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相关 >【Linux内核设计思想】三、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

【Linux内核设计思想】三、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

时间:2024-11-07 12:15:21浏览次数:6  
标签:程序 启动 32 boot vmlinux i386 内核 Linu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欢迎关注博主 Mindtechnist 或加入【智能科技社区】一起学习和分享Linux、C、C++、Python、Matlab,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机器人协作,智能优化算法,滤波估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关注公粽号 《机器和智能》 回复关键词 “python项目实战” 即可获取美哆商城视频资源!


博主介绍:
CSDN博客专家,CSDN优质创作者,CSDN实力新星,CSDN内容合伙人;
阿里云社区专家博主;
华为云社区云享专家;
51CTO社区入驻博主,掘金社区入驻博主,支付宝社区入驻博主,博客园博主,腾讯开发者社区博主。


三、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


专栏:《Linux内核设计思想与源码分析》


Linux内核的生成过程

内核的生成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① 先生成 vmlinux,这是一个elf可执行文件。
② 然后 objcopy 成 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bin,去掉了原 elf 文件中一些无用的section等信息。
③ gzip 后压缩为 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bin.gz。
④ 把压缩文件作为数据段链接成 arch/i386/boot/compressed/piggy.o。
⑤ 链接: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 = head.o+misc.o+piggy.o ,其中 head.o 和 misc.o 是用来解压缩的。
⑥ objcopy 成 arch/i386/boot/vmlinux.bin,去掉了原 elf 文件中一些无用的 section等信息。
⑦ 用 arch/i386/boot/tools/build.c 工具拼接 bzImage = bootsect+setup+vmlinux.bin。

想要探寻Linux内核的启动,可以先从一个普通的用户态C程序的启动来入手。

C语言程序是如何启动并运行的

首先写一个最简单的C程序 test.c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
  4 {
  5     printf("hello world ...\n");
  6     return 0;
  7 }

我们都知道,C程序的入口时 main 函数,那么下面来深入探索一下为什么是 main 函数,首先使用 gcc 生成可执行文件

gcc test.c -o 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 file 命令我们可以查看到,生成的test是一个 ELF 格式的文件,具体来说是一个x86平台上的64位可执行文件。

使用 objdump 命令对该执行文件反汇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反汇编代码,我们发现汇编代码中多出了很多函数,比如 _strart 函数等,这说明gcc在链接时链接了一些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重新使用gcc编译一下test.c文件,并显示出编译过程

gcc -v test.c -o 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在编译链接过程中,链接了 /usr/lib/… 下的 crti.o crt1.o 等文件,而刚才提到的 _strart 函数就定义在 crt1.o 文件中。

使用 readelf 命令查看 elf 文件头,section table 和各section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ELF Header 中可以看到 Entry point address 一行,也就是程序的入口地址。通过这个信息可以知道,test程序的真正入口地址是0x400440,我们在查看一下反汇编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0x400440地址处正是 _strart 函数。

由此可知,_start 函数才是test程序首先执行的函数,该函数执行完一系列初始化等工作后,经过层层调用,最终调用main()函数。因此,在我们的C程序中,main()函数时开始执行的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_strart调用了__libc_start_main@plt,同样,后面是层层调用的过程到达main()函数。

现在,我们搞明白了为什么main()函数是C程序的入口了,那么test程序具体是如何执行的呢。我们可以通过 strace 跟踪test的执行过程。

strace ./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很多函数调用。第一个调用是 execve() 函数,这是一个关键的系统调用,它负责载入test可执行文件并运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用户态的 eip 寄存器(实际上是它在内存中对应的值)设置为elf文件中的入口点址,也就是 _start() 函数。

由此可见,程序从哪里开始执行,取决于在刚开始执行的那一刻 eip 寄存器的值。而这个 eip 是由Linux内核设置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 用户在shell里运行 ./test ;
② shell(这里是bash)调用系统调用execve();
③ execve() 陷入内核执行 sys_execve(),把用户态的eip设置为_start();

④ 当系统调用执行完毕,test进程开始运行时,就从_start()开始执行;
⑤ test进程执行main();

BIOS、MBR、GRUB、setup

通过上面用户态C程序的启动,我们可以看出,程序真正的入口是 _strart ,而main()只是因为被调用了,所以才被看做是C程序的入口,main只是一个符号,如果 _strart 中调用的不是main,那么C程序的入口就不是main了。

同理,内核的真正入口也并不是 strart_kernel() ,真正决定程序执行入口的是载入程序。对于用户态的C程序test来说,Linux内核或者说bash负责设置test的入口点,并且启动执行test程序。

那么谁来启动Linux内核呢,基于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原则,一个简单的思路就是用一个更简单的内核(或者说一段程序)来启动真正的内核,也就是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通常存储在ROM上。

PC机器刚启动时,x86 CPU 会自动从BIOS开始启动,这是由硬件决定的。刚加电时,寄存器CS里面的值是0xffff,IP寄存器值为0,于是CPU会从0xffff0处开始取指令,通过下面命令可以看到,0xffff0地址位于 System ROM 中,也就是我们的BIO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IOS通过 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检) 来加载硬件信息,进行内存、CPU、主板等检测,如果硬件设备正常工作,BIOS会寻找硬盘第一个扇区(引导扇区MBR)中存储的数据(512字节),并使用MBR中的数据激活引导加载程序。这就是BIOS的作用,后面的工作将有其它程序负责。

在x86平台上,有两种保护模式,32位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和32位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32位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要求系统中已经构造好页表。从16位实地址模式直接到32位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要在16位实地址模式下构造页表。所以不妨这样来做,先从16位实地址模式跳到32位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再从32位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跳到32位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程序,负责从16位实地址模式跳到32位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然后设置eip,启动内核。这个程序就是 arch/i386/boot/setup.S。最后它汇编成setup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实上,平时所见的压缩内核映象 bzImage 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可以从 arch/i386/boot/tools/build.c 中看到。build.c是用户态工具build的源代码,后者用来把 bootsect(MBR),setup辅助程序和vmlinux.bin(压缩过的内核) 拼接成 bzImage。
现在有了负责启动内核的setup程序,但是谁来启动setup呢。因为MBR只有512个字节,而且有64个字节来存放主分区表,它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还需要在setup和MBR之间再架一座桥梁。这就是引导程序,引导程序用来引导setup程序。现有的引导程序如grub,lilo不仅功能强大,而且还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功能。

这样,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来一系列流程如下:

① CPU加电,从0xffff0处,执行BIOS(可以理解为“硬件”引导BIOS)。
② BIOS执行扫描检测设备的操作,然后将MBR读到物理地址为0x7c00处,然后从MBR头部开始执行(可以理解为BIOS引导MBR)。
③ MBR上的代码跳转到引导程序,开始执行引导程序的代码,例如grub(引以理解为BIOS引导boot loader)。
④ 引导程序把内核映象(包括bootsect,setup,vmlinux)读到内存中,其中setup位于0x90200处,如果是zImage,则vmlinux.bin位于0x10000(64K)处。如果是bzImage,则vmlinux.bin位于0x100000(1M)处。然后执行setup(可以理解为boot loader引导setup)。
⑤ setup负责引导linux内核vmlinux.bin。

BIOS ——> MBR ——> boot loader ——> setup ——> kernel ——> init

下面介绍下上面的这些名词都是什么含义。

BIOS加电自检
  • BIOS全称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是一个被永久刻录在ROM中的软件,加电自检是指 Power On Self Test,POST,属于BIOS的主要组成部分。
  • 计算机在接通电源后,BIOS通过POST来加载硬件信息,进行内存、CPU、主板等检测,如果硬件设备正常工作,BIOS会寻找硬盘第一个扇区中存储的数据,并使用MBR中的数据激活引导加载程序。
MBR系统引导

第一个扇区(512字节)称为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分为3部分,前446byte是引导信息,后64byte是磁盘分区信息,最后2byte是标志位。MBR的作用是找到 boot loader 。

  • MBR全程 Master Boot Recode,是一种磁盘分区格式,也是以此种格式的磁盘中0盘片0扇区中存储的一段记录——主引导记录。磁盘中扇区的大小为512byte,主引导记录MBR占据第一个扇区的前446字节,剩余的空间依次存储一个64字节的磁盘分区表,和一个用于标识MBR是否有效的2字节的模数。
  • 主引导记录MBR中包含一个实现引导加载功能的程序——Boot Loader。由于BIOS只能访问很少量的数据,所以MBR中的引导加载程序其实只是一段初始程序的加载程序 Initial Program Loader,IPL,这段程序唯一的功能就是定位并加载 Boot Loader 的主体程序。
  • 加载引导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BIOS引导IPL获取 Boot Loader 主题程序在磁盘中的位置,此时系统启动的控制权由BIOS转移到MBR;
    • 第二阶段,Boot Loader 主题程序与操作系统对应的内核,定位到内核文件所在的位置,并将其加载到计算机内存中,此时系统启动的控制权由MBR转移到内核。
GRUB

是一种 boot loader ,用于加载kernel核心信息。

kernel

内核。

init进程

内核的第一个程序,分为7个启动级别。

查看启动级别配置文件

cat /etc/inittab  #查看启动级别相关的配置文件

inti命令可以切换系统的启动级别

inti 0/1/2/3/4/5/6
  • 0表示关机(不能设置为开机默认启动级别)
  • 1表示单用户
  • 2表示多用户(无网络的3级别)
  • 3多用户(命令行模式,字符终端)
  • 4用于开发
  • 5图形界面,默认启动方式
  • 6reboot(不能设置为开机默认启动级别)
runlevel   #查看系统的启动级别
vmlinux、vmlinuz、zImage、bzImage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执行的Linux内核,它位于 /boot/vmlinuz,它一般是一个软链接。vmlinuz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编译内核时通过"make 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zImage /boot/vmlinuz"产生。zImage
适用于小内核的情况,它的存在是为了向后的兼容性。二是内核编译时通过命令make b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bzImage /boot/vmlinuz"产生。bzImage是压缩的内核映像,bz表示"big zImage"。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压缩的。它们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且在这两个文件的开头部分内嵌有gzip解压缩代码。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内核文件中包含一个微型的gzip用于解压缩内核并引导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老的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zImage 或bzImage之一,两种方式引导的系统运行时是相同的。大的内核采用bzImage,不能采用zImage。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vmlinux是一个包含 linux kernel 的静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类型是linux接受的可执行文件格式之一(ELF、COFF或a.out)。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linux内核,“vm”代表的“virtual memory”。vmlinuz是vmlinux经过gzip和 objcopy(*) 制作出来的压缩文件。vmlinuz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且在文件的开头部分内嵌有gzip解压缩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file命令可以看到自己的vmlinuz是bzImage。通过前面我们知道,zImage是vmlinuz经过gzip压缩后的文件,适用于小内核(512KB以内),加载到内存的开始640KB处。bzimage(not bzizp but big)是vmlinuz经过gzip压缩后的文件,适用于大内核。在zImage和bzImage都可以通过解压缩提取出vmlinux,只不过提取方法不同。

setup辅助程序

setup辅助程序主要进行了这些操纵,以zImage为例,首先把它从0x10000拷贝到0x1000,调用BIOS功能,查询硬件信息,然后放在内存中供将来的内核使用,然后建立临时的idt和gdt,负责把16位实地址模式转化为32位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

我们可以查看下 arch/i386/boot/setup.S 中的汇编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Note that the short jump isn't strictly needed, although there are
# reasons why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It won't hurt in any case.
	movw	$1, %ax				# protected mode (PE) bit
	lmsw	%ax				# This is it!
	jmp	flush_instr

flush_instr:
	xorw	%bx, %bx			# Flag to indicate a boot
	xorl	%esi, %esi			# Pointer to real-mode code
	movw	%cs, %si
	subw	$DELTA_INITSEG, %si
	shll	$4, %esi			# Convert to 32-bit pointer
# NOTE: For high loaded big kernels we need a
#	jmpi    0x100000,__KERNEL_CS
#
#	but we yet haven't reloaded the CS register, so the default size
#	of the target offset still is 16 bit.
#       However, using an operant prefix (0x66), the CPU will properly
#	take our 48 bit far pointer. (INTeL 80386 Programmer's Reference
#	Manual, Mixing 16-bit and 32-bit code, page 16-6)

	.byte 0x66, 0xea			# prefix + jmpi-opcode
code32:	.long	0x1000			# will be set to 0x100000
								# for big kernels
	.word	__KERNEL_CS

x86处理器提供了特殊的手段来访问大于1M的内存,那就是在指令前加前缀0x66(具体可见上面程序块)。由于跳转地址与内核大小相关(zImage和bzImage不一样)所以用一个小技巧,即把该指令
当作数据处理。在计算机看来,指令和数据是没什么区别的,只要ip寄存器指向内存中某地址,计算机就把地址中的数据当作指令来看待。

关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所有包括test,vmlinux,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setup,bootsect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这几个可执行文件都是由gcc编译生成的,只是格式不一样。其中,test,vmlinux,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都是elf32_i386格式的可执行文件;setup,bootsect是binary格式的可执行文件,它们的区别如下

  • text是普通的elf32_i386可执行文件,它的入口是 _start,运行在用户态空间,变量的地址都是32位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的地址,存放在用户态空间,由shell负责装载。
  • 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它的入口是startup_32(0x100000,线性地址),运行在内核态空间,变量的地址是32位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的地址,存放在内核态空间,由内核自解压后启动运行。
  • 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是压缩后的内核,它的入口地址是startup_32(0x100000,线性地址),运行在32位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下,变量的地址是32位段式寻址的保护模式的地址,由setup启动运行。
  • setup是装载内核的binary格式的辅助程序,它的入口地址是begtext(偏移地址为0,运行时需要把cs段寄存器设置为0x9020),运行在16位实地址模式下。变量的地址等于相对于代码段起始地址的偏移地址。由boot loader启动运行。
  • bootsect是MBR上的引导程序,也为binary格式。它的入口地址是_start(),由于装载到0x7c00处,运行时需要把cs段寄存器设置为0x7c0。运行在16位实地址模式下。变量地址等于相对于代码段起始地址的偏移地址。由BIOS启动运行。

内核解压

在文件arch/i386/boot/compressed/head.S和arch/i386/kernel/head.S中都存在一个startup_32,那么这两个startup_32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从内核的链接过程来看。

从内核的生成过程来看内核的链接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把内核的源代码编译成 .o 文件,然后链接arch/i386/kernel/head.S,生成vmlinux。注意这里的所有变量地址都是32位页寻址方式保护模式下的虚拟地址,通常大小在3G以上。
第二步将 vmlinux objcopy 成 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bin,然后压缩,最后作为数据编译成piggy.o。这时候,在编译器看来,piggy.o中还不存在startup_32。
第三步,把 head.o,misc.o 和 piggy.o 链接生成 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这一步,链接的是
arch/i386/boot/compressed/head.S。这时 arch/i386/kernel/head.S 中的 startup_32 被压缩,作为一段普通的数据,而被编译器忽视。这里的地址都是32位段寻址方式保护模式下的线性地址。
setup执行完毕,跳转到vmlinux.bin中的startup_32()是arch/i386/boot/compressed/head.S中的startup_32()这是一段自解压程序,过程和内核生成的过程正好相反。这时,CPU处在32位段寻址方式的保护模式下,寻址范围从1M扩大到4G。只是没有页表。内核解压完毕。位于0x100000即1M处。最后,执行一条跳转指令,执行0x100000处的代码,即 arch/i386/kernel/head.S 中的startup_32()代码。

页面映射

通过setup辅助程序,现在从16位实地址模式过渡到了32位段式寻址保护模式。并且在 arch/i386/boot/compressed/head.S 帮助下实现了内核自解压,从arch/i386/kernel/head.S中的startup_32开始执行。现在,线性地址0x100000(1M) 处开始便是解压后的内核,而startup_32的地址也是0xa00000。但是现在还没有开启页面映射,所以必须引用变量的线性地址,也就是变量的虚拟地址-PAGE_OFFSET。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页表并开启页面映射。

在Linux中,每个进程都拥有一个页表,也就是说每个页表都对应着一个进程。通常情况下,Linux通过fork()系统调用复制原进程来产生一个新的进程,那么问题来了,第一个进程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第一个进程并不是复制出来的,它是以全局变量的方式制造出来的,即 init_thread_union,也就是我们所说的0号进程swapper。swapper进程运行后调用start_kernel(),整个程序就跑起来了。

有了第一个进程,还要为该进程建立页表。为保证可移植性,Linux采用了三级页表(但是x86处理器只使用两级页表),swapper的页表叫做swapper_pg_dir,在arch/i386/kernel/head.S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代码

/*
 * This is initialized to create an identity-mapping at 0-8M (for bootup
 * purposes) and another mapping of the 0-8M area at virtual address
 * PAGE_OFFSET.
 */
.org 0x1000
ENTRY(swapper_pg_dir)
	.long 0x00102007
	.long 0x00103007
	.fill BOOT_USER_PGD_PTRS-2,4,0
	/* default: 766 entries */
	.long 0x00102007
	.long 0x00103007
	/* default: 254 entries */
	.fill BOOT_KERNEL_PGD_PTRS-2,4,0

这样,便建好了页目录,下面开始映射页表。我们知道,一个页目录最多可以映射1024个页表,每个页表可以映射4M虚拟地址,也就是说总共可以映射4G虚拟地址空间。

由于不同进程的用户空间相互独立,所以用户态进程的地址映射并不是连续的。但是,所有进程共享内核态代码和数据。内核态虚拟地址从3G开始,而内核代码和数据事实上是从物理地址0x100000开始,本着KISS原则,加上3G就作为对应的虚拟地址即可。由此可见,对内核态代码和数据来说:虚拟地址=物理地址+PAGE_OFFSET(3G)。

建表过程可见下面代码

/*
 * Initialize page tables
 */
	movl $pg0-__PAGE_OFFSET,%edi /* initialize page tables */
	movl $007,%eax		/* "007" doesn't mean with right to kill, but
				   PRESENT+RW+USER */
2:	stosl
	add $0x1000,%eax
	cmp $empty_zero_page-__PAGE_OFFSET,%edi
	jne 2b

上面有一条注释 /* “007” doesn’t mean with right to kill, but PRESENT+RW+USER */,由于每个页表项有32位,但其实只需保存物理地址的高20位就够了,所以剩下的低12位可以用来表示页的属性。0x007正好表示PRESENT+RW+USER(在内存中,可读写,用户页面,这样在用户态和内核态都可读写,从而实现平滑过渡)。

下面就要开启分页功能。开启页面映射后,可以直接引用内核中的所有变量了。不过离start_kernel还有点距离,要启动swapper进程,得首先设置内核堆栈。看下面程序

/*
 * Enable paging 开启分页功能
 */
3:
	movl $swapper_pg_dir-__PAGE_OFFSET,%eax
	movl %eax,%cr3		/* set the page table pointer.. */
	movl %cr0,%eax
	orl $0x80000000,%eax
	movl %eax,%cr0		/* ..and set paging (PG) bit */
	jmp 1f			/* flush the prefetch-queue */
1:
	movl $1f,%eax
	jmp *%eax		/* make sure eip is relocated */
1:
	/* Set up the stack pointer */
	lss stack_start,%esp

#ifdef CONFIG_SMP
	orw  %bx,%bx
	jz  1f				/* Initial CPU cleans BSS */
	pushl $0
	popfl
	jmp checkCPUtype
1:
#endif CONFIG_SMP
/*
 * start system 32-bit setup. We need to re-do some of the things done
 * in 16-bit mode for the "real" operations.
 */
	call setup_idt
call SYMBOL_NAME(start_kernel)

链接脚本

在用户态,内核会解析elf可执行文件的各个section,并把它们映射到虚拟地址空间,这些都不需要用户关心。但是,在内核启动的时候,映射section等这些工作都必须要内核自己来完成。除此之外,内核还要负责对BSS段的变量进行初始化(一般会初始化为0),这些都需要内核知道section的具体位置。这就要求,存在那么一个文件来指定各个section的虚拟地址。在内核源码树中,arch/i386/kernel/vmlinux.lds.S 文件就是 linker scripts 连接器脚本。

在链接器脚本中,. 表示当前 location counter 地址计数器的值,默认为0。

#ifdef CONFIG_X86_32
	. = LOAD_OFFSET + LOAD_PHYSICAL_ADDR;
	phys_startup_32 = ABSOLUTE(startup_32 - LOAD_OFFSET);
#else
	. = __START_KERNEL;
	phys_startup_64 = ABSOLUTE(startup_64 - LOAD_OFFSET);
#endif

. = __START_KERNEL; 表示地址计数器从__KERNEL_START(0xc00100000) 开始。

下面代码描述了 .text section 包含了哪些section

/* Text and read-only data */
	.text :  AT(ADDR(.text) - LOAD_OFFSET) {
		_text = .;
		_stext = .;
		/* bootstrapping code */
		HEAD_TEXT
		TEXT_TEXT
		SCHED_TEXT
		CPUIDLE_TEXT
		LOCK_TEXT
		KPROBES_TEXT
		SOFTIRQENTRY_TEXT
#ifdef CONFIG_RETPOLINE
		__indirect_thunk_start = .;
		*(.text.__x86.*)
		__indirect_thunk_end = .;
#endif
		STATIC_CALL_TEXT

		ALIGN_ENTRY_TEXT_BEGIN
		ENTRY_TEXT
		ALIGN_ENTRY_TEXT_END
		*(.gnu.warning)

	} :text =0xcccc

. = ALIGN(PAGE_SIZE); 表示对齐方式。

链接器脚本指定了各个section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它还允许程序员在脚本中对
变量进行赋值。这使内核可以通过 __initcall_start 和 __initcall_end之类的变量获得段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从而对某些段进行操作。

下面是两个比较重要的section:

  • bss section,存放在代码里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最后初始化为0。
  • init sections,所有只在初始化时调用的函数和变量,包括所有在内核启动时调用的函数,以及内核模块初始化时调用的函数。其中最特别的是.initcall .init section。通过__initcall_start和__initcall_end,内核可以调用里面所有的函数。这些section在使用一次后就可以释放,从而节省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要❗❗❗☞关注下方公粽号 《机器和智能》 回复关键词 “python项目实战” 即可获取美哆商城视频资源!

标签:程序,启动,32,boot,vmlinux,i386,内核,Linux
From: https://blog.csdn.net/qq_43471489/article/details/143476816

相关文章

  • winring0.sys 是一个系统驱动程序文件,它通常与第三方工具或软件一起使用,主要用于访问
    winring0.sys是一个系统驱动程序文件,它通常与第三方工具或软件一起使用,主要用于访问系统硬件信息和提供低级别硬件控制。这些工具或软件可能需要与操作系统的内核进行交互,或者获取系统的底层信息,而winring0.sys驱动程序就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允许这些程序进行底层硬件操作。下面是......
  • Linux 服务器开启秘钥登陆方式,现在root直接登陆
    1.重新加载sshd服务,使其配置更改生效本地制作公钥与私钥,将公钥上传到/root/.ssh/authorized_keys文件,如果文件夹和文件没有就创建出来vi/root/.ssh/authorized_keys保存就可以只能用私钥登陆服务器了,不需要使用root账号密码,而且私钥也没有密码2配置sshd服务支持密钥认证......
  • oracle11g启动过程中加载配置文件
    oracle指定配置文件启动,要是不指定配置文件启动的话默认找的参数文件顺序如下:在oracle11g中oracle启动过程中默认会加载相应的配置文件来启动oracle服务。检查参数文件有两个,一个是spfile<ORACLE_SID>.ora文件,另一个是inti<ORACLE_SID>.ora文件。oracle软件服务安装完成后......
  • Linux:认识文件系统
    一、认识硬件——磁盘1.1物理构成   磁盘是唯一的一个机械设备,也是一个外设!   以前的老式电脑上装的就是机械磁盘,现在由于用户对使用计算机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普通人使用的电脑基本上都是用的SSD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并没有像机械磁盘那样的机械运动,读写......
  • 安装和启动ElasticSearch
    安装和启动ElasticSearch我们直接使用docker部署好的ElasticSearch访问路径:http://192.168.144.160:9200ES默认端口是9200ES基本使用<dependencies><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
  • Linux 下搭建 Spark3 + Jupyter 环境
    最近想着来玩一玩大数据,前段时间集中过了一遍java,最近又看了一些基础的scala,我感觉吧,我都不想学.还是觉得用sql,javascript,python这种脚本语言操作起来顺手,但这并不影响对这个大数据生态的理解和学习.这里主要是来记录一下spark+jupyter环境的搭建,说实......
  • 系统变量group_replication_group_seeds为空导致MySQL节点无法启动组复制
    MySQLInnoDBCluster集群中一个节点,在服务器重启过后,启动MySQL实例后,发现status为MISSING,另外memberState为OFFLINE状态。如下所示: MySQL  mysqldbu02:7306 ssl  JS > cluster.status(){    "clusterName": "yssps",     "defaultReplicaSet": {      ......
  • rocky linux详细安装过程
     Centos已经停止维护,我们这里安装一个rockylinux,其也是基于redhat的开源linux系统,也算是与Centos同宗同源了,个人使用可以作为Centos的替代品。1.rockylinux镜像下载rockeylinux下载地址: 下载–RockyLinux,不过这个地址下载特别慢我们这里直接去阿里的镜像站下载......
  • Ubuntu Linux中安装MySQL教程
    在UbuntuLinux中安装MySQL步骤步骤一:更新软件包列表首先,更新你的软件包列表:sudoaptupdate步骤二:安装MySQL服务器使用以下命令安装MySQL服务器:sudoaptinstallmysql-server步骤三:启动MySQL服务安装完成后,启动MySQL服务:sudosystemctlstartmysql......
  • 基于PLC的嵌入式软PLC开发及IEC6631-3标准eCLR内核运行环境研究【附数据】
    ......