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仓库(本地计算机上使用)
1.工作流程
Git本地操作的三个区域:
Git Repository (Git 仓库):
最终确定的文件保存到仓库,成为一个新的版本,并且对他人可见
暂存区:
暂时存储工作区内容
暂存已经修改的文件最后
统一提交到git仓库中
工作区(Working Directory):
用编辑器写代码
添加、编辑、修改文件等动作
假设有两个文件hello.php, test.php对其修改,修改完毕将其放入暂存区,再从暂存区放入仓库,最终所有文件操作都保存到Git仓库(临时存到暂存区)
为什么存在暂存区?
把内容临时存放暂存区,确认无误最终全部进入仓库
- 操作指令
Git status git commit-m+文字描述 git add hello.php等
3个区域指令通过切换相互配合
课时7: Git本地仓库操作_Part1
Git本地仓库操作_part1
内容介绍
- 仓库
- 创建仓库步骤
一.仓库
仓库又名版本库,英文名repository,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是一个目录,用于存放代码这个目录里面所有文件都可被Git管理起来,每个文件的修改,删除等操作Git都能跟踪到。
二.创建仓库步骤
- 在安装好后首次使用需要先进行全局配置
桌面空白处右键,点击“Git Bash Here”打开命令行窗口
Git config--global user.name”用户名”
Git config--global user.email”邮件地址”
意义:
开发时可能出现多人共同开发/多人修改情况,git需储存情况。
需先设置完成用户信息
- 创建仓库(建议使用空目录)
创建仓库,当我们需要让git去管理某个新项目或已存在项目的时候就需要创建仓库,注意创建仓库时使用目录不一定要求是空目录,选择一个非空目录也是可以的,但不建议在现有目录上学习git,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
注意:
为了避免在学习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奇葩问题,请不要使用包含中文的目录名(父目录也如此)
用户名设置:后期开发需用github,写github(邮箱也如此)
打印指令:输出当前用户名,。
Git conlig--global user.name
Git conlig--global user.email 。
通过执行邮箱,用户名设置成功
用于让git清楚后期每一步指令操作的人是谁。(系统不修改/电脑不换此操作不用再做)
- 创建空目录
创建空目录指令是创建linux的指令
方法1 mkdir pro_git 回车
方法2 右键新建文件夹,如下图
- 进入目录pro_git
cd pro_git
在命令行进入项目录pro_git
- Git仓库初始化
让git知道需要管理的目录
git init (点击查看,将隐藏项目勾选,文件夹出现。默认看不到)
表现:
项目录下创建”.git“的隐藏目录,被git所创建,不能被删除,也不能被随意更改其内容。(必要时可更改内容)
有仓库可以写代码/开发
Git本地仓库操作_part2
内容介绍:
一、查看当前状态:git status
二、将文件从工作区添加到暂存区。
三、提交至版本库:git commit-m“注释内容"
- 查看当前状态:git status
(执行了一系列指令之后,突然忘记了下一步该做什么,所以可以用当前此指令)执行之后再命令行中会提示我们下一步可能要做什么。
举例:
建立仓库执行Git status. 续写代码,
隐藏git的目录防止误操作。
新建文件:readme.txt
编写文件内容
关闭执行提示的下一条指令。
二、将文件从工作区添加到暂存区。
工作区:
说明: Get add 指令可以添加一个文件,也可以添加多个文件
语法1: Get I的文件名
语法2: Get at文件名1,文件名2,文件3……
语法3: Get add. {添加当前目录到缓存区中}
添加多个文件可以用语法2和语法3来实现。
如果不想写文件名,可以用语法3,因为当前目录下文件很多,也包含了你所添加的文件。
举例:
执行之后再次忘记需要执行下一步的内容再次使用git status:
所提示需要清除,但我们下一步需要提交,所以不能完全按照指令来进行。
三、提交至版本库:git commit-m“注释内容"
提交文件到本地仓库
再次创建文件:
向文件写入内容:保存且关闭
重复上一步操作流程:
提交,因而,第二个文件也提交到仓库中去。
也可以进行更多的操作根据需求
重复运行上一步流程
注意:可以选用语法2,也可以输入:
到此,所创建的4个文件已经全部提交到仓库中去。
最后进行修改
调出指令,写注释,
在后续对文件可执行操作一个或多个操作之后,重复使用 get did 与get commit指令即可
以上三种情况应根据不同的需求来编写。
标签:Git,文件,git,入门,仓库,暂存区,指令 From: https://www.cnblogs.com/woodx/p/1710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