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学习框架的重要性
一、痛点
二、规则vs元规则
三、无穷无尽的新问题
四、感悟
学习框架的重要性
框架类似底层方法论,有人说学习方法论太多了。那你讲的别人有什么区别?这个我就得从一个痛点开始,你知道现在很多人学习大数据,他是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论。
一、痛点
- 没有框架 目的不清
- 没有手段 路径不清
- 信息过剩 细致末节
首先,他没有框架目的,不清晰的话,他就没有动力,不知道该不该学
其次,他没有手段,路径不清,这样的话,他就没有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学
第三,他的信息过剩,细枝末节的东西太多,这样的话,就会永远要解决不完的问题,永远有遇到新冒出来的问题。
二、规则vs元规则
- 条款细节vs条款背后
- 学霸vs普通学生
我的框架是针对性的解决上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别人讲的是规则,而我跟你讲元规则,别人讲的是操作方法,而我告诉你的是方法中的方法,别人是教你怎么学习吧?我的是教你先学会学习,再学习,举个例子,你是个学法律的,那别人教你怎么去记住这个法律的条款,而我教你的是这个法律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条款,你明白了框架,才可以少走细节的弯路。学习也是一样,为什么会有学霸,是因为做题多吗?当然不是,那些学习顶尖的人从来不是靠拼时间。
你上学肯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说这哥们好像学习也不是特别特别刻苦,但它为啥每次总能考第一;因为这个题老师也没教,他怎么能做到的呢?这就是框架的重要性。
就是他悟透了框架的细节才去做,也就是说他看到的和普通学生看到的不一样,普通学生看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怎么办,这道题怎么做。他看到这道题反应,哎呦,老师想考这个点。
这个就是懂框架和不懂框架区别,这个就是被动需求和预判对方的预判的区别。
也就是说,你没有框架,你不得要领,就会永远深陷这种细枝末节无法自拔。
三、无穷无尽的新问题
你就会遇到新的问题,永远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永远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快要累死。
真正的知识是体系,这就是你能和别人拉开最大距离的区别。
举个案例:读书万卷,为何无用
读了这么多书,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它只能改变你的信息量,读是一个输入的操作,以前是个小学字典,读多了变成了新华字典,但只要你没有进一步的处理,它就永远是字典,毫无价值,真正的知识是有机的体系,而不是杂乱的堆积,想把信息转化知识,就一定要把无机变成有机,而关键点就是减熵,所谓的熵就是混乱度,一个报废的停车场,哪怕你有再多的轮胎,再多的方向盘,再多的仪表大灯离合器也毫无价值。因为熵没有变化,混乱度没有变化,真正有价值的是一辆能开动的车,各种零件的有机结合,恰到好处的相互协作,这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零件不再杂乱无章,随机堆叠,而是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从零件到汽车是一个质的变化,这就所谓的减熵。
而减熵本身是极度耗能的,重量仅2%的大脑却耗能20%就是要用来减熵的。存储是不值钱的,特别是你云盘里50TB的学习文件,但是很多人却把存储放到第一位,他们不停地搜集各种碎片,却从来没有搭起过框架,他们有各种轮胎,各种仪表,各种离合器,各种变速箱,却从来没有尝试过组装,因为一旦组装,就会发现这个难度大了几个数量级。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是矛盾的,有些轮胎装不上轮毂,有些发动机不匹配变速箱,很多东西看上去有用,你装起来之后,发现就可以扔掉的,在组装的过程当中,你会一遍一遍的失败,然后一遍一遍的重来,然后逐渐理解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前后桥车架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拼成一台可以开动的车。这个就是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是知识当中最重要的地方。碎片化的知识,尽管会让人眼前一亮,若有所得,可是只要你一组装,就会发现很多都是垃圾。比如同一件事情,成功了叫力排众议,哲理小故事。失败了,叫一意孤行,也是哲理小故事。
可你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独立判断出什么时候应该力排众议,什么时候可以集思广益,并且敢为你的错误负责承担所有的后果,这才是体系的作用。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同样的书,你读过别人也读过。想和别人不一样,就必须得自己摸索体系。唯有体系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四、感悟
第一、天底下没有无痛的方法,不打针,不吃药,一贴就好,做不到。方法论会让你少走弯路,当然,它做不到让你不走。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莫名其妙的横空出世,如果没有大量的学习,积累,思考实操,你是不可能学好大数据。
第二、经济学的核心是放弃,就你愿意得到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你能够付出什么,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勇气,有没有锲而不舍,有没有百折不挠,这些才是关键。
如果有一天你脱胎换骨,你最应该感谢的人是你自己,而我只是恰好陪你走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