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机制分析
示例代码对于任务管理采用了单向链表的管理方式,包含了创建、删除、添加、删除、搜索节点以及获取链表头和下一个节点的功能(在Menu5.2中,仅支持默认的)。这些操作涉及多线程并发操作,所以采用了互斥量(mutex)进行同步。当一个线程需要对链接表进行修改操作时,需要先对互斥量进行加锁,完成修改后再对互斥量进行解锁。这样可以避免多个线程同时对链接表进行修改而导致的数据不一致和冲突问题。例如,在添加节点时,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调用了 AddLinkTableNode函数,由于添加节点时需要修改链表的尾指针,如果没有使用互斥量进行同步,就可能会导致链表的结构被破坏。在删除节点时,需要先搜索到要删除的节点的前一个节点,然后再进行删除操作,这个过程同样需要使用互斥量进行同步。 如图所示结果是同时使用ubuntu和xshell进程访问menu的运行结果,用于检测可复用性:callback机制分析
在编程中,callback函数指的是在某个函数执行完毕后自动调用的另一个函数。通常,我们将这个另一个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第一个函数,并在第一个函数执行完毕后调用这个参数函数。callback函数机制通常用于异步编程中。在异步编程中,某些操作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例如从网络上下载大量数据)。在等待操作完成的同时,我们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代码,以避免程序被阻塞。当操作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callback函数机制来通知程序,以便程序可以在操作完成后执行相应的代码。
该代码中的callback是通过指针函数实现的,是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的方式。
在Menu5.2中,以下函数使用了callback:
SearchLinkTableNode
,其中的参数int Condition(tLinkTableNode * pNode, void * args)
即为callback函数。AddLinkTableNode
中在pthread_mutex_lock
和pthread_mutex_unlock
之间的代码块是一个原子操作,可以防止在多线程环境中添加节点时的竞争条件。DelLinkTableNode
中在pthread_mutex_lock
和pthread_mutex_unlock
之间的代码块是一个原子操作,可以防止在多线程环境中删除节点时的竞争条件。
在这些函数中,callback函数的执行是由函数内部的逻辑来控制的。例如,SearchLinkTableNode
会遍历整个链表并在每个节点上调用callback函数,直到找到一个节点满足callback函数的条件或者链表遍历完成。而AddLinkTableNode
和DelLinkTableNode
函数则会在添加或删除节点之前先执行callback函数,如果callback函数返回的是失败,则不会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
在这些函数中,callback函数可以用来定制LinkTable的功能,例如搜索LinkTable中满足一定条件的节点。通过将callback函数作为参数传递,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性。同时,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callback函数还可以避免竞争条件,提高代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标签:总结,函数,删除,互斥,Menu5.2,链表,callback,运行机制,节点 From: https://www.cnblogs.com/zxc3wyx/p/1727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