页号和页表长度:若页号 ≥ 页表长度,发生越界中断,立即终止;若页号 < 页表长度,则没有越界

(3)查询页表:通过 PTR 的页表访问内存,起始地址找到页号对应的页表项,确定页面存放的页框号(内存块号)

(4)用页框号(内存块号)和页内偏移量得到物理地址

  • 逻辑地址为十进制:物理地址 = 页框号 * 页面大小 + 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为二进制且页面大小是 2 的整数幂(假设逻辑地址空间的总页数为 2x物理地址 = 页框号 拼接 页内偏移量(把逻辑地址的高 x 位地址换成页框号即可得到物理地址)

(5)访问目标内存单元

2.1.7 有 TLB 的地址变换过程

(1)根据逻辑地址计算出页号、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为十进制:页号 = 逻辑地址 / 页面大小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 % 页面大小
  • 逻辑地址为二进制且页面大小是 2 的整数幂(假设逻辑地址空间的总页数为 2x页号 = 逻辑地址高 x 位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剩余位

(2)判断页号是否越界

  • 页表寄存器(PTR):记录页表起始地址和页表长度
  • 比较页号和页表长度:若页号 ≥ 页表长度,发生越界中断,立即终止;若页号 < 页表长度,则没有越界

(3)查询快表:若在 TLB 中找到页号对应的页表项,则可确定页面存放的页框号(内存块号),直接到第(5)步;若没有找到,则进行第(4)步

(4)查询页表:通过 PTR 的页表起始地址访问内存,找到页号对应的页表项,确定页面存放的页框号(内存块号)

(5)用页框号(内存块号)和页内偏移量得到物理地址

  • 逻辑地址为十进制:物理地址 = 页框号 * 页面大小 + 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为二进制且页面大小是 2 的整数幂(假设逻辑地址空间的总页数为 2x物理地址 = 页框号 拼接 页内偏移量(把逻辑地址的高 x 位地址换成页框号即可得到物理地址)

(6)访问目标内存单元

2.2 二级基本分页存储管理

假设逻辑地址空间为 32 位(4GB),一页为 4KB,物理地址空间为 28 位(256MB),所以逻辑地址空间被分为 232/212 = 220 个页,物理地址空间被分为 228/212 = 216 个页框。

继续假设规定页表项长度为 8b = 1B(一般来说,不同级页表的页表项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一个页能存储 4KB/1B = 4K = 212 个页表项。而又因为逻辑地址空间被分为 220 个页,即总共需要 220 个页表项,从而进一步计算 220/212 = 2(向上取整),分页系统需要分两级。

怎么分呢?可以这样分:212 个页表项给页目录表存储,那么每个二级页表就存储 28 个页表项;也可以这样:28 个页表项给页目录表存储,那么每个二级页表就存储 212 个页表项;还可以有其他方案,总之指数部分加起来等于 20 就行了。这里采用第一种方案。

2.2.1 地址结构

逻辑地址结构

  • 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位数的多少指示每个页的大小;本身可指示页内偏移量
  • 顶级 + 二级逻辑页号:位数的多少指示整个地址空间被划分为多少页
顶级逻辑页号 二级逻辑页号 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
12b 8b 12b

物理地址结构

  • 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位数的多少指示每个页的大小;本身可指示页内偏移量
  • 顶级 + 二级物理页号:位数的多少指示整个地址空间被划分为多少页
顶级物理页号 二级物理页号 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
8b 8b 12b

2.2.2 页目录表(顶级页表)和页目录表项

页目录表寄存器(PDBR) 的结构:

页目录表起始地址 页表长度
记录页目录表存放的首地址(物理地址) 记录一个页表能放下多少个页目录表项

一个页目录表项的结构: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实际不需要记录页号 记录页表存放的页框号(物理块号),占据 8b

页目录表的结构: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0) 8b
(1) 8b
(2) 8b
(3) 8b
... ...
(212-1) 8b

所以这个页目录表大小为 212*1B = 212B = 4KB。因为一个页是 4KB,所以这样一个页表需要占据 1 页。

2.2.3 页表(二级页表)和页表项

由以上页目录表可以看出,二级页表一共有 212 个。

一个页表项的结构: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实际不需要记录页号 该页实际对应的物理页号(页框号),占据 8b

页表的结构: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0) 8b
(1) 8b
(2) 8b
(3) 8b
... ...
(28-1) 8b

这个页表大小为 28*1B = 256B。因为一共有 28 个页表,所以这些二级页表总共占据 28*256B = 216B = 26KB = 64KB。因为一个页是 4KB,所以这些二级页表需要占据 64/4 = 16 页,再加上页目录表占据 1 页,总共 17 页,跟一级页表的存储方式相比节省了大部分空间。

2.2.4 地址变换过程

(1)按照地址结构将逻辑地址拆分成三部分

(2)从 PDBR 中读出页目录表始址,再根据顶级页号查页目录表(访存 1 次),找到对应二级页表在内存中的存放位置

(3)根据二级页号查二级页表(访存 2 次),找到最终想访问的内存块号

(4)结合页内偏移量得到物理地址

(5)访问目标内存单元(访存 3 次)

2.3 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

2.3.1 页表和页表项

一个页表项的结构: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状态位 访问字段 修改位(脏位) 外存地址
实际不需要记录页号 该页实际对应的物理页号(页框号) 指示该页是否调入内存,供程序访问时参考 记录该页在一段时间内被访问的次数 指示该页在调入内存后是否被修改过,以确定页面置换时是否写回外存 存储该页在外存的地址,供调入该页时使用

页表的结构: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状态位 访问字段 修改位(脏位) 外存地址
(0) ...
(1) ...
(2) ...
(3) ...
... ...
(...) ...

2.3.2 TLB 结构

TLB 的结构跟页表差不多,只是 TLB 需要多存储“页号”。

页号 物理页号(页框号/块号) 状态位 访问字段 修改位(脏位) 外存地址
1 ...
7 ...
2 ...
9 ...
... ...

2.3.3 地址变换过程 + 缺页中断过程

(1)根据逻辑地址计算出页号、页内偏移量

(2)判断页号是否越界:若判断越界,则发生越界中断,立即终止

(3)查询快表:若在 TLB 中找到页号对应的页表项,则可确定页面存放的页框号(内存块号),直接到第(5)步;若没有找到,则进行第(4)步

(4)查询页表:通过 PTR 的页表起始地址访问内存,若找到页号对应的页表项,则确定页面存放的页框号(内存块号),直接到第(6)步;若没有找到,则进行第(5)步

(5)缺页中断处理

(5-1)在外存中找到该缺页

(5-2)判断内存是否已满:若是,选择一页换出(还需判断该页是否被修改过,若是,先将其写入外存);若不是,直接进行(5-3)步

(5-3)将该缺页从外存读入内存

(5-4)修改页表,修改 TLB

(6)修改访问位和修改位

(7)用页框号(内存块号)和页内偏移量得到物理地址

(8)访问目标内存单元

2.4 基本分页与请求分页的区别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与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主要区别: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负责将所需信息从外存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

若内存空间不够,由操作系统负责将内存中暂时用不到的信息换出到外存。

3 分段存储管理

段:进程的地址空间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 0 开始编址。每个段在内存中占据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

3.1 逻辑地址空间

以实际例子说明分段存储管理的结构,某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划分段如下:

段号 0
程序段 4KB
段号 1
数据段 1KB
段号 2
堆栈段 2KB
段号 3
数据段 2KB

3.2 物理地址空间

物理内存存放各个段的位置如下:

地址 内容
... ...
40K-70K (段号 0)程序段 4KB
... ...
100K-102K (段号 3)数据段 2KB
... ...
159K-160K (段号 1)数据段 1KB
... ...
214K-216K (段号 2)堆栈段 2KB
... ...

3.3 段表和段表项

段表寄存器的结构:

段表起始地址 段表长度
记录段表存放的首地址(物理地址) 记录一个段表能放下多少个段表项

一个段表项的结构:

(段号) 段长 段基址
实际不需要记录段号 记录该段最大可以多长 记录该段的首地址(物理地址)

段表的结构(可对照物理地址空间):

(段号) 段长 段基址
(0) 4KB 40K
(1) 1KB 159K
(2) 2KB 214K
(3) 2KB 100K
... ... ...

3.4 地址结构

逻辑地址结构

  • 段号:段号的位数决定了每个进程最多可以分几个段
  • 段内偏移量:段内地址位数决定了每个段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若要访问程序段的地址 8B 处,假设逻辑地址是 13 位,给出例子如下)

段号 段内偏移量
0 0000,0000,1000

物理地址结构

  • 段的首地址:该段在内存中的实际起始位置
  • 段内偏移量:在段内的位置

(继续上面的例子,则通过查段表,可得到物理地址如下)

段的首地址 段内偏移量
40K 0000,0000,1000

3.5 地址变换过程

(1)根据逻辑地址得到段号、段内偏移量:高位为段号,低位为段内偏移量

(2)判断段号是否越界

  • 段表寄存器:记录段表起始地址和段表长度
  • 比较段号和段表长度:若段号 ≥ 段表长度,发生越界中断,立即终止;若段号 < 段表长度,则没有越界

(3)查询段表:通过段表寄存器访问所指向的段表,找到段号对应的段表项,确定段基址

(4)用段基址和段内偏移量得到物理地址

  • 逻辑地址为十进制:物理地址 = 段基址 + 段内偏移量
  • 逻辑地址为二进制:物理地址 = 段基址 拼接 段内偏移量(把逻辑地址的高 x 位地址换成段基址即可得到物理地址)

(5)访问目标内存单元

3.6 分段与分页的区别

项目 分页 分段
目的 系统管理的需要,提高内存利用率 用户的需求,用户编程时需要显式地给出段名
长度 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 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编写的程序
地址空间 进程地址空间是一维的,程序员只需给出一个记忆符即可表示一个地址 进程地址空间是二维的,程序员在标识一个地址时,既要给出段名,也要给出段内地址
碎片 只有内部碎片 只有外部碎片

4 段页式存储管理

假设某进程最多可以分 256 个段,页面大小为 4KB,页表有 210 个页表项。

4.1 逻辑地址空间

将进程按逻辑模块分段,再将各段分页(各段均从 0 页开始),再将内存空间分为大小相同的内存块,将各页面分别装入各内存块中。假设逻辑地址空间如下:

段号 0(程序段 10KB)
0 号页(4KB)
1 号页(4KB)
2 号页(2KB)
段号 1(数据段 6KB)
0 号页(4KB)
1 号页(2KB)
段号 2(堆栈段 2KB)
0 号页(2KB)

4.2 物理地址空间

假设各个段及其页表映射到物理地址空间的位置如下:

页框 内容
页框号 0 程序段(1) 4KB
页框号 1
页框号 2 程序段(3) 2KB
页框号 3
... ...
页框号 7 数据段(2) 2KB
页框号 8 程序段(2) 4KB
页框号 9 数据段(1) 4KB
... ...
页框号 15 堆栈段 2KB
... ...
页框号 25 程序段的页表 4KB
页框号 26 数据段的页表 4KB
页框号 27 堆栈段的页表 4KB
... ...

4.3 段表和页表

每个进程只有一张段表,根据上面的映射情况,段表中存储如下:

(段号) 页表长度 页表存放块号
(0) 3 25
(1) 2 26
(2) 1 27
... ... ...

每个段都有自己的页表,根据上面的映射情况,这三个段的页表中存储如下:

  • 段号 0(程序段 10KB)的页表:
(页号) 页框号
(0) 0
(1) 8
(2) 2
... ...
  • 段号 1(数据段 6KB)的页表:
(页号) 页框号
(0) 9
(1) 7
... ...
  • 段号 2(堆栈段 2KB)的页表:
(页号) 页框号
(0) 15
... ...

4.4 地址结构

(假设某进程最多可以分 256 个段,页面大小为 4KB,页表有 210 个页表项)

逻辑地址结构:由段号、页号、页内地址(页内偏移量)组成。

  • 段号:段号的位数决定了每个进程最多可以分几个段
  • 页号:页号位数决定了每个段最大有多少页
  • 页内偏移量:页内偏移量决定了页面大小是多少
段号 页号 页内偏移量
8b 10b 12b

物理地址结构

  • 物理页号:实际在哪个物理页号/内存块号。
  • 页内偏移量:在段内的位置

(假设访问程序段的 9KB 处,则对应 2 号页,2 号页框)

物理页号 页内偏移量
2*4K=8K 12b

4.5 地址变换过程

(1)根据逻辑地址得到段号、页号、页内偏移量

【注】也可引入快表机构,用段号和页号作为查询快表的关键字。若快表命中则仅需一次访存

(2)判断段号是否越界:若段号 ≥ 段表长度,发生越界中断,立即终止;若段号 < 段表长度,则没有越界

(3)查询段表:通过段表寄存器,找到段表,找到对应的段表项,得到页表存放块号(即存放页表的起始页号)(第一次访存)

(4)检查页号是否越界:若页号 ≥ 页表长度,发生越界中断,立即终止;若页号 < 页表长度,则没有越界

(5)根据页表存放块号、页号查询页表,找到对应页表项:页表项地址 = 存放页表的起始页号*页面大小 + 页号*页表项长度(第二次访存)

(6)根据内存块号、页内偏移量得到最终的物理地址:内存块号 拼接 页内偏移量

(7)访问目标内存单元(第三次访存)

标签:...,存储,操作系统,框号,分区,偏移量,地址,页表,分配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ount256/p/16711299.html

相关文章

  • Linux操作系统中查询Oracle数据库版本号
    操作步骤两种方式:----在Linux系统桌面上操作(1)若在Linux系统桌面上操作,使用快捷键【ctrl+alt+t】打开Linux终端命令行模式;(2)在Linux终端命令行中输入sqlplus命令进入Oracl......
  • MySQL架构原理之存储引擎InnoDB存储结构
    从MySQL5.5版本开始默认使用InnoDB作为引擎,它擅长处理事务,具有自动奔溃恢复的特性,在日常开发中使用非常广泛。其具体架构,参考官方提供的相关图示如下:从......
  • k8s中配置存储ConfigMap和Secret
    ConfigMapConfigMap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储卷,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存储配置信息的。Secret在kubernetes中,还存在一种和ConfigMap非常类似的对象,称为Secret对象。它主要用......
  • k8s pv与pvc持久化存储(静态与动态)
    k8spv与pvc持久化存储(静态与动态)PersistenVolume(PV):对存储资源创建和使用的抽象,使得存储作为集群中的资源管理PV分为静态和动态,动态能够自动创建PV•PersistentVolumeC......
  • 磁盘如何存储数据?
    硬盘:把电平通过电磁流写到硬盘上,转换成硬盘里的磁道上的磁性。硬盘里实际上是类似于我们光盘的盘面和一个可以移动的机械臂。U盘,存储卡,SSD:他们里面是你所说得到特别细小的......
  • 查看操作系统版本的 N 种方式(Windows、CentOS、Ubuntu、Debian)
    前言我们使用的各种软件,运行都离不开操作系统。大家都知道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和Linux,如何查看当前操作系统的具体版本,你知道哪些方式呢? 1.WindowsWindows系统大家......
  • MySQL-存储引擎
    存储引擎本章包含MySQL的体系结构、存储引擎介绍、存储引擎特点、存储引擎的选择!使用的MySQL8.0版本。MySQL的体系结构MySQL服务的体系结构图:MySQL服务各层的功......
  • PHP 拼手气红包分配算法
    点击查看代码/****@param$money金额*@param$count数量*@returnarray*@throwsException*@author51924*@date20......
  • 一文读懂 Prometheus 长期存储主流方案
    嘉宾|霍秉杰整理|西京刀客出品|CSDN云原生Prometheus作为云原生时代崛起的标志性项目,已经成为可观测领域的事实标准。Prometheus是单实例不可扩展的,那么如果......
  • 44. SP数据存储
    44.SP数据存储44.1数据存储是什么创建一个新工程数据保存到APP本身。44.2数据存储有哪些SP、SQLite【原生】、Room【更简洁】记住用户名、自动登录、看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