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上一般使用气压垂直坐标系,在不同的气压层绘制变量。ERA5再分析数据的最低气压层是1000 hPa。实际上,由于地形起伏,一些位置的地面气压低于1000 hPa,一些位置的地面气压高于1000 hPa。所以,1000 hPa等压面所对应的高度位置,有时候在地面之下,有时候在地面之上。对于那些位于地面之下的数据,没有实际意义的,需要进行剔除。
那么,如何判断等压面的数据是否在地面之上,还是在地面之下呢。
常规的思维,如前所述,就是比较等压面的气压Plevel和该位置正下方地面的地面气压Psp(Surface Pressure),如果等压面气压小于地面气压(即Plevel<Psfc),则该等压面位于地面之上,该气压层的气象要素(比如温度,风速)有实际意义。
但是,实际工作中,一般用的是海平面气压Psfc,地面气压Psp这个量一般用不到,尽管ERA5数据有这个量。所以利用气压进行地面高度判断不是很方便。
那么,有什么比较方便的办法呢?使用位势/位势高度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观测气压比测量高度更加方便,并且气压一般是随高度递减的,气压和高度一一对应。这也就说明了,气象上通常不画不同高度上的等压线,而画不同等压面的上的等位势/位势高度线。
如何比较呢,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气压层上某点对应的位势Z和该位置正下方的地面的位势Zsfc,可以判断该等压面是否在地面之上。若Z>Zsfc,则位于地面上,Z<Zsfc,则位于地面下。
这里以GrADS软件,ERA5再分析数据为例,讲如何绘制带地形覆盖的剖面图(垂直坐标为气压)。
需要用到变量有两个,地面位势,不同等压面的位势。
其中,ERA5的地面位势是"ERA5 hourly data on single levels from 1959 to present"的数据集中,名称为Geopotential的变量(在ncl中变量名为 Z_GDS0_SFC),单位是 m**2 s**-2,表示各格点的地面层所在的位势。这是一个二维变量。
在GrADS中,二维变量和三维变量不能直接比较(没有类似python的broadcast广播机制),所以需要另外定义一个三维变量,把二维的地形数据spread扩展到三维,再进行比较。
'set z 1 24'
'define z=zsfc'
'd maskout(zprs,zprs-z)'
这样就可以将地形以下的数据mask掉了
标签:气压层,变量,地面,等压面,ERA5,气压,位势,剖面图 From: https://www.cnblogs.com/jiangleads/p/1695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