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网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1)其他人对马克思的评价
- 萨特:思想体系和哲学,哲学是最高的东西。认为他的存在主义是依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曾经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
- 德里达: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写过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幽灵》。提出马克思主义没有肉身的存在,而是幽灵般的存在。哈姆雷特中的幽灵给你指出一条道路。
- 海德格尔:批评马克思的存在论,高度赞扬马克思的历史的本质性。胡塞尔是海德格尔的老师,曾批评过他老师。
- 黑格尔的现实与事实,两者是本质、实存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意义的体现
- 马克思是对现代性的有原则的高度批判
- 一是现代性:指现代社会的本质根据或者纲领,即使得现代成为现代的那些东西。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 资本是集中的货币,投入到生产当中去产出超出自身价值的价值(增量),就成了货币。资本最基本的特征:增值。
- 海德格尔的“进步强制”意味着资本需要不断增长。
- 按资本分配是现代法则,除此之外是原则。
- 是物质的动因。
- 二是现代形而上学:
- 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提高效率。
- 是一种手段。
(3)对现代世界的批判
- 法国重农学派:反对货币的集中甚至反对货币本身、货币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反对城市化
- 卢梭:原始状态和自然状态是最好的状态,工业和商业让人变得文明也会堕落下去。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批判。
- 中国的高度流动:诸子同分、科举制、父母对基本的态度(对孩子的宠爱)
- 康德受卢梭影响很大,政治学原理由洛克、卢梭起源,德国从卢梭开始。
- 西斯蒙第是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普鲁东是法国的无政府主义者。
- 《展望21世纪》
- 浪漫主义的批判没有1致力于真正的社会改造,而只是诉诸人类的良知、良心。类比慈善事业,没有原则性的高度;2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4)批判的哲学
- 批判:澄清前提、划清哲学,由康德开始。
- 费希特是批判的哲学。
- 康德是批判哲学的开始,主要分澄清前提-划分界线两步骤。由于经验主义的发展,到了休谟手里彻底崩溃,于是康德开始思考了,人类知识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人类知识有没有限度,限度在哪里。
- 自康德后,不自由成为了不经审查其前提的思想。
- 什么叫形式的公平?即无条件的公平。让一个人切蛋糕,且让他最后一个人拿,他就会平均地切,得到最大的利益。这个思想背后反映了利己主义和原子个人的前提。
- 原子个人是摆脱了社会、法庭、宗教束缚的自由个体。
- 而形式的公平难以推广到伦理实体范围。
(5)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 就是澄清现代经济生活的前提和条件,并且把握现代经济生活的界限。
二、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
(1)康德哲学的概要
- 经验主义使实体讨论成为不可能
- 康德将知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世界、灵魂、上帝)三个阶段。“自在之物”将纯直观的东西做成感性的东西,“自我意识”将感性的东西加上了知性的范畴。
- 1知性的范畴要加入到感性杂多的范围上去,康德将这种活动称之为综合、联结,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活动,可以叫做本源的统觉(摄觉)
- 对知识做先验演绎的话会得出一个自我意识的东西,而自我意识本身不是知识的对象,而只是知识的前提条件。
- 康德的我思即我=思(纯思,纯是先验的),而笛卡尔的我思是存在一个思考的实体。
- 心理活动是经验的对象,而自我意识是先验的,不是知识的对象。经验如何成为知识点对象是两方面,自在之物和自我意识。
- 2自我意识是纯粹的自发性,构成了知识先验前提和条件。
- 自在之物形成感觉杂多、感觉材料,但还不是知识,知识还需加上自我意识的自发性,加上知性的范畴才能形成知识
- 康德哲学的特征:二元论、不可知论、主观主义
- 用知性的范畴规定理性的对象时会出现二元对立,两个范围都能证明,就说明理性的对象不是人类知识的领域,而过渡到实践知识的领域(上帝信仰)。
- 维特根斯坦的唯我论,唯物论说出来的东西都是错的,但是所意味的东西是对的。说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了一个对象,但唯我论的我不是对象。“我不在世界当中,我是世界的界限”。我们只能成为洞察世界的局外人,而不能成为构成世界的其中的人
(2)费希特
- 认为康德的哲学依赖一些存在彼此关联的前提,自在之物和自我意识都是不可知的。费希特是基于一个统一的观点改造世界的
- 如果是从“我”构成整个世界的话,我就是基本命题。在康德的我,是一个概念。而费希特就是以命题(带有谓语)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下是他提出的三个命题:
- 1.我是我。(基本命题)意味着主观能动性
- 2.我设定非我。(生产性的)
- 3.自我和非我的统一。
- 这三点属于纯粹的形式推理,第一个命题到第二个命题的转变是非法的,1不可能推出2。黑格尔认为他的哲学依旧是二元论。
(3)谢林
- 退回到斯宾诺莎的哲学,绝对者(上帝)——实体。
- 同一哲学:我——非我,主体(自然哲学)——客体(先验哲学)。
- 黑格尔和谢林的区别在于绝对者的反思,前者为思辨推理,为逻辑的形式,后者为理智直观,为艺术的形式。
- 他们把实体问题代入到德国的哲学当中
(4)黑格尔
- 把实体同时理解为主体,认为斯宾诺莎十分重要,但是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只是无限的基质,但是没有无限的机能。
- 综合了斯宾诺莎的实体和康德费希特的客体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