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看待人事物的角度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向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在这些认识人事物的过程中,导致了一些“事故”发生:就好比“以手指月”,原本要看“月亮”,“手指”只是指向“月亮(真相)”的工具,结果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手指是否精巧,好看,是否做了美甲...”,或者“我认为半月好看,新月很萌”,根据自己的喜爱“裁剪”信息。
系列相关链接:
关于视角的话题,对于架构师、CTO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从一个功能模块的构建、单系统的设计,到分布式系统的设计,跨项目的集成等,都需要整体性的视角。在这个过程中,更加要兼顾到不同角色、部门之间的意图与诉求。不仅仅如此,更要考虑到公司的内外情况,如技术与产品与公司的战略的匹配度,以及与同行的差异性,更要考虑资本市场的认可度等。甚至,要考虑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内外的行业发展趋势等。
不同层次的视角,决定了最终的行为,从而带来的不同级别的成果。
大道至简,如何“简”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寻找自己的“道”,想要使得自己看待人事物更加的睿智、清晰,出手更加的精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之效。
包括自己在内,一直在纷繁的人事物中漂流。现在每次看起来“很有趣”的经历,在当时都是“刻骨铭心的暗黑时间”。仿佛在无尽的大海之上漂流,以为看到了灯塔,后来发现更多的是“海市蜃楼”。
自己也总结出各种“模型”,构建了各种“方法论”,似乎也是“扩展了认知的边界”,可以说:总结一时爽,一用就扑街。慢慢发现:自己就是“火鸡科学家”(来自于《三体》里面的“农场主与火鸡”的故事),或者说只是一个有点想法的火鸡。
在路上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一直以来依赖的是“知识”,不管是扩展“认知”还是“深度学习,刻意学习”,更多的采用的都是脑思维,重点使用“有形”。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对于“已知”事情的总结,抽象,提炼,然后形成“模型”和“方法论”,以便来处理“未来更多的未知的事情”。
而自己也似乎认可这个方式,后来明白一点:没有考虑“时空”的变化,没有考虑到“无形”的作用。很多事情看似一样,似乎可以采用一样的方法,其实可能本质上不一样,只是表象看似一样而已,或者说,只是自己选择性的看了“雷同”的部分,“过滤”了“以为不重要的因素”。
举个相近的例子,从小到大的教育,使得我们习惯了以“集合论”为基础的“精确”数学模型:某个元素必须有明确的集合归属。而且现在的数学以及很多学科的地基都是“集合论”。“集合论”是对现实的一个侧写,一个映射,而不是全部。所以现在很多的复杂问题,边界都是模糊的,于是“模糊数学”就产生,更好的来解决面对的现实问题。
转识成慧
如何破?或者说“如何‘转识成慧’”?
这也是在这一路上遇到的很多朋友一个共同的疑问。也在纠结:为什么学习了那么多,依然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或者说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
现在有些感悟:为什么要“转”?因为“转”,已经默认其“差异性”。为什么要把“知识”与“智慧”分开来看?
猛然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是“0”和“1”:已经将自己的思维变为“对立论”、“非黑即白论”。
在基于整体思维的中医中,找到了一些答案“体与用”。其实“智慧”是“体”,“知识”是用。举个人体结构的例子,人体的肝脏,其作用是“肝藏血,主要是气的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或者说肝脏的作用效果是“血与气的宣发,发散,流通,调节”。
(以下是“极客养生时间”)
我们在养生的时候,如果吃“酸”的食物,可以养肝,这里的“养”其实就是养这个肝脏的器官,那个实体的“肉坨坨”,有形体。如果人抑郁,其实就是肝气不舒,,诚然,可以吃酸的东西,增强肝脏,从而使其发挥效果。其实还有更快的方法,可以吃“辛(辣)”,因为有发散的效果,这就是补充肝脏的功能,这是无形的。
智慧与知识,其实也是这样的“体用”关系。原本都是一体的,只是“智慧”是“无形”的,只有通过“知识”才能被人认识、使用,所以“知识”为有形。借用《道德经》里面的,“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无,不是没有,也是一种存在,是无形的;有,就产生了有形,而生万物了!(权且这样解释哈,能力有限)
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其实是从中医中借用来的,本质上也是将万事万物分为不同的“集合”来讨论,有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味道(仅做比喻,意会即可)。但是这个集合,边界也是模糊的,不是“丁是丁卯是卯”。如,分为两个集合就是“阴,阳”,万物可分“阴阳”;分为五个集合,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不是指代的具体的物质元素,而是五种能量运动特质,出入此类,再将这些“集合”与人体相应,所以,产生了“五脏对应五行”等等....
其实,对于很多事情的分析,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思维方式。好比我们在做架构设计,项目规划的时候,常常学习很多同行,开源项目一样。
如下图,
一切,可以从这个图开始,要做一个事情,肯定需要“人”,然后要借助一些工具和体系,也就是“物”,同时,要考虑“天”,只要在我们的上面的,都是天,如部门情况,公司情况,行业情况,政策情况;另外,要考虑“地”,也就是“基础”,如,你自己有什么,你部门有什么,你公司有什么...
所以,天地人事物,是一个“符号”,而不是具体的某个物质或者人(就好比,金木水火土,并不是指代五种具体的物质,而是能量运行的某种形式),就看我们考虑到那个层级级别。之后,基于上述模型,再度展开,如图: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人的因素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人会陆陆续续的加入,其目的、动机都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尤为深刻,很多人其实想踏踏实实的上班,自己把他们定位成为创业、合伙的位置,搞的大家很尴尬。
其实这个模型是“体”,也就是一个“指导思想”,至于如何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就是“用”的了,就好比太极拳,“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是核心,至于招式就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不同的人演绎的“术”不一样,有“三丰太极拳”“程式太极拳”等。
如果感兴趣,我们后面陆陆续续展开。
标签:视角,火鸡,变形记,其实,自己,CTO,高维 From: https://www.cnblogs.com/yanyangtian/p/1711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