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有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的自旋:
- 质子数和中子数一个为奇数、一个为偶数;
- 两者都为奇数
这两种情况的原子核就会自旋。
原子核是带正电,绕自旋轴旋转,效应相当于环形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
原子核磁矩大小与自旋角动量成正比:
\[\pmb{\mu} = \gamma \pmb{P} \]其中,\(\pmb{\mu}\) 是磁矩,\(\pmb{p}\) 是角动量矩,\(\gamma\) 是磁旋比(常数)。
2. 进动
进动:自旋核具有自旋角动量和核磁矩,在静磁场作用下,核磁矩像陀螺在地球的引力场中的进动一样运动,称为自旋核的进动,如图 \(1.3\) 所示。
进动角频率 \(w\) 与外磁场 \(B_0\) 的关系:
\[w = \gamma B_0 \]3. 磁共振现象
在与静磁场 \(B_0\) 垂直的方向上施加频率等于进动频率 \(w\) 的电磁波 \(H_1\) 时,原子核磁矩 \(\mu_N\) 与 \(H_1\) 作用产生力矩 \(\pmb{\tau}\) :
\[\pmb{\tau} = \pmb{\mu}_N \times \pmb{H}_1 \]\(\tau\) 可能使质子的自旋改变方向,从电磁波吸收能量,并从 \(M_1 = \frac{1}{2}\) 的能态跃迁至 \(M_1 = -\frac{1}{2}\) 能态,这就是磁共振现象。
吸收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triangle E = h \nu = \frac{h \gamma}{2 \pi} B_0 \]其中,\(\gamma\) 为电磁波辐射的共振频率,\(B_0\) 为外加磁感应强度,\(h\) 为普朗克常量。停止发射辐射脉冲后,部分质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其相位和能级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同时向外辐射相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
磁共振现象简单概括:磁共振现象就是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了原子核自旋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中旋转时,原子核吸收频率和进动频率相同的电磁波,是自身能力增加,部分质子能级跃迁。而一旦撤销外部射频照射,跃迁的质子恢复原状,并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4. 射频脉冲
为了获得射频脉冲,通常在如图 \(1.5\) 所示的 \(x\) 轴上的振荡线圈中通交流电,使其产生线偏振磁场 \(B_{1x} = 2B_1 coswt\)。
线偏振磁场分解为两个大小相等、旋转方向相反的圆偏振场。其中,只有旋转方向与核磁矩进动方向一致的圆偏振场能够与其相互作用,激发磁共振信号。
弛豫时间 \(T_1\):纵向磁分量恢复至稳态值 \(63\%\) 的时间。
纵向磁分量随时间变化公式:
\[M_z = M_0 \left[ 1 + (cos \theta - 1) e^{-\frac{1}{T_1}}\right] \]弛豫时间 \(T_2\):横向磁分量降低到最大值值 \(37\%\) 的时间。
横向磁分量随时间变化公式:
\[\begin{aligned} & M_{xy} = M_0 sin \theta e^{-\frac{t}{T_2}} \\ & M_{xy} = M_0 e^{-i(w_o -\frac{\pi}{2})} \cdot e^{-\frac{t-\tau}{T_{2}^{*}}} \end{aligned} \]其中,\(T^*\) 为特征时间,为质子的本征弛豫(\(T_1、T_2\))与外部弛豫之和。外部弛豫即磁场不均匀导致的弛豫时间常数。
标签:frac,pmb,自旋,原理,磁共振,进动,原子核,成像 From: https://www.cnblogs.com/keye/p/1663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