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体系在一个技术团队中尤其重要,他代表着效率和未来。在运维团队,我认为SRE自动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一套DevOps体系,能够把所有的运维场景承载下来并全部自动化,全链路的提升SRE的工作效率、解放人力,为此在团队里我提出了自动化的北极星:能自动化的全部自动化。
解放人力不是把自己干掉,我认为自动化的本质是改变了运维团队的工作结构,比如原来需要铺在一线人肉处理的事情改为自动化,鼓励SRE多用工具思维解决业务问题,久而久之团队在研发的投入就会越来越多,人肉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或越来越快,通过工具管理业务,每个人能够管理的业务体量也会越来越大,人力的节省是必然的,当然工具还是需要SRE持续迭代升级的。SRE团队中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群体——运维架构师,运维架构师都是从一线磨炼出来的老司机,对运维工作极其熟悉,更偏向业务专家、解决方案专家和团队管理,在运维团队中起到扛大旗的角色,而运维架构师其中一块工作就是要作为产品经理指导参与到各个DevOps功能设计中,这样做出来的系统才会有用好用。
对运维团队的自动化体系建设我有很多心得,首先纯粹的运维剥夺其研发能力的团队我认为是不可取的,SRE用的工具只有SRE最懂做成什么样最好用,多了任何一层沟通都会降低效率、浪费人力,所以SRE担任工具的研发是最合适的,外包给任何一个团队都要出问题,而且SRE还有很多不通用的小工具,别的团队也不好做;其次一般大厂都有纯粹的运维开发(产研)团队,要沟通好哪些底层轮子、通用能力由专职的运维开发团队做,运维开发团队一般负责公司层面全局的通用系统。两个团队在能力上相互补充,目标也是一致的,并不是竞争关系,运维开发为SRE提供通用的基础能力,SRE也要承担起运维开发产品经理的角色,两者协作好会极大提升运维效率。
在运维团队自动化体系的构建上,要充分考虑到SRE全员参与、工具散小多的特点,让团队从低层次的重复建立中摆脱出来,不要每次都在底层平台上花费大量精力,搞一大堆web,最好每个同学直接能基于一个平台开发应用就好,好刀用在刀刃上,所以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就是:共享共建、千人千面。
依托上面的思考,我展开设计了小米AIoT SRE团队的自动化体系,适用任何大厂的场景,用一张图形容:运维的效率从团队中来到团队中去,循环往复。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体系。
1. 整体结构
整个体系设计分为4层,从技术到运营做了闭环,分别是轮子层、平台层、运维场景层、运营层,每一层各司其职,最终支撑实现共享共建、千人千面一站式运维的目标。
轮子层
轮子层是指运维垂直领域的通用能力,这一层面向的是单个主题的解决,讲究深度和系统的解决一类问题。
在大厂轮子层一般由专门的团队负责,比如说运维开发团队、安全团队、产研团队等,注意每个系统要为上层提供API调用,便于更上层通过多系统关联集成研发,设计解决更多运维场景的问题。
平台层
平台层就到AiFaut系统了,共享共建、千人千面的目标就在这一层实现。平台层提供统一的基础平台,解决权限、研发规范等基础能力,并将轮子层各系统的API封装好,共享给上层的开发者使用,然后将系统功能插件化,对外提供AiFault插件中心的web界面。
共享共建是指团队内每个SRE都可以在插件中心注册开发插件,而且只专注功能本身的开发即可,不用花精力处理基础平台等其他事务。插件的开发也是相互独立解耦的,互不影响,插件开发完成上线后可以共享给团队所有SRE使用,相当于整个团队共建一个自动化平台,最后依托插件中心形成团队的工具群。
千人千面是指每个用户都可以自定义工作台,安装和卸载各自使用的插件。在考虑上还是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不同SRE研发的插件不是每个自己都能用到,用不到的插件占用控制台空间并不友好,长期看工作台会信息爆炸,所在在设计上,以人为单位,可以在插件中心自由的安装和卸载插件,千人千面自定义工作台。
场景层
场景层以质量为目标,围绕运维质量环,从故障前、中、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对运维工作进行拆解设计。比如故障前的巡检、变更、Oncall、自愈,故障中的发现、定位、预案,故障后的复盘、改进等。
场景层的设计,最底层以SMDB(Service Management Database)为支撑,SMDB将服务的元信息开放给所有上层插件共享使用,每个SRE可以基于这些共同的基础信息开发运维工具。
随着工具越来越多,就会形成一个工具群,每个SRE按自己的习惯做排列组合,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工具体系。上图展示了我们目前已经开发的插件,很多插件因其通用性,已开放到全集团业务使用。在插件的研发中我们注重精品插件的设计,即强调每个插件都要把对应场景做深做透,先在自己负责的业务做试点,如有通用性再开放到其他业务使用,自动化的场景是需要持续丰富迭代的,我们现在覆盖的场景还远远不够。
运营层
DevOps+技术运营我认为是SRE的最终归宿。随着IaaS、PaaS层越来越标准,结合公有云的使用,SRE的事情理论上会越来越规整,那么SRE的最终态一定是通过运营的方式、技术的手段牵头协同各部门来保证产品的SLA(服务质量),同时控制产品的成本。
所谓运营就是把有明确目标的事情持续做,比如说质量的终极目标是年可用性100%,但可能永远也达不到,但这个目标可以作为高牵引,从99到999到9999持续努力,通过各种措施不断的对质量进行持续运营。
顺着这个思路,运营的主题可以是变更、成本、技术、容量、效率等等,一般运营首先是建立指标,然后与DevOps平台和制度结合起来,使用组合拳持续往高目标前进。再换个视角,其实SRE是基于DevOps平台的工具、数据、看板结合流程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对各个运维主题的运营,DevOps平台成为了技术运营的一个基座。
2. 建设原则
建设的整体原则总结后16个字:大胆规划,小心求证,快速迭代,小步快跑。
自动化的的建设一定要敢想,想后马上行动,不能像做菜一样等着所有的材料都备齐了才下锅,最重要的是快速行动起来,有了最小雏形后小心求证、快速迭代、小步快跑。
标签:插件,运维,SRE,DevOps,大厂,自动化,团队 From: https://blog.51cto.com/benpaozhe/6049647欢迎关注原创公众号「运维网咖社」——矢量比特(高利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