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就大致浏览一下,不细看了。
9.6 减少EMC/EMI的技术
三个方法:1、在源头抑制发射。2、耦合路径尽可能低效。3、受体几乎不受发射影响。
9.6.1 系统级技术
9.6.1.1 展频时钟技术(SSC)
在数字系统内。周期性的时钟信号是EMI辐射的主要原因。此外,控制与计时信号、地址和数据总线、互连电缆和连接器都会产生EMI发射。
屏蔽是通过覆盖发射位置来减少EMI发射的一种简单方式,但额外增加了重量、空间和费用。
低通滤波器减少EMI也有自身层面的问题,如对高速系统无效,另一个问题是技术不是系统性的,在任意一个指定节点降低EMI并不能减少在其他节点的发射。
更有效的方法:展频时钟技术。将辐射传播到更宽频带来减少辐射发射。频带增宽,辐射也会减少。
调制频率通常选择大于30kHz(大于声频带),常用60~90kHz(感觉好小呀),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EMI发射。
优势:所有时钟和来自SSC时钟的的时序信号都是以相同百分比来调制的,导致整个系统内的EMI极大地减少了。
除减少EMI,SSC还有利于电路板线路与时钟驱动器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
9.6.1.2 差分时钟
差分时钟要求时钟发生器同时提供时钟和反向时钟,反向时钟有与主时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两个时钟线需要按已选择路线并排在一起。
差分时钟引起EMI减小是因为磁场抵消,如下图,两股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减少磁场导致辐射降低。
与单端时钟不同,单端时钟噪声出现在基准面,可能耦合到输入输出线中。与此不同,差分时钟回路是反向时钟信号,比基准面提供了更好的隔离,减少输入输出线耦合,从而减少EMI。
通常两条线应尽量靠近。把地线放在差分时钟外侧可以进一步减少辐射。
9.6.2 板级技术
9.6.2.1 电源输入滤波
消除动态干扰问题的首要机会在电路的电源或信号输入点。
图中输入点没有加装滤波器,传播到电路板1的传导干扰信号能够辐射或耦合到电路板2。
在输入点加装滤波器有利于抑制传导的干扰信号。
9.6.2.2 更多的滤波器
信号噪声源不能消除时,推荐把滤波器作为最后的手段。
EMI滤波器
EMI滤波器通常由电容和电感组成,高阻抗节点需要电容器,低电阻节点需要电感器。
连接到滤波器的阻抗是高阻可以使用穿心电容。穿心电容器并不提供节点间高频电流隔离。
L型电路:电容器旁边有一个电感器。适用于输入和输出阻抗差别很大的情况,感性元件连接至最低阻抗段。
PI型电路:两个电容围着一个电感。输入输出阻抗差别很大时适用。高阶衰减时也可用PI型网络。
T型电路,一个电容器两侧均有一个电感器。输入输出都是低阻时最适用。
其他可选方案:电源输入点适用铁氧化磁环(衰减1MHz以上频率又不导致低频功率损耗)。
9.6.2.3 元件布局
有噪声器件应与敏感电子器件物理隔离,物理隔离可采用距离分离或屏蔽的形式。建议遵守以下指导原则:
1、供电电路与模拟和数字逻辑电路分开。最简单方法:采用独立PCB放置供电电路。
2、同一时钟线相关的所有部件尽量靠近放置。可减少走线长度,进而减少辐射。
3、将大电流器件尽可能靠近电源。
4、高频部分尽量不使用插座。插座会引起高电感和阻抗失配。
5、晶振、震荡源和时钟放声器远离输入/输出端和电路板边缘。
6、晶振平放在PCB上,从而减少到地距离,并产生更好的电磁场耦合。
7、晶振的固定带接地。不接地,固定带会像天线一样产生辐射。
9.6.2.4 接地路径
发送的噪声在离开系统前确保噪声找到接地路径。接收的噪声在到达系统敏感部分前确保找到接地路径。
1、不要将接地层和电源层分开。
2、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
3、不要改变有信号走线的层。
4、连接所有接地通孔到每个接地层。
5、使接地层至少比电源层长5倍。
9.6.2.5 线路布局
电容耦合中,源的上升沿会引起受体的上升沿。电感耦合中,受体电压的变化与源变化方向相反。
大部分串扰都是容性串扰。
线路长度超过波长的1/10时通常就变得重要了。军用标准是波长的1/20至1/30。对于骑车和消费电子的两层板,达到波长1/50就变得严重了。超过这些范围,线路就像天线会增加辐射。
9.6.2.6 制作分区
处理EMC的好方法:将PCB分隔成更小的区域,在每个区域中处理问题。图中分区1包括关键部分,分区2和分区3包括非关键部分。
下图是将一个分区放在另一个分区内部的方法。
最内层可能包含噪声最大的信号,离开这个分区所有传输线必须经过过滤。每一个分区输出都需要经过过滤。
1、微控制器等高速逻辑电路应当靠近电源放置,低速部件可以放远一些,模拟器件可以放更远。
2、振荡器原理模拟电路、低俗信号和连接器。
3、微控制器应紧靠稳压器,而稳压器紧靠进入电路板的“电池电压”。
9.6.2.7 电源耦合
逻辑门翻转供电线路产生瞬态电流。这些瞬变电流必须衰减和过滤掉。
压降:
减小电感或减少电流变化可以减少压降。
去耦电容:
1、充电源,减少电压骤降和接地漂移。
2、为电源层高频返回电流提供了一种接地路径。
自谐振:
最好为每个元件都配置旁路电容。如果做不到,可以精力集中在高频器件而忽略频率较低的器件。
9.6.2.8 印刷电路板配电和去耦电容器
MCU在时钟脉冲边缘的极短尖峰会从电源吸取电流,当IO线紧栓在一起,尖峰可能会有较大的幅值。必须用去耦电容将这种电流尖脉冲释放掉。
图9.14电容离MCU过远导致产生较大的电流回路,噪声很容易扩散到电路板上其他器件。除了作为大电流的回路外,接地层接充当了这种噪声的天线。
图9.15是一个电容放在离MCU较近位置的好例子。大电流回路线路并不是电源层或者接地层的部分,避免了任何噪声的广泛传播。
9.16是另一个改进的例子,通过增加一个串联电感减小电源层的开关噪声。电感值应使压降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更好和更有效地去耦,建议将电源线和接地线紧挨放置。尽可能多的设计电源/接地线对将电流分为多条路径。电源到地的电流分流到许多更小的回路中,从而明显改善EMC性能。
标签:电容,读书笔记,09,EMI,电磁兼容,9.6,电流,减少,时钟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agnolia666/p/1700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