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多的身边朋友开始往产品&运营方向发展,当进入职场后,一个角色需要与其他角色协作,共同完成一件事,那么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产品原型在其中作为一个协作桥梁,连接产品与研发之间的沟通,直到最后的成果落地。
一说到产品原型,对于有些人来说,产品原型是为了提前预知工作量以及复杂度,对于有些人来说,产品原型是为了提前与客户沟通明确可用性,那么我们今天这篇文章更多偏向运营&产品在日常协作过程中,产品原型可以充当哪些角色,解决哪些问题;
一、角色一:项目的探索者
无论你的产品是一个网站还是一个App,都会经历从0-1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绕不开原型,那么原型在项目从0-1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是帮助团队去试错,尽可能低成本实验项目的可行性。
一个新项目的原型既然是探索者,就会面临探索者的难题,例如
项目包含多个组件多个模块,每个点都要兼顾十分耗费时间,每个模块之间缺少联动性;
全新的项目本身初期没有一个整体架构,而原型的设计本身要具备全局架构,需要对项目有深度理解,对产品MVP版有清晰的概念。
所以很多项目在初期都会有一个纵向的竞品对比,不仅仅是为了切入市场,更是为了降低初期设计难度,其实市面上很多产品都已经把该走的坑都走了一遍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再走一次呢?
所以试错的成本当然越低越好,在产品起步阶段,找到一个细分领域作为切入点,找到一个该领域的竞品对标比起,除此之外,有时候可以去互联网上找找类似的组件以及资源,减少投入成本。
比如摹客的组件模版,类似于一个原型市场,简单来说在你没有思路,没有头绪的时候,适当借鉴一下,既可以减少重复造轮子又可以开拓思路。
如果说方案在设计阶段,我们有一套模版组件可以使用,那么在前期阶段可以减少大量的工作量,
我们在前期投入就尽可能减少时间成本。
二、角色二:项目的协作者
在探索阶段,国内的产品团队往往不是一人挑起整个团队的大梁,往往是3-5人团队来协作完成一个项目从0-1,以前我们都会用Axure等桌面级工具,但是Axure的协作对国内用户的学习成本过高,那么协作是无法避开的一环。
在过去,按照过往的经验,以前我们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投入4个产品,小a负责商品模块,小b负责订单模块,小c负责用户模块,大A负责统筹,那么每个人都会用Axure画一份原型,然后大A整合一个版本,然后进行方案评审。
上面流程看似简单没什么问题,但是最重要的一环在于a、b、c三人整合后,当需要调整时,每次需要三方同步。当时我就很苦恼这种协作模式。但碍于团队使用习惯,只能执行。
但往往一个中小型的项目尚需要几十个不同页面以及扭转逻辑,不同模块的产品需要相互协作,然后汇总到一个文档,如果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同步,设计出现迭代遗漏问题。
其实更现代一点的协作方式就是多方线上协作,参考摹客rp的线上协作,按照原协作流程,大A创建一个项目,由于大A邀请a、b、c进入,每个人处理不同的模块,分布式处理一个项目,同时各方实时同步调整进度;
从实际使用来说,摹客的多人协作符合原型作为项目协作者这一角色的定位,同时提高了协作时候的容错率,在项目中后期也提供了项目及时调整的空间;
三、角色三:项目的验证者
正常情况下,需求的产生是来源于人,不管这个人是老板还是用户,所有的想法来源都是场景化的,根据场景产生需求,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验证想法。
验证想法有很多种方式,而你用原型可能就是最快的一种方式,与其你思考半天,不如实践一下,用几分钟画一个简陋的原型,不需要有那么多交互,甚至截图一张。
如果一个需求,在完善原型时,我们可能会更偏向完善的交互,尽可能与原产品交互保持一致,但如果我们处于一个验证想法的阶段,这种想法会成为巨大的成本。
高效、直观、易调整是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方向,而在这个节奏下,用户是产品的核心,也是检验我们产品有效性最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时用户想要什么,或者说并不清楚用户的场景下是如何操作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原型与用户验证一下。
在实际可以操作的场景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进行快速响应,那么原型就成为了一个场景的验证者,本身降低了试错成本,同时在上线前对需求进行了提前体验,如果有任何想法,也可以通过标记来告知产品,反向快速调整需求的落地可行性;
结语
说实话,在任何一个团队,原型只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往往我们要选择最高效的方式要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最高效的方式呢,每个团队都有不同的方式。
在刚做产品的时候,笔者用过本地共享文件,后来用过Axure+蓝湖,现在用摹客在线协作,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下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原型是我们与不同角色沟通的渠道。
原型作为探索者、协作者、验证者帮助我们规范了团队之间的协作方式,提升了沟通效率。我们始终会围绕低成本验证模式不断完善产品。
标签:场景,项目,一个,协作,原型,产品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9540389/584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