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天我们学了 ref 和 reactive ,提到了响应式数据和 Proxy ,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vue3 的响应式
在了解之前,先复习一下之前 vue2 的响应式原理
vue2 的响应式:
原理:
对象类型: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象的读取,修改进行拦截,也就是数据劫持,响应式的根基
缺点:因为只有 读取和修改(get,set)所以新增属性,和删除属性,页面是不会刷新的
数组类型:通过重写,更新数组的一系列方法来实现拦截,假如你调了一个数组的 push 方法,其实 push 是被二次重写封装的(对数组的变更方法进行了重写)
缺点:直接通过下标修改数组,页面不会更新
解决方法:用 this.$set(数据,添加名字,添加内容),this.$delete(数据,删除的数据名)
vue3 的响应式:
通过 Proxy 代理 :拦截对象中任意属性的变化,包括增,删,改,查
通过 Reflect 反射 : 对被代理对象(源对象)的属性进行操作
new Proxy(data,{
//拦截读取的属性值
get(target,prop){
return Reflect.get(targert,prop)
}
//拦截设置和添加
set(target,prop,value){
return Reflect.set(targert,prop,value)
}
// 拦截删除
deleteProperty(target,prop){
return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rt,prop)
}
})
这差不多就是 vue3 响应式的简单原理,Proxy 比较之前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功能更详细,和强壮
reactive 与 ref 的区别:
定义:
ref:用来定义基本数据类型
reactive:用来定义对象(数组)类型数据
ps:ref 也可以用来定义对象(或数组)类型数据,内部求助了 reactive
原理:
ref: 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的 get 与 set 来实现响应式也就是数据劫持
reactive:通过使用 Proxy 来实现响应式,并用 Reflect 操作源对象内部数据
使用:
ref:用 ref 定义的数据,操作需要 .value
reactive : 定义的数据,操作不需要
setup 的注意:
setup 的执行时机是在 beforeCreate 之前执行,this 是 undefined
setup 的参数:
props :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并且组件内部声明接收了的属性
context :上下文对象,有三个值分别是 attrs,slots,emit
attrs :对象,没有在 props 声明配置的属性,相当于 vue2 的 this.$attrs
slots :插槽,相当于 this. $slots
emit :分发自定义事件的函数,相当于 this.$emit
计算属性,computed函数
与 vue2 中的 computed 配置功能一致
watch 函数监听:
与 vue2 中的 watch 配置功能一致
watch 监视 ref 基本数据:
情况一 :监视 ref 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
let sum = ref(0)
watch(sum,(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监听sum变了',newValue,oldValue)
})
情况二:监视 ref 定义的多个响应式数据
let msg = ref('你好啊')
let sum = ref(0)
watch([sum,msg],(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监听sum变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
ps:watch 一共可以传递三个值,第一个 监视的数据,监视的行为,watch 的配置
watch 监视 reactive 对象:
情况三:监视 reactive 所定义数据中的全部属性
let preson = reactive({
name:'六扇老师',
age:18
})
watch(preson,(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监听preson变了',newValue,oldValue)
},{deep:false}) // 此处的 deep 配置无效
ps:此处无法正确的获得 oldValue,是 reactive 的问题无法解决
强制开启深度监视( deep 配置无效)
情况四:监视 reactive 所定义数据中的某一个属性
watch(()=>preson.name,(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监听preson.name变了',newValue,oldValue)
})
情况五:监视 reactive 所定义数据中的某些属性
watch([()=>preson.name,()=>preson.age],(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监听preson.name/preson.age变了',newValue,oldValue)
})
特殊情况:
let preson = reactive({
name:'六扇老师',
age:18,
job:{
j1:{ salary:30 }
}
})
watch(()=>preson.job,(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监听preson.job变了',newValue,oldValue)
},{deep:true})
ps:如果单独监视 reactive 对象里面的对象的数据,则必须开启 deep:true 深度监视,否则监视无效
watchEffect 函数:
watchEffect 函数是 vue3 新增的一个函数
和 watch 区别:
watch:既要指明监视属性,也要指明监视的回调
watchEffect :不用指明监视属性,监视的回调中使用了那个属性,就默认监视那几个属性
watchEffect 和 computed 有点像似
不一样的是,computed 注重计算出来的值,回调函数的返回值,所以必须要写返回值
watchEffect 更注重过程,回调函数的函数体,所以不用写返回值
let sum = ref(0)
let preson = reactive({
name:'六扇老师',
age:18,
job:{
j1:{ salary:30 }
}
})
// watchEffect vue3 新增
// 默认开启 immediate,也有 deep
watchEffect(()=>{
const x1 = sum.value const
x2 = preson.job.j1.salary
console.log('所指定的 watchEffect 的回调执行了')
})
vue2 和 vue3 生命周期对比:
vue2 开始不管你有没有使用都会先执行俩个钩子,然后才会去判断,vue3 则不会得明确得告诉 app 你服务于那个容器,才开始走,更智能了
剩下得生命周期都相差不多,但在 vue3 里用 beforeUnmount (卸载之前)和 unmounted (卸载完毕)替换了 beforeDestroy (销毁之前) 和 destroyed (销毁完毕),和 react 像似了
组合式 api 里面的生命周期:
用组合式 api 往 setup 里面写的生命周期,这种写法不见得非要用,只是了解就行,问题不大
beforeCreate | setup |
created | setup |
beforeCreate 和 created 这俩钩子 vue3 并没有给我们提供组合式 api ,放不进去 setup,setup 就相当于他们俩个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
mounted | onmounted |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
updated | onupdated |
beforeUnmount | onbeforeUnmount |
unmounted | onunmounted |
就是在之前的生命周期,加上一个 on,而且 setup 的优先级更高
自定义 hook 函数:
hook 本质是一个函数,把 setup 函数中使用的 组合式 API 进行了自定义封装
类似于 vue2 中的 mixin
自定义 hook 复用代码,可以让 setup 中的逻辑更清楚,更容易懂,更简单
toRef:
创建一个 ref 对象,其 value 值指向另一个对象中的某个属性
回到我们之前的代码
可以看到页面上,想要获取数据,就要 preson 点什么什么一大堆,看着也不美观,这时候就要用到 toRef 了
toRef 语法 : const name = toRef (preson ,‘nama’) 第一个参数对象,第二个是对象里的那个值
toRefs:
toRef 的升级版,可以批量处理一个对象里的所有属性
以上就是我们常用的组合式 API 了,知道了这些差不多就完成了一个 vue3 的入门,明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些不常用的组合式 API ,虽然不常用当还是要了解滴,所以我们明天再见
标签:oldValue,preson,watch,reactive,vue2,vue3,ref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iuSan/p/1693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