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听领导关于《尚书》的分享有感

听领导关于《尚书》的分享有感

时间:2022-12-25 10:33:36浏览次数:46  
标签:使命 醉心于 有感 境界 尚书 人生 追求 分享 使命感

最近正好在做敏捷个人自我管理的练习,思考个人使命的时候,让我颇费一番心力,犹豫了好几天写不出练习的结果(回答自己的使命),因为始终觉得自己的使命感不强、不足。

 

领导的这次分享,我理解就是帮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长远目标、信仰和归宿。有了“完善自我、奉献大众”的人生使命,自然就会一生勤勉、孜孜以求。使命感在我看来,就是发心、发愿、梦想。“完善自我”可以换很多种说法,意思都一样,比如:止于至善、修身、正心诚意、自强不息、磨练心智、诚敬如一、认识自我、自知(知行合一之知),“奉献大众”也叫:为人民服务、利他、厚德载物、帮助他人、亲民、知行合一之行。

 

听《弘一大师全集》里讲到:心有归宿,到哪里都是家乡,心无归宿,到哪里都是漂泊。

 

济公爷爷游本昌老师,在话剧《弘一法师之最后之胜利》的最后,总会说:

 

弘一法师的弟子总结说过,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追求物质生活。大部分人都在第一重,醉心于物质享受,裹足不前。

 

第二重,追求精神生活。生活中有少数人,不满足于第一重境界,往上追求,进入这一重境界,相比物质享受,他们追求精神享受。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或成功人士,到达了这一重境界。

 

第三重,追求灵魂净化的生活。更有极少数的人,他们从醉心于物质享受,到醉心于精神享受,他们仍不满足,直到看淡看破所有这些虚荣虚妄,到达第三重境界:追求自我完善、灵魂净化。他们简单朴素、内外如一、慈悲济世、渡人渡己。弘一法师前半生醉心于美术、戏剧、书法,后半生却遁入空门、苦修律宗,外人看来他何苦,但他自己觉得更加快乐、内心更加丰盈,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使命。否则,如果他继续前半生的活法,他会痛不欲生、失去自我,那就失去了方向和定位,自己都找不到状态了,还谈什么爱别人?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

 

游本昌老师也是有这样的人生使命感的。每天睡前我会读一会儿关于他的一本书《梦想永远不会太晚》,是他的学生记录的。

 

 

 

我最近时常感到,人最难的就是建立使命感,也就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底哪一重境界,在这有限的人生里。

 

我对领导能有这样的分享感到高兴,感到钦佩。加入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团队,是我们的莫大荣幸。

 

贴几张分享内容中的精华,供有需要的人学习和思考。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
  ——出自《尚书》

 

《尚书》中这句话解释了什么是中庸之道。中正平和,孙禄堂所传的拳理中也是这样说的,拳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把人练到中和的境界。所以说,练拳跟做人的道理都是“一以贯之”的。练拳是刚柔并济、阴阳相合。做人也是一样,各种各样的性格或人格要素,有刚有柔,有阴有阳,都不能偏执一端,而是阴阳相济。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 乎!”(《礼记·中庸》)

 

孙禄堂先生留下文字说,练拳最重要的,也是中和。拳道就是天道,天道就是人道。可见传统武术本质上也是中华传统文明智慧的体用。诚于中形于外,对内讲仁,对外讲义,内外如一,中正和合。中和之气,是为太极。

 

标签:使命,醉心于,有感,境界,尚书,人生,追求,分享,使命感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engshuai1982/p/1700373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